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4692发布日期:2023-05-07 00:5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锅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能,产生了具有多种不同用途的烹饪器具。而对于能够用于煎、炒食物的锅具,在倒入油后,为了能够实时监控油温,通常会在锅具的内表面涂抹感温涂层,从而在锅具因为受热而温度升高之后,锅具的内表面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以此推断出锅具被加热的温度;而且在锅具的设计上,通常都是将锅具的内表面设置为光滑的,或者设计一些凸起的花纹,如此,上述设计的锅具将会存在如下问题。

2、1、如果锅具的内表面的未设置花纹或者设置的花纹较为稀疏,仅仅在锅具的内表面设置感温涂层,在锅具的温度升高之后,则仅仅能够在锅具的内表面形成颜色的变化,在实际烹饪中,因为缺乏设置花纹所形成的参照,容易被油烟遮挡,消费者容易难以直观的判断。

3、2、如果在锅具的内表面设置非常密集的花纹,虽然能够在锅具内表面因为感温变色之后,形成非常明显的变色图案,但是在生产上,变色涂料难以附着在锅具的内表面,并且在使用中还容易导致锅具内表面的涂料脱落;同时,锅具的内表面如果具有繁复的花纹,在进行烹饪时,锅铲和锅具内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阻力,会导致难以翻动锅铲。

4、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并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大部分的锅具在设计内表面的蚀刻纹路时,会由锅体内表面的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蚀刻锅体,这种蚀刻工艺操作简单,但是会导致锅体中心部分的花纹非常密集,而沿着锅体的径向方向,锅体内表面的花纹逐渐稀疏;可见,这种由中心向四周发散进行锅体内表面花纹设计的方式,会难以平衡锅体内表面花纹的稀疏程度;如果,锅体内表面的中心区域花纹设计合理,则中心部分的边缘区域则会越来越稀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感温区结构设计合理的蜂窝感温变色锅。

2、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包括具有内表面的锅体,所述锅体包括:

3、凸起纹路,设于所述内表面上;

4、感温区,设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感温区上涂覆有感温变色涂层;

5、其中,所述凸起纹路包括设于所述感温区内的感温区凸起纹路,所述感温区凸起纹路至少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感温区内设置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从而在对感温区内的凸起纹路的设计时,能够根据需求合理的调节凸起纹路的密度。相比较于传统设计中,由中心向外侧发射的凸起纹路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该搭配模式,获得更好的凸起密度设计方式。

7、可选的,所述感温区凸起纹路包括多个条状凸起和与多个所述条状凸起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

8、可选的,所述点状凸起位于多个的所述条状凸起围拢的空间内。

9、可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之间具有间隙。

10、可选的,多个的所述条状凸起首尾依次相连围拢出多边形空间。

11、可选的,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范围设置为0.6~1mm,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设置为0.25~0.4mm。

12、可选的,所述内表面还具有非感温区,所述凸起纹路在所述非感温区内形成有非感温区凸起纹路,所述非感温凸起纹路由多个连接凸起和凸出点所组成,所述非感温区内连接凸起所围拢的空间面积大于所述条状凸起所围拢出的空间面积;所述感温区位于所述非感温区的中心位置。

13、可选的,所述感温区和所述非感温区具有分界线;所述分界线由分隔凸起纹路所组成,所述分隔凸起纹路包括多个凸起环和设于设置在同心设置的两个凸起环内的多个分隔凸起所组成。

14、可选的,所述感温变色涂层上还至少涂覆有不沾层。

15、可选的,所述锅体在所述感温区依次涂覆有底漆层、感温底涂层、感温变色涂层以及不沾层;所述锅体在内表面依次涂覆有底漆层、不沾层。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7、第一,通过在感温区内设置两种结构的凸起,合理地设计感温区内花纹的密度。

18、第二,通过用条状凸起将点状凸起围拢起来,能够合理地安排花纹的密度,主要是通过调整条状凸起围拢的面积和点状突起的直径来调节。

19、第三,条状凸起在围拢出一个多边形空间时,条状凸起之间互不相连,能够调整条状凸起之间的距离,以更好的调整花纹密度。

20、第四,感温区和非感温区设置具有凸起的分界线,能够在涂覆相应的涂料时,借助这个分界线界定出需要涂抹的区域,以更好地完成涂料。

21、第五,感温区和非感温区通过环状凸起来进行分割,能够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出非感温区和感温区,便于在烹饪时,准确地找到感温区的位置。

22、第六,非感温区内连接凸起所围拢的面积更大,也就是非感温区内花纹密度小于感温区内花纹密度,从而能够让感温区内获得更加密集的花纹,以保证在显色时,让变色区域和花纹能够呈现出更加立体的效果;而非感温区花纹较为稀疏,能够让获得更多的涂料附着效果,防止非感温区的涂料掉落;同时非感温区的面积更大,非感温区的花纹更少,能够减少锅铲在翻动时的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表面的锅体,所述锅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区凸起纹路包括多个条状凸起和与多个所述条状凸起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位于多个的所述条状凸起围拢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多个的所述条状凸起首尾依次相连围拢出多边形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范围设置为0.6~1mm,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设置为0.25~0.4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还具有非感温区,所述凸起纹路在所述非感温区内形成有非感温区凸起纹路,所述非感温区凸起纹路由多个连接凸起和凸出点所组成,所述非感温区内连接凸起所围拢的空间面积大于所述条状凸起所围拢出的空间面积;所述感温区位于所述非感温区的中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区和所述非感温区具有分界线;所述分界线由分隔凸起纹路所组成,所述分隔凸起纹路包括多个凸起环和设于设置在同心设置的两个凸起环内的多个分隔凸起所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涂层上还至少涂覆有不沾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在所述感温区依次涂覆有底漆层、感温底涂层、感温变色涂层以及不沾层;所述锅体在内表面依次涂覆有底漆层、不沾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蜂窝感温变色锅,包括具有内表面的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凸起纹路,设于所述内表面上;感温区,设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感温区上涂覆有感温变色涂层;其中,所述凸起纹路包括设于所述感温区内的感温区凸起纹路,所述感温区凸起纹路至少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本技术通过在感温区内设置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从而在对感温区内的凸起纹路的设计时,能够根据需求合理的调节凸起纹路的密度。相比较于传统设计中,由中心向外侧发射的凸起纹路设计,本技术能够通过该搭配模式,获得更好的凸起密度设计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周和平,王科,金延东,金敏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