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2213发布日期:2021-12-31 22:4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热茶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属于厨具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饮用开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烧开水时都采用茶壶接水进行加热,将水烧开,现有的壶体都是不锈钢材质,通过燃气炉进行加热,随着在燃气炉或电磁炉上不断的加热,容易出现受热变形,尤其实在有些干烧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受热膨胀出现变形,影响后续使用,现有的一些茶壶结构都是单层设计,且完全受热后,确实对壶体形态保持的结构,现有的一些为了提高茶壶的耐热,采用陶瓷材质,但陶瓷结构脆,易碎;
3.公开号cn209219810u公开了公开了一种耐热型陶瓷茶壶,包括盖体、壶体、防护装置,盖体位于壶体的上方,且盖体与壶体相卡接,防护装置位于壶体上,所述盖体包括壶盖,所述壶盖顶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钮块,所述壶盖的外表面设置有装饰纹,所述壶盖的底部连接有内边,所述内边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封圈,所述壶盖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圆筒,该装置采用陶瓷结构提高茶壶的耐热,整体易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通过在壶体外层设置环形保持结构,进行壶体受热保持,提高壶体耐热尺寸稳定的结构,保证尺寸的耐热茶壶。
5.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包括壶体、壶盖,壶盖置于壶体口部,壶体外壁套置有外层保持结构,所述外层保持结构为中空环形结构;
6.所述外层保持结构包括外层套、支撑翼板、保持环、蓄热通道、外隔热层、连接桥,多个保持环套置于壶体上,支撑翼板等角度置于保持环上,所述支撑翼板的延展宽度为壶体壁厚的3倍,外层套套置于保持环外层,且通过支撑翼板和保持环连接,所述外层套和壶体外壁之间的间距各处相同,外层套外壁涂覆有外隔热层,相邻的两个支撑翼板之间形成蓄热通道,所述支撑翼板和保持环之间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连接桥为拱形结构,且和壶体之间形成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旋转臂上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上设置有夹爪;
7.进一步的,所述壶体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8.进一步的,所述蓄热通道内填充有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铍青铜;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为铝合金制成,所述支撑翼板和壶体贴合面宽度大于和外层套结合的宽度;
10.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环之间的间距位于壶体下部小于位于壶体上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桥为陶瓷材质制成,所述连接桥和壶体外壁贴合;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和壶体之间为点接触,且接触面设置有硅脂;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为螺旋板,所述支撑翼板的螺旋角度为60
°‑
80
°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为多个短板不连续组合而成,且多个短板错位分布。
15.有益效果:
16.一、能够对受热的壶体进行保持,避免壶体尺寸变化带来的后续问题;
17.二、中空结构,能够对对于的热量进行扩散,提高茶壶的耐热性;
18.三、中部蓄热通道,能够补助空气,提高燃气炉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的立体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的结构示意图,其仅仅展示了茶壶横断面的结构示意。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的局部示意图,其仅仅展示了外层套和壶体之间的结构示意。
22.附图中:
23.壶体(1),外层套(2),支撑翼板(3),壶盖(4),保持环(5),蓄热通道(6),外隔热层(7),连接桥(8)。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5.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进行判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6.结合附图1至2,一种耐热茶壶,包括壶体(1)、壶盖(4),壶盖(4)置于壶体(1)口部,壶体(1)外壁套置有外层保持结构,所述外层保持结构为中空环形结构;
27.所述外层保持结构包括外层套(2)、支撑翼板(3)、保持环(5)、蓄热通道(6)、外隔热层(7)、连接桥(8),多个保持环(5)套置于壶体(1)上,支撑翼板(3)等角度置于保持环(5)上,所述支撑翼板(3)的延展宽度为壶体(1)壁厚的3倍,外层套(2)套置于保持环(5)外层,且通过支撑翼板(3)和保持环(5)连接,所述外层套(2)和壶体(1)外壁之间的间距各处相同,外层套(2)外壁涂覆有外隔热层(7),相邻的两个支撑翼板(3)之间形成蓄热通道(6);
28.结合附图3,所述支撑翼板(3)和保持环(5)之间通过连接桥(8)连接,所述连接桥(8)为拱形结构,且和壶体(1)之间形成通道。
29.进一步的,所述壶体(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30.进一步的,所述蓄热通道(6)内填充有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铍青铜;
3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3)为铝合金制成,所述支撑翼板(3)和壶体(1)贴合面宽度大于和外层套(2)结合的宽度;
32.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环(5)之间的间距位于壶体(1)下部小于位于壶体(1)上部;
3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桥(8)为陶瓷材质制成,所述连接桥(8)和壶体(1)外壁贴合;
3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3)和壶体(1)之间为点接触,且接触面设置有硅脂;
3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3)为螺旋板,所述支撑翼板(3)的螺旋角度为60
°‑
80
°

3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翼板(3)为多个短板不连续组合而成,且多个短板错位分布。
37.达到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时,进行定位孔选择确定的目的。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1)、壶盖(4),壶盖(4)置于壶体(1)口部,壶体(1)外壁套置有外层保持结构,所述外层保持结构为中空环形结构;所述外层保持结构包括外层套(2)、支撑翼板(3)、保持环(5)、蓄热通道(6)、外隔热层(7)、连接桥(8),多个保持环(5)套置于壶体(1)上,支撑翼板(3)等角度置于保持环(5)上,所述支撑翼板(3)的延展宽度为壶体壁厚的3倍,外层套(2)套置于保持环(5)外层,且通过支撑翼板(3)和保持环(5)连接,所述外层套(2)和壶体(1)外壁之间的间距各处相同,外层套(2)外壁涂覆有外隔热层(7),相邻的两个支撑翼板(3)之间形成蓄热通道(6),所述支撑翼板(3)和保持环(5)之间通过连接桥(8)连接,所述连接桥(8)为拱形结构,且和壶体(1)之间形成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通道(6)内填充有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铍青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翼板(3)为铝合金制成,所述支撑翼板(3)和壶体(1)贴合面宽度大于和外层套(2)结合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环(5)之间的间距位于壶体(1)下部小于位于壶体(1)上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8)为陶瓷材质制成,所述连接桥(8)和壶体(1)外壁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翼板(3)和壶体(1)之间为点接触,且接触面设置有硅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翼板(3)为螺旋板,所述支撑翼板的螺旋角度为60
°‑
80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热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翼板(3)为多个短板不连续组合而成,且多个短板错位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茶壶,属于厨具领域。一种通过在壶体外层设置环形保持结构,进行壶体受热保持,提高壶体耐热尺寸稳定的结构,保证尺寸的耐热茶壶,包括壶体、壶盖,壶盖置于壶体口部,壶体外壁套置有外层保持结构,所述外层保持结构为中空环形结构,能够对受热的壶体进行保持,避免壶体尺寸变化,中部蓄热通道,能够补助空气,提高燃气炉的燃烧效率。提高燃气炉的燃烧效率。提高燃气炉的燃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蔡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景德镇市民俗文化瓷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8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