一种新型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430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把手可伸缩的新型杯子。



背景技术:

杯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带有把手的杯子因为方便拿放、不易被杯内热水烫伤等优势更是使用普遍,但是带有把手的杯子因为侧部把手的限制而不能像没有把手的被子那样叠加收纳,杯子较多的情况下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杯子,该杯子的把手可在杯子的侧壁上伸缩,需要使用时将把手本体向上提拉即可形成弯曲状的把手,无需使用杯子时可挤压把手分叉部使把手整体向下收缩而贴合在杯壁上,便于将多个杯子叠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杯子,包括杯体、位于其侧壁上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下方的凹槽,所述把手包括上部的本体和连接在本体下方的分叉部,所述本体内为一长条状的弹簧片,在所述弹簧片表面辅以数根弹性金属丝加固,所述本体可在所述杯体纵向方向上弯折,在所述分叉部内有一弹簧钢丝卡,所述弹簧钢丝卡端部相连成圆弧状,底部分叉处向左右两侧叉开,挤压所述底部分叉处可实现所述分叉部相向挤压收缩,所述凹槽为“t”型,所述凹槽嵌合在所述杯体侧壁内,在所述凹槽表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为倒“l”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分叉部外侧均包裹一层弹性橡胶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种新型杯子可以实现侧壁把手的纵向伸缩,无需使用杯子时使把手处于拉伸状态即可将杯子进行叠加收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杯子的把手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杯子的把手在不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杯子在叠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杯体,2-把手,3-凹槽,4-本体,5-分叉部,6-弹簧片,7-弹性金属丝,8-弹簧钢丝卡,9-弹性橡胶层,1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作进一步地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进行有效的说明,具体使用的“左侧”、“右侧”之类的空间定位用语仅是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做更好的描述,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新型杯子,包括杯体1、位于其侧壁上的把手2和位于所述把手2下方的凹槽3,所述把手2包括上部的本体4和连接在所述本体4下方的分叉部5,所述本体4内为一长条状的弹簧片6,在所述弹簧片6表面辅以数根弹性金属丝7加固,所述本体4可在所述杯体1侧壁纵向方向上弯折,且所述弹簧片6有较好的回弹性,拉伸时可快速恢复到平展状态,在所述分叉部5内有一弹簧钢丝卡8,所述弹簧钢丝卡8端部相连成圆弧状,底部分叉处向左右两侧叉开,挤压所述底部分叉处可实现所述分叉部5相向挤压收缩,所述凹槽3为“t”型,所述凹槽3嵌合在所述杯体1侧壁内,在所述凹槽3表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块挡板10,所述挡板10为倒“l”型。

在无需使用所述把手2时,所述把手2的所述分叉部5位于所述凹槽3的底部,需要使用所述把手2时,向上提拉所述本体4,所述分叉部5也在所述凹槽内顺着向上运动,当所述分叉部5运动至所述t型凹槽3端部较宽的部位时,所述弹簧钢丝卡8随即向两侧弹开,所述分叉部5卡合在所述凹槽3端部较宽的部位,当需要使用所述把手2时,用手捏紧所述分叉部5的两端,所述弹簧钢丝卡8随即向中间靠拢直至所述分叉部5能够进入所述凹槽3下端较窄的部位时向下施力,所述本体4即会向下运动使所述把手2收缩在所述凹槽3中。所述挡板10能够防止所述分叉部5从所述凹槽3中滑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1和所述分叉部5外侧均包裹一层弹性橡胶层9,一来是为了外部美观考虑,二来也可以保护使用者的使用安全,不易被所述弹簧片6和所述弹簧钢丝卡8划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杯子,包括杯体、位于其侧壁上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下方的凹槽,所述把手包括上部的本体和连接在本体下方的分叉部,所述本体内为一长条状的弹簧片,在所述弹簧片表面辅以数根弹性金属丝加固,所述本体可在所述杯体纵向方向上弯折,在所述分叉部内有一弹簧钢丝卡,所述弹簧钢丝卡端部相连成圆弧状,底部两脚向左右两侧叉开,挤压所述底部两脚可实现所述分叉部相向挤压收缩,所述凹槽为“T”型,所述凹槽嵌合在所述杯体侧壁内,在所述凹槽表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为倒“L”型。有益效果为:把手可收缩在不使用杯子时使把手处于拉伸状态贴合在所述杯体侧壁即可将杯子进行叠加收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惠平
技术研发日:2017.11.16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