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和换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0938发布日期:2020-11-10 12:1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和换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和换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具有本身的喝茶文化,且历史悠久。目前,饮茶和品茶已成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习惯。随着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泡茶方式或泡茶工艺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自动泡茶机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泡茶终端在的冲茶、换茶方面不够合理,严重制约了自动泡茶机的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茶、换茶渣更加方便的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换茶装置。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所述冲茶装置包括泡茶壶(c-1)、茶壶盖(c-2)和出茶嘴(c-3);

所述出茶嘴(c-3)与所述泡茶壶(c-1)连通;所述泡茶壶(c-1)上端设有第一开口(c-4),下端设有第二开口(c-5);所述第一开口(c-4)的口径大于第二开口(c-5)开口的口径;

茶叶从所述第一开口(c-4)进入所述泡茶壶(c-1);茶渣和废水从第二开口(c-5)排出;茶水从出茶嘴(c-3)输出。

优选的,所述茶壶盖(c-2)通过齿轮驱动。

优选的,所述出茶嘴(c-3)数量为两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出茶嘴(c-3)设有电动阀门。

一种与上述的冲茶装置配合使用的换茶装置,所述换茶装置包括伸缩头(1)、驱动体(2)、底座(3)和支架(4),

所述驱动体(2)驱动所述伸缩头(1)上下运动,所述伸缩头(1)与所述泡茶壶(c-1)的第二开口(c-5)相匹配;

所述底座(3)支撑所述驱动体(2),所述支架(4)一端与所述底座(3)连接,另一端与自动泡茶终端的茶渣仓(d)相连接,所述支架(4)使得所述底座(3)悬浮与茶渣仓之上;

所述支架(4)包括滚筒(5),所述滚筒(5)可绕转轴自由转动,所述滚筒(5)使得掉落在其上面的茶叶顺利落入所述茶渣仓(d);

所述换茶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泡茶壶(c-1)的中轴线重合,当泡茶仓内的茶叶冲泡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所述换茶装置的伸缩头(1)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所述泡茶壶(c-1)的第二开口(c-5)以使得茶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水冲力的作用力下从所述泡茶壶(c-1)输出。

优选的,所述驱动体(2)包括步进电机。

优选的,所述伸缩头(1)呈圆锥状,所述第二开口(c-5)呈喇叭状,所述第二开口(c-5)上与所述伸缩头(1)接触的面设置有硅胶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冲茶装置包括泡茶壶、茶壶盖和出茶嘴,茶叶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泡茶壶;茶渣和废水从第二开口排出;茶水从出茶嘴输出;换茶装置包括伸缩头、驱动体、底座和支架所述换茶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泡茶壶的中轴线重合,当泡茶仓内的茶叶冲泡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所述换茶装置的伸缩头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所述泡茶壶的第二开口以使得茶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水冲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茶渣仓。本实用新型的换茶装置使得自动泡茶终端的出差、换茶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泡茶终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泡茶终端的换茶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

本技术: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给了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换茶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自动泡茶终端包括茶盒仓a、开封装置b、泡茶仓c、茶渣仓d;

本实施例的冲茶装置包括泡茶壶(c-1)、茶壶盖(c-2)和出茶嘴(c-3);

所述出茶嘴(c-3)与所述泡茶壶(c-1)连通;所述泡茶壶(c-1)上端设有第一开口(c-4),下端设有第二开口(c-5);所述第一开口(c-4)的口径大于第二开口(c-5)开口的口径;

茶叶从所述第一开口(c-4)进入所述泡茶壶(c-1);茶渣和废水从第二开口(c-5)排出;茶水从出茶嘴(c-3)输出。

优选的,所述茶壶盖(c-2)通过齿轮驱动。

优选的,所述出茶嘴(c-3)数量为两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出茶嘴(c-3)设有电动阀门。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例提供了一种与实施例一的冲茶装置相配合的换茶装置,所述换茶装置包括伸缩头(1)、驱动体(2)、底座(3)和支架(4),

所述驱动体(2)驱动所述伸缩头(1)上下运动,所述伸缩头(1)与所述泡茶壶(c-1)的第二开口(c-5)相匹配;

所述底座(3)支撑所述驱动体(2),所述支架(4)一端与所述底座(3)连接,另一端与自动泡茶终端的茶渣仓(d)相连接,所述支架(4)使得所述底座(3)悬浮与茶渣仓之上;

所述支架(4)包括滚筒(5),所述滚筒(5)可绕转轴自由转动,所述滚筒(5)使得掉落在其上面的茶叶顺利落入所述茶渣仓(d);

所述换茶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泡茶壶(c-1)的中轴线重合,当泡茶仓内的茶叶冲泡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所述换茶装置的伸缩头(1)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所述泡茶壶(c-1)的第二开口(c-5)以使得茶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水冲力的作用力下从所述泡茶壶(c-1)输出。

优选的,所述驱动体(2)包括步进电机。

优选的,所述伸缩头(1)呈圆锥状,所述第二开口(c-5)呈喇叭状,所述第二开口(c-5)上与所述伸缩头(1)接触的面设置有硅胶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茶装置包括泡茶壶(c-1)、茶壶盖(c-2)和出茶嘴(c-3);

所述出茶嘴(c-3)与所述泡茶壶(c-1)连通;所述泡茶壶(c-1)上端设有第一开口(c-4),下端设有第二开口(c-5);所述第一开口(c-4)的口径大于第二开口(c-5)开口的口径;

茶叶从所述第一开口(c-4)进入所述泡茶壶(c-1);茶渣和废水从第二开口(c-5)排出;茶水从出茶嘴(c-3)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盖(c-2)通过齿轮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冲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茶嘴(c-3)数量为两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冲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茶嘴(c-3)设有电动阀门。

5.一种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冲茶装置配合使用的换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茶装置包括伸缩头(1)、驱动体(2)、底座(3)和支架(4),

所述驱动体(2)驱动所述伸缩头(1)上下运动,所述伸缩头(1)与所述泡茶壶(c-1)的第二开口(c-5)相匹配;

所述底座(3)支撑所述驱动体(2),所述支架(4)一端与所述底座(3)连接,另一端与自动泡茶终端的茶渣仓(d)相连接,所述支架(4)使得所述底座(3)悬浮与茶渣仓之上;

所述支架(4)包括滚筒(5),所述滚筒(5)可绕转轴自由转动,所述滚筒(5)使得掉落在其上面的茶叶顺利落入所述茶渣仓(d);

所述换茶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泡茶壶(c-1)的中轴线重合,当泡茶仓内的茶叶冲泡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所述换茶装置的伸缩头(1)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所述泡茶壶(c-1)的第二开口(c-5)以使得茶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水冲力的作用力下从所述泡茶壶(c-1)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换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2)包括步进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所述换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头(1)呈圆锥状,所述第二开口(c-5)呈喇叭状,所述第二开口(c-5)上与所述伸缩头(1)接触的面设置有硅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自动泡茶终端的冲茶装置和换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冲茶装置包括泡茶壶、茶壶盖和出茶嘴,茶叶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泡茶壶;茶渣和废水从第二开口排出;茶水从出茶嘴输出;换茶装置包括伸缩头、驱动体、底座和支架所述换茶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泡茶壶的中轴线重合,当泡茶仓内的茶叶冲泡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所述换茶装置的伸缩头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所述泡茶壶的第二开口以使得茶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水冲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茶渣仓。本实用新型的换茶装置使得自动泡茶终端的出差、换茶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陈理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徐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2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