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3540发布日期:2020-12-15 08: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医疗器械中,膝盖不灵活的残疾病人无法顺利的完成起身和下蹲的动作,因此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这样在排便时,有极大的概率产生安全事故,如滑倒、崴脚等,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家人或者护工随时陪伴左右,这就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极大地不便,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可辅助膝盖不灵活的人群自主完成起身和下蹲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上连接有座体,所述座体与马桶座相适配,所述弧形连接件的顶端还设置有扶手部。

进一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马桶。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均设置至少一个底部胶垫。

进一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动力部和第二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换向轮转动,所述第一换向轮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换向轮转动,所述第二换向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换向轮和第一从动轮的中心的连线呈三角形;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的中心的连线呈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换向轮和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均通过皮带实现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换向轮和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均通过耐磨阻燃绳实现连接。

进一步,所述弧形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的第一弧形连接杆和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的第二弧形连接杆。

进一步,所述扶手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连接杆的顶端连接的第一扶手和与所述第二弧形连接杆的顶端连接的第二扶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位于所述座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膝盖不灵活的人群,设计了可辅助起身和下蹲的安全装置,通过旋转电机和主动轮的配合,实现了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的升降,进而辅助该人群实现安全的起身和下蹲动作,并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极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适合在市场大量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有马桶)以及使用者未使用本实用新型排便时本实用新型的状态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无马桶);

附图3为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排便时本实用新型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支架组件2,支架组件2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通过弧形杆7活动连接,将连接处设置为弧形的作用在于拆卸时更加的方便。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设置为三角形,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底部沿着底部的轴向方向安装均匀安装有两个底部胶垫23,用于防止划伤地面。

支架组件2上设置有动力组件4,动力组件4包括第一动力部41和第二动力部42,第一动力部41安装在第一支架21上,第二动力部42安装在第二支架22上,第一动力部41包括第一主动轮411,第一主动轮411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第一主动轮411带动第一换向轮412转动,第一换向轮412带动第一从动轮413转动,同样第二动力部42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换向轮转动,第二换向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

第一主动轮411、第一换向轮412和第一从动轮413的中心的连线以及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的中心的连线均呈三角形,用于实现换向。

第一主动轮411、第一换向轮412和第一从动轮413以及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均通过皮带或者耐磨阻燃绳(图中未显示)实现连接。

弧形连接件3包括与第一从动轮413连接的第一弧形连接杆31和与第二从动轮连接的第二弧形连接杆32。第一弧形连接杆31和第二弧形连接杆32上部连接有座体1,座体1的外形与马桶座的外形相适配,第一主动轮411和第二主动轮均通过旋转电机施加动力,进而带动第一换向轮412和第一从动轮413以及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使得第一弧形连接杆31和第二弧形连接杆32可以以弧线为轨迹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座体1运动。旋转电机上设置远程控制模块,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第一弧形连接杆31的顶端还连接有第一扶手51,第二弧形连接杆32的顶端还连接有第二扶手52,第一扶手51和第二扶手52均属于扶手部5,第一扶手51和第二扶手52位于座体1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开始时将工具调整为如图1的位置,使用者调整好姿势,双手扶在第一扶手51和第二扶手52上,操作远程控制模块至图3的位置,如厕完成后,再次操作远程控制模块至图1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膝盖不灵活的人群,设计了可辅助起身和下蹲的安全装置,通过旋转电机和主动轮的配合,实现了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的升降,进而辅助该人群实现安全的起身和下蹲动作,并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极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适合在市场大量推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上连接有座体,所述座体与马桶座相适配,所述弧形连接件的顶端还设置有扶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马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均设置至少一个底部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动力部和第二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换向轮转动,所述第一换向轮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换向轮转动,所述第二换向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换向轮和第一从动轮的中心的连线呈三角形;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的中心的连线呈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换向轮和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均通过皮带实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换向轮和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二主动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二从动轮均通过耐磨阻燃绳实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的第一弧形连接杆和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的第二弧形连接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连接杆的顶端连接的第一扶手和与所述第二弧形连接杆的顶端连接的第二扶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位于所述座体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上厕所的安全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上连接有座体,所述座体与马桶座相适配,所述弧形连接件的顶端还设置有扶手部。本实用新型针对膝盖不灵活的人群,设计了可辅助起身和下蹲的安全装置,通过旋转电机和主动轮的配合,实现了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的升降,进而辅助该人群实现安全的起身和下蹲动作,并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极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适合在市场大量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玖润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