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46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家防盗门,具体为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休闲方式的增多,人们常常会由于公务出差或者外出旅游需要离开家中一段时间,而家中无人期间,往往会遭到惯偷盗贼的洗礼,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人们在出门在外的同时,也会惦记家中情况,担心失窃,现需要一种能够居家防盗报警门,来避免家中无人时遭到偷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包括门、门框和门把手,其特征在于:门框固定于门洞内,门框一侧上部嵌有检测铁块,门框另一侧通过铰链与门连接,门正面上部和下部设有螺旋凸起造型,在门上部其中一个螺旋凸起造型中设有隐蔽摄像头,在门上部一侧嵌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中线位置与检测铁块中心位置对应,门中部一侧设有门把手,门把手内设有红外线感应器,门背面下部设有螺旋凸起造型,门背面上部设有方形凸起造型,方形凸起造型内设有振动传感器和报警控制系统,接近开关、隐蔽摄像头、红外线感应器和振动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报警控制系统连接,报警控制系统中设有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户主手机连接。

所述螺旋凸起造型使隐蔽摄像头藏于其中不易被人察觉,更具迷惑性和隐蔽性。

所述方形凸起造型使振动传感器和报警控制系统藏于其中不易被人察觉,更具隐蔽性。

防盗报警门工作时,当有人意图通过非法手段握住门把手准备开门,人体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在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内,红外线感应器通过导线向报警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控制系统接收信号后通过导线启动隐蔽摄像头进行影像信息记录,并将影像信息存储在报警控制系统中,当门被非法打开,接近开关远离检测铁块,接近开关闭合通过导线向报警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同时振动传感器被触发也通过导线向报警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控制系统中的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及时向户主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户主根据报警信息进行后续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利用入室门进行布置,使防盗报警门更具隐蔽性和可靠性,防止人为破坏,可有效防止入室盗窃,实时进行证据收集,有利于案件的侦破,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及时通知户主,尽量减少损失,人体红外探测、位移检测和振动检测三种手段相结合防止误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数字标注表示为:1、门;2、门框;3、门把手;11、螺旋凸起造型;12、接近开关;13、方形凸起造型;14、隐蔽摄像头;15、报警控制系统;16、振动传感器;21、检测铁块;31、红外线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防盗报警门装置,包括门1、门框2和门把手3,其特征在于:门框2固定于门洞内,门框2一侧上部嵌有检测铁块21,门框2另一侧通过铰链与门1连接,门1正面上部和下部设有螺旋凸起造型11,在门1上部其中一个螺旋凸起造型11中设有隐蔽摄像头14,在门1上部一侧嵌有接近开关12,接近开关12中线位置与检测铁块21中心位置对应,门1中部一侧设有门把手3,门把手3内设有红外线感应器31,门1背面下部设有螺旋凸起造型11,门1背面上部设有方形凸起造型13,方形凸起造型13内设有振动传感器16和报警控制系统15,接近开关12、隐蔽摄像头14、红外线感应器31和振动传感器16通过导线与报警控制系统15连接,报警控制系统15中设有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户主手机连接。

所述螺旋凸起造型11使隐蔽摄像头14藏于其中不易被人察觉,更具迷惑性和隐蔽性。

所述方形凸起造型13使振动传感器16和报警控制系统15藏于其中不易被人察觉,更具隐蔽性。

防盗报警门工作时,当有人意图通过非法手段握住门把手3准备开门,人体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在红外线感应器31的感应区域内,红外线感应器31通过导线向报警控制系统15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控制系统15接收信号后通过导线启动隐蔽摄像头14进行影像信息记录,并将影像信息存储在报警控制系统中,当门1被非法打开,接近开关12远离检测铁块21,接近开关12闭合通过导线向报警控制系统15发送报警信号,同时振动传感器16被触发也通过导线向报警控制系统15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控制系统15中的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及时向户主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户主根据报警信息进行后续处理。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