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9636发布日期:2019-03-13 23:1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饭煲,通常做出来的米饭,含糖量高,对于有糖尿病的病人来说,饭后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原因而于大米在煮的过程中,淀粉转化为大量容易被人吸收的糖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米饭含糖量的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包括饭煲内胆(1),其特征在于:所述饭煲内胆(1)的内部设有一与底部米粒隔离的盛液容器(2),盛液容器(2)的上部区域具有可避免米粒通过的微滤孔(3)。

所述盛液容器(2)的上部具有向外扩展并与饭煲内胆(1)的侧壁抵接的帽沿(4),帽沿(4)上开设有第一微滤孔(30)。

所述盛液容器(2)的上部具有一盖体(5),盖体(5)上设有第二微滤孔(31)。

所述盛液容器(2)的上部与盖体(5)可拆卸地扣合或螺旋连接。

所述盛液容器(2)的侧壁上方具有避免米粒通过的第三微滤孔(32)。

所述盛液容器(2)的上部设有手柄(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饭煲内胆的内部设有一与底部米粒隔离的盛液容器,盛液容器的上部区域具有可避免米粒通过的微滤孔,此结构设计,做米饭时,当水沸腾时,米汤会从微滤孔中进入到盛液容器中,从而把部分由淀粉转化出来的糖份存储在盛液容器中,进而降低米饭的含糖量。采用此结构的饭煲,由于部分米汤将不会渗入到米饭中,因此煮饭时,需要适当增加水,避免米饭偏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饭煲内胆部位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饭煲内胆部位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饭煲内胆部位结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饭煲内胆部位截面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盛液容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具有一饭煲内胆1,在饭煲内胆1的内部设有一与底部米粒隔离的盛液容器2,盛液容器2的上部区域具有可避免米粒通过的微滤孔3,具体为,在盛液容器2的上部具有向外扩展并与饭煲内胆1的侧壁抵接的帽沿4,本专利申请所指抵接,并非完全接触,需要适当留有间隙,但又要尽量避免米粒进入到帽沿上方,方便放置或取出盛液容器2,在帽沿4上开设有第一微滤孔30,使沸腾的米汤可以通过第一微滤孔30进入到帽沿4的上方区域,进而流入到盛液容器2内,为了避免过多的米汤进入到盛液容器2中,导致米饭口感较差,也可以在盛液容器2的侧壁上方开设可避免米粒通过的第三微滤孔32,第三微滤孔32的开设高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而定,同直径的盛液容器2,第三微滤孔32开设的越高,表明可收纳的米汤越多。为了方便取出盛液容器2,在盛液容器2的上部可以设置一手柄6。

实施例二:如图4、图5所示,此实施例的盛液容器2,没有实施例一所示的帽沿,在盛液容器2的上部设有一盖体5,盖体5上设有第二微滤孔31,盛液容器2的上方内壁设有扣合用的凸起20,在盖体5的下端设有与凸起20配合的扣接凹位50,盖体5与盛液容器2通过凸起20与凹位50的配合实现可拆卸地扣合,当然,也可以采用螺旋连接方式连接。同样,为了控制米汤的收纳数量,可以在盛液容器2的侧壁上方开设可避免米粒通过的第三微滤孔32。为了方便取出盛液容器2,还可以在盛液容器2的的盖体5上设有手柄6。由于盛液容器2没有帽沿的定位,最好将盛液容器2的底部设计为与桶身的面积相同,提升盛液容器2的稳固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饭煲,包括饭煲内胆(1),所述饭煲内胆(1)的内部设有一与底部米粒隔离的盛液容器(2),盛液容器(2)的上部区域具有可避免米粒通过的微滤孔(3)。所述盛液容器(2)的上部具有向外扩展并与饭煲内胆(1)的侧壁抵接的帽沿(4),帽沿(4)上开设有第一微滤孔(30)。所述盛液容器(2)的上部具有一盖体(5),盖体(5)上设有第二微滤孔(31)。采用该结构的饭煲,可以有效降低米饭含糖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成标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