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0251发布日期:2020-07-07 14:1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父母对于刚出生的婴幼儿会准备婴儿床,让其有个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可以锻炼婴儿的独立能力和意志力。目前,有些婴儿床具有左、右摇摆功能,用于安抚婴儿哭闹时的情绪或者用于哄婴儿入睡。但是,由于婴儿的头部与躯体的体重不一致,且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的颈部骨骼比较软,当婴儿床在左、右摇摆时,婴儿的躯体不会跟着摆动,但头部却会跟着摆动,这样容易造成婴儿的颈部扭伤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目前,专利号为201520689245.x的专利虽然公开了可以上下移动的婴儿床,但是该婴儿床采用拉力弹簧作为弹性连接条,这样床体在上下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弹性缓冲,容易给婴幼儿造成眩晕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婴儿床无法平稳上下移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方案: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以及床体,所述左支撑架穿过右支撑架后相互铰接且呈“x”形布置,所述左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且对称布置的两导轮,该两导轮均设有放置槽,所述床体的右端底面设有对称布置且呈“u”形的两导柱,该两导柱的横向部分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床体的左端与右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下部设有电机,该电机的一端设有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一第一卷轮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顶部侧面设有第二卷轮,所述第一卷轮和第二卷轮之间设有拉绳,所述左支撑架的上部和右支撑架的下部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两带刹车的万向轮,所述右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两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架包括两前、后布置的左支撑杆以及设于两左支撑杆之间且上、下布置的数根左加强杆,所述右支撑架包括两前、后布置的右支撑杆以及设于两右支撑杆之间且上、下布置的数根右加强杆,所述两左支撑杆的中部分别与两右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两左支撑杆的顶部均设有左右贯通的导向槽,所述两导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导向槽内,且两左支撑杆的顶部均穿设有枢轴,该枢轴穿过对应的导轮,所述第二卷轮设于其中一左支撑杆的外侧面,所述电机设于排列最下方的右加强杆上,该电机位于第二卷轮的下方且第二卷轮与第一卷轮正对应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其中一右支撑杆的内侧面设有上连杆,所述其中一左支撑杆的外侧面设有下连杆,所述压簧连接于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左支撑杆的底部均设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两右支撑杆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滑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床体的左端底部设有两连接件,所述两右支撑杆的顶部均通过锁紧螺栓与对应的连接件锁紧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左支撑杆的顶部均穿设有限位螺栓,该限位螺栓位于导轮的上方。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和停止,从而带动第一卷轮转动,第一卷轮转动时将拉绳卷短,在拉绳拉力的作用下左、右支撑架做撑开动作,同时压簧下压,使得床体向下移动;电机停止时其输出轴反向空转,在压簧的弹力下左、右支撑架做收拢动作,使得床体向上移动;这样重复控制电机的转动和停止就可使得床体不断地做上下往回移动,床体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导柱了沿着放置槽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簧作为弹性件,在床体上下移动的同时不会产生大的弹性缓冲,在移动的时候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支撑架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支撑架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包括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以及床体3。所述左支撑架1穿过右支撑架2后相互铰接且呈“x”形布置,所述左支撑架2的顶部设有可转动且对称布置的两导轮4,该两导轮4均设有放置槽41。所述床体3的右端底面设有对称布置且呈“u”形的两导柱5,该两导柱5的横向部分放置于放置槽41内,所述床体3的左端与右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架2的下部设有电机6,该电机6的一端设有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器(图中未标出),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一第一卷轮7连接,所述右支撑架2的顶部侧面设有第二卷轮8,所述第一卷轮7和第二卷轮8之间设有拉绳9,所述左支撑架1的上部和右支撑架2的下部之间设有压簧10。

参照图1至图3。所述左支撑架1包括两前、后布置的左支撑杆11以及设于两左支撑杆11之间且上、下布置的数根左加强杆12,所述右支撑架2包括两前、后布置的右支撑杆21以及设于两右支撑杆21之间且上、下布置的数根右加强杆22,所述两左支撑杆11的中部分别与两右支撑杆21的中部铰接。所述两左支撑杆11的顶部均设有左右贯通的导向槽13,所述两导轮4分别位于对应的导向槽13内,且两左支撑杆11的顶部均穿设有枢轴14,该枢轴14穿过对应的导轮4。所述第二卷轮8设于其中一左支撑杆11的外侧面,所述电机6设于排列最下方的右加强杆22上,该电机6位于第二卷轮8的下方且第二卷轮8与第一卷轮7正对应设置。

参照图1至图3。所述两左支撑杆11的顶部均穿设有限位螺栓15,该限位螺栓15位于导轮4的上方,该限位螺栓15对导柱5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脱离导轮4,导柱5在装配时先将其放置于放置槽41上,然后再将限位螺栓15安装好。所述床体3的左端底部设有两连接件31,所述两右支撑杆21的顶部均通过锁紧螺栓23与对应的连接件31锁紧连接。所述其中一右支撑杆21的内侧面设有上连杆24,所述其中一左支撑杆11的外侧面设有下连杆16,所述压簧10连接于上连杆24和下连杆16之间。所述两左支撑杆11的底部均设有带刹车的万向轮17,所述两右支撑杆21的底部均设有滑轮25,当床体3需要上、下移动时,将万向轮17进行刹车固定,所述左支撑架1不会滑动、右支撑架2可进行滑动,当万向轮17松开刹车时,可方便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及床体3的整体移动。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如下: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6转动和停止,从而带动第一卷轮7转动,第一卷轮转动7时将拉绳9卷短,在拉绳9拉力的作用下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做撑开动作,同时压簧10下压,使得床体3向下移动。电机6停止时其输出轴反向空转,在压簧10的弹力下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做收拢动作,使得床体3向上移动。这样重复控制电机6的转动和停止就可使得床体3不断地做上下往回移动,床体3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导柱5了沿着放置槽41左、右移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6转动和停止为现有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获取。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以及床体,所述左支撑架穿过右支撑架后相互铰接且呈“x”形布置,所述左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且对称布置的两导轮,该两导轮均设有放置槽,所述床体的右端底面设有对称布置且呈“u”形的两导柱,该两导柱的横向部分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床体的左端与右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下部设有电机,该电机的一端设有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一第一卷轮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顶部侧面设有第二卷轮,所述第一卷轮和第二卷轮之间设有拉绳,所述左支撑架的上部和右支撑架的下部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两带刹车的万向轮,所述右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两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包括两前、后布置的左支撑杆以及设于两左支撑杆之间且上、下布置的数根左加强杆,所述右支撑架包括两前、后布置的右支撑杆以及设于两右支撑杆之间且上、下布置的数根右加强杆,所述两左支撑杆的中部分别与两右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两左支撑杆的顶部均设有左右贯通的导向槽,所述两导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导向槽内,且两左支撑杆的顶部均穿设有枢轴,该枢轴穿过对应的导轮,所述第二卷轮设于其中一左支撑杆的外侧面,所述电机设于排列最下方的右加强杆上,该电机位于第二卷轮的下方且第二卷轮与第一卷轮正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右支撑杆的内侧面设有上连杆,所述其中一左支撑杆的外侧面设有下连杆,所述压簧连接于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左支撑杆的底部均设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两右支撑杆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滑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左端底部设有两连接件,所述两右支撑杆的顶部均通过锁紧螺栓与对应的连接件锁紧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左支撑杆的顶部均穿设有限位螺栓,该限位螺栓位于导轮的上方。


技术总结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婴儿床,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以及床体,所述左支撑架穿过右支撑架后相互铰接且呈“X”形布置,所述左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且对称布置的两导轮,该两导轮均设有放置槽,所述床体的右端底面设有对称布置且呈“U”形的两导柱,该两导柱的横向部分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床体的左端与右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下部设有电机,该电机的一端设有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一第一卷轮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顶部侧面设有第二卷轮,所述第一卷轮和第二卷轮之间设有拉绳,所述左支撑架的上部和右支撑架的下部之间设有压簧。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在上下移动时不会产生大的弹性缓冲,在移动的时候更加平稳。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美芳
技术研发日:2019.06.11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