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糊锅砂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1726发布日期:2020-05-06 23:0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糊锅砂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糊锅砂锅。



背景技术:

砂锅是中国的传统炊具,因其具备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传统砂锅是由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溢出的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被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

但是砂锅也有一个突出的缺陷,由于其小火慢熬,导热相对较慢的特点,砂锅很容易糊锅。使用者要不断的搅拌,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时不易糊锅的防糊锅砂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糊锅砂锅,其包括侧壁以及底壁,在所述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热力集中底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热力集中底面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热力集中底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或凹陷。

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起或凹陷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壁的厚度从锅口向锅底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糊锅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锅内的食材沉淀在砂锅底部,一直在底部局部受热,产生了糊锅现象。本专利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对流现象,增大热对流的力度,使砂锅里的食材跟随砂锅里的液体同时运动,使砂锅里面的食材均匀受热,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糊锅现象的发生。热力集中底面可以引导火焰聚集在砂锅的中心,形成局部的热力集中,使砂锅底部造成受热的热力差,当砂锅底部中心局部受热较高时,该部位的液体密度变小就会上升,其他地方冷的液体就会补充过来,推动砂锅内液体环流的行成。在环流的作用下,食材被带动也做环流运动,整体的均匀受热,从而避免了糊锅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侧壁1以及底壁2,传统砂锅的底壁均为平面的形式,为了解决传统砂锅容易糊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砂锅的底壁2上设置向上呈弧形凸起的热力集中底面3,引导火焰聚集在砂锅的中心,形成局部的热力集中,从而使底壁2中部的温度高于底壁2外沿的温度,使砂锅底部造成受热的热力差,推动砂锅内液体形成环流(如附图1中的箭头所示),在环流的作用下,食材被带动也做环流运动,使整体均匀受热,避免糊锅的现象。

在所述热力集中底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呈弧形的凸起4或凹陷,这增大了砂锅底部的受热面积,进一步促进形成布局热力集中,更快的使砂锅底部造成受热的热力差,推动砂锅内液体环流的形成。

侧壁1的厚度从锅口向锅底逐渐变小,其顶部壁厚最大,热传导慢,向下逐渐变薄,热传导效率逐渐提高,可以形成砂锅上部和下部的的热力差,推动砂锅内液体环流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使液体在砂锅内形成环流,在环流的作用下,食材被带动也做环流运动,整体的受热更加均匀,从而避免了糊锅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糊锅砂锅,其包括侧壁(1)以及底壁(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壁(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热力集中底面(3),所述侧壁(1)的厚度从锅口向锅底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糊锅砂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集中底面(3)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糊锅砂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力集中底面(3)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4)或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糊锅砂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或凹陷呈弧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糊锅砂锅,其包括侧壁以及底壁,在所述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热力集中底面;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液体的热对流现象,增大热对流的力度,使砂锅里的食材跟随砂锅里的液体同时运动,使砂锅里面的食材均匀受热,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糊锅现象的发生;热力集中底面可以引导火焰聚集在砂锅的中心,形成局部的热力集中,使砂锅底部造成受热的热力差,当砂锅底部中心局部受热较高时,该部位的液体密度变小就会上升,其他地方冷的液体就会补充过来,推动砂锅内液体环流的行成。

技术研发人员:么亚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么亚强
技术研发日:2018.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