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辅助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0038发布日期:2019-10-08 23:0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辅助筷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辅助筷子。



背景技术:

日常就餐工具筷子,在我国使用非常普遍,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应用。通常一双筷子为两根小而细的类圆棒,熟练使用它们需要上肢,特别是手部,数十个关节与几十条肌肉的灵敏协调、恰当用力,特别是需要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灵活用力、互相配合操作另一只筷子的开合而夹取食物。首次使用,或对于少儿、高龄老人、手功能障碍者,则难以掌控,人们常因难以用筷子而给用餐带来不便。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日益开放,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东西方餐饮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外国人来到中国、日本在内的东方国家,同时更多的东方餐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非筷子国家的外国人在品尝到中国菜、寿司的同时,也时常遇到上述类似问题。

对于会使用者,因传统筷子多为两根圆柱体或类圆柱体、表面平整光滑,使用过程容易滑落,若筷子滑落多次,不但影响就餐的氛围和食欲,而且影响使用者心情。另外,对于有些儿童、老人,他们在使用筷子时,还时常会把所吃的食物掉落在桌子、地板或衣服上,这不但造成食物浪费,而且对照看者来说,收拾起来较为麻烦。而对于手功能障碍患者如手部震颤、肌强直等患者,传统筷子较难掌控,容易造成筷子掉落、无法夹住食物等等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筷子对这些人来说,要想使用好实非易事,需要其手指灵活用力,互相配合,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常为虎口和拇指根部压着一个筷子不动(相对手),拇指头部与食指、中指配合操作另一只筷子的开合而夹取食物。显然,这对老弱病残或手功能障碍者,特别是拇指、食指、腕关节功能障碍者以及手指残缺患者,要求过高,而同时使用左手又很难操控。另一方面,筷子作为中国传统餐具,无疑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中餐许多事物,勺子等其他餐具不能完全替代筷子,不具备筷子夹、挑、拌、拨、扒等功能;而且筷子对老年人进食尤为重要,使用筷子不仅可以减少每一口的进食量,还能延长用餐时间,保证充分咀嚼,以利于肠胃消化吸收等。

上述这些情况,如果设计的筷子合适,也并非不可避免。目前,已对筷子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结构方案,获批了国家专利。虽然在他们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儿童、外国人、刚使用筷子者、手功能障碍者或手指有残缺者使用,但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现有筷子多为直线型,多为手指操作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手掌握着,而是“指捏”——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等)捏着使用。一般在使用时,筷子放在手掌上,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及手掌在筷子之下,手指从下面向上捏着筷子。其次,有些设计结构,不能拆卸,或拆下不便,给清洗、消毒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辅助筷子。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辅助筷子,该筷子包括左筷和右筷,所述左筷和右筷结构相同,均包括筷头和筷身,所述左筷和右筷的筷身中部设有连接件,两个连接件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套设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筷身抵接。本发明通过连接件使得左筷和右筷在多个角度上被固定,使用者的操作难度被大大降低;同时设置扭簧,使两根筷子的筷头能恢复夹紧,减小了夹菜所需的力。

所述的筷身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呈直线结构,所述筷头与前段的顶端连接并向外弯折,所述后段与前段的尾端连接并向内弯折,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前段的后端。

未使用时,所述左筷和右筷的筷头平行且贴合。该设置可以更好地夹紧食物。

所述的连接件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一号边和二号边,所述一号边固定在前段的后端,且与前段位于同一直线,位于所述左筷和右筷的连接件的二号边相对设置,且其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每个所述的二号边包括两片相互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位于所述右筷或左筷上的两个连接片紧贴在另一根筷子两个连接片之间,且四个连接孔重合,所述转轴穿过四个连接孔,所述扭簧位于里侧的两块连接片之间。本发明的中转轴可采用螺杆螺母的形式,也可采用铆钉的形式。

所述的后段为s型。该设置方便使用者的手掌握持又不容易使筷子滑落,且左右手均可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利用扭簧的回复力使左筷和右筷的筷头保持夹紧接触,降低了对使用者操作力量的要求。利用筷身后端一定弧度设计,方便手掌握持又不容易使筷子滑落,且左右手均可操作。筷头与筷身成一定角度,但左右筷头保持平行,使得对于细小食物也能轻松夹起,不易脱落。本发明既能满足普通人、外国人使用,有适合于老年人、幼儿,甚至手部功能障碍、手指远节、中节缺损的残障人员的就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左筷,2为右筷,3为筷头,4为前段,5为后段,6为连接件,61为一号边,62为二号边,63为连接片,64为连接孔,7为转轴,71为螺栓,72为螺母,8为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辅助筷子,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左筷1和右筷2,左筷1和右筷2结构相同,均包括筷头3和筷身,左筷1和右筷2的筷身中部设有连接件6,两个连接件6通过转轴7旋转连接,转轴7的中部套设扭簧8,扭簧8的两端分别与筷身连接。

其中,筷身包括前段4和后段5,前段4呈直线结构,筷头3与前段4的顶端连接并向外弯折,后段5与前段4的尾端连接并向内弯折,连接件6设置在前段4的后端,后段5为s型。

未使用时,左筷1和右筷2的筷头3平行且贴合。

连接件6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一号边61和二号边62,一号边61固定在前段4的后端,且与前段4位于同一直线,位于左筷1和右筷2的连接件6的二号边62相对设置,且其顶端通过转轴7旋转连接。

每个二号边62包括两片相互平行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64,位于右筷2或左筷1上的两个连接片63紧贴在另一根筷子两个连接片63之间,且四个连接孔64重合,转轴7穿过四个连接孔64,扭簧8位于里侧的两块连接片6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转轴7可采用螺栓71、螺母72的形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辅助筷子,该筷子包括左筷和右筷,所述左筷和右筷结构相同,均包括筷头和筷身,所述左筷和右筷的筷身中部设有连接件,两个连接件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套设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筷身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扭簧的回复力使左筷和右筷的筷头保持夹紧接触,利用筷身后端一定弧度设计,降低了对手指的技能要求,方便手掌握持。因为筷头与筷身成一定角度,但左右筷头保持平行,使得对于细小食物也能轻松夹起,不易脱落。本发明既能满足普通人、外国人使用,有适合于老年人、幼儿,甚至手部功能障碍、手指远节、中节缺损的残障人员的就餐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永;宋晗;臧皓;郝亮;王丹青;钱程;赵展;张宇玲;王艳;徐秀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3.23
技术公布日:2019.10.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