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9625发布日期:2022-11-26 12:2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对椅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主要依需求而衍生出各种类型的椅具;如休闲椅、办公椅及餐椅等;并且,现在的椅具除了具备乘坐功能外,还需具备别致的外观及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透气材质的使用与倾躺舒适性等要求。而网椅便是其中一种,很多椅子为了提高透气性和散热性以及节省材料和降低成本,采用网布配合座椅框体组合成型,这类座椅统称为网椅。
3.现有技术的网椅主要包括框体和网布,网布绷紧包裹在框体上,并通过压条、扣接件或紧固件固定在框体上;但是将网布绷紧固定在框体上的装配过程一般由人工完成,操作人员需要一边将网布边缘沿框体的外周缘向内夹压嵌入于固定于框体内;且还需要一边不断的将网布拉紧,使得网布最终能够呈绷紧状的连接在座椅上。具体而言:一般座椅框体具有上、下两个端部和左、右两个侧部需要与网布连接;连接过程中,通常扪网初期操作比较轻松省力,因为此时网布还基本处于松散的状态,能够较轻松的与座椅框体连接。但是随着后续的操作,当网布大部分都与框体连接好后,框体仅剩其中一侧上的部分需要与网布连接时;此时,网布基本将座椅框体覆盖;剩下的待连接的部分,则需要操作人员先花费很大的力气将网布拉紧,然后再将拉长的部分最后连接在框体上;但是在一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一次性的将剩下的网布全部连接好,不然只嵌入部分然后将网布松开的话,已经连接好的网布很容易在其自身张紧的弹力作用下又再次脱离框体。所以需要操作人员一只手一直拉住网布,另一只手利用工具将网布与框体连接;无疑存在操作吃力、难度系数高的难点。
4.此外,受工人操作经验和作业水平的限制,框体包制网布的松紧程度和包裹准确等椅具质量很难控制;并且,操作人员通过用手抓住网布以拉伸网布的话,也使得网布上受力不均匀,可能导致网布局部受力集中而被撕破;即使操作人员进行几次成功操作之后,由于不断的花费力气拉紧网布,导致手会很酸,使得之后的操作成功率下降;降低装配效率。
5.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提出一种网布装配工艺,能够实现自动化或者半自动话的连接网布;能够解决绷网问题,释放操作人体的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对座椅框体扪网时,预先将网布与座椅框体连接,使仅剩第二侧沿边需要与网布连接;然后利用工装夹具夹牢座椅框体靠近第二侧沿边处的网布,且工装夹具能够驱动座椅框体相对网布下沉;使得网布相应被拉紧,网布上端将会向上超出于第二侧沿边;之后能够较轻松将网布与第二侧沿边连接以完成网布的装配;通过工装夹具对座椅框体上的网布夹紧并拉伸,无需操作人员对网布进行手动拉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扪网操作最费力的
一环;从而大大释放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提高了对座椅框体的扪网效率。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先将网布部分连接在座椅框体上;将网布与座椅框体的上沿边、下沿边以及其中一侧的第一侧沿边连接;座椅框体另一侧的第二侧沿边暂未与网布相连;步骤二、将座椅框体整体侧向安装在用于辅助扪网的工装夹具内,且使座椅框体的第二侧沿边水平朝上;座椅框体的底端由位于工装夹具下部的定位下沉组件承托;位于工装夹具上部的定位夹压组件将靠近第二侧沿边处的网布水平夹牢;定位夹压组件的主定位夹板、第一定位夹板及第二定位夹板将网布夹紧使网布的侧截面轮廓与座椅框体的侧截面轮廓吻合;步骤三、使座椅框体底端上下定位在定位下沉组件的定位托板和下沉板中;座椅框体的底端嵌入在定位托板上的托台内;位于托台上方的下沉板上的第一下压板朝座椅框体移动以将座椅框体底部的背侧框上下定位在托台和第一下压板之间;下沉板上的第二下压板朝座椅框体移动以将座椅框体底部的座侧框上下定位在托台和第二下压板之间;步骤四、定位下沉组件下沉以驱动座椅框体整体下沉,使座椅框体位于上端的第二侧沿边相对上端的网布下移;网布的上端将会向上超出于第二侧沿边;步骤五、将位于上端的网布连接在座椅框体的第二侧沿边上以完成网布的装配;步骤六、将座椅框体从工装夹具中取出;定位夹压组件将网布松开;定位下沉组件上升复位,且第一下压板和第二下压板分别移动复位;使座椅框体能够脱离工装夹具。
8.作为优选,在步骤二、三中,所述的工装夹具包括位于定位下沉组件正上方的上基板,该上基板上设有镂空的用于避让座椅框体侧向通过的第一避让槽;所述下沉板底端贴靠于托台上端,在下沉板上设有镂空的使托台露出的第二避让槽;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以及托台三者上下重叠;座椅框体保持侧向的由上往下的依次通过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并嵌入在托台内。从而使得座椅框体能够很方便的安装在工装夹具内。
9.作为优选,定位夹压组件设置在上基板的上端,且主定位夹板、第一定位夹板及第二定位夹板围在第一避让槽处;所述的主定位夹板位于第一避让槽处的外周缘轮廓与座椅框体的侧截面轮廓相吻合;主定位夹板位于第一避让槽处的外周缘包括座部压边、背部压边以及形成于座部压边和背部压边之间的弧形压边。这样设计使得主定位夹板的外周缘能够刚好与座椅框体上网布的纵截面轮廓相贴合,从而能够稳定的夹紧网布,且使各处的夹紧拉伸力均匀。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夹板正对于主定位夹板的背部压边一侧,第一定位夹板位于第一避让槽处的外周缘具有第一压边,该第一压边的轮廓与背部压边以及部分弧形压边的轮廓相吻合。使得第一定位夹板能够与主定位夹板对合夹紧以将座椅框体位于背部的网布水平夹紧。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定位夹板正对于主定位夹板的座部压边一侧,第二定位夹板位于第一避让槽处的外周缘具有第二压边,该第二压边的轮廓与座部压边及部分弧形压边的轮廓相吻合。使得第二定位夹板能够与主定位夹板对合夹紧以将座椅框体位于座部的网布水平夹紧。
12.作为优选,主定位夹板、第一定位夹板及第二定位夹板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
述主定位夹板与上基板可拆卸连接;第一定位夹板和第二定位夹板配置为能够相对上基板水平滑移。第一定位夹板和第二定位夹板能够远离主定位夹板使座框框体能够通过第一避让槽;第一定位夹板和第二定位夹板与主定位夹板对合以将网布夹紧,操作方便。
13.作为优选,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能够驱使第一定位夹板水平移动的第一推拉组件,该第一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定位夹板上的第一推拉电缸;第二定位夹板上设有能够驱使第二定位夹板水平移动的第二推拉组件,第二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定位夹板上的第二推拉电缸。利用第一推拉电缸和第二推拉电缸能够稳定驱动第一定位夹板和第二定位夹板移动,使得装置运行平稳。
14.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定位夹板、第一定位夹板及第二定位夹板均为金属板材。使得夹紧效果好,且夹紧后结构稳固;使座椅框体下沉时,能够稳定拉紧网布。
15.作为优选,所述的托台设置在定位托板上端并向上凸起,在托台上设有能够使座椅框体侧端整体嵌入的嵌槽。使得座椅框体下端嵌入在托台的嵌槽内,能够使得网布与座椅框体下端的背侧框和座侧框是压紧配合的,继而座椅框体下沉时,网布不会脱离第一侧沿边。
16.作为优选,在步骤三中,所述第一下压板的外周缘轮廓与座椅框体的背侧框轮廓相吻合;沿第一下压板的外周缘轮廓,在第一下压板的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压块,第一下压板朝座椅框体方向移动使第一压块压紧在座椅框体的背侧框上端;所述第二下压板的外周缘轮廓与座椅框体的座侧框轮廓相吻合;沿第二下压板的外周缘轮廓,在第二下压板的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压块;第二下压板朝座椅框体方向移动使第二压块压紧在座椅框体的座侧框的上端。使得座椅框体夹持在嵌槽与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使得座椅框体保持稳固定位态势。
17.作为优选,所述托台、第一压块及第二压块均为塑料材质。座椅框体的底端是定位在托台的嵌槽和第一压块、第二压块之间的;由于座椅框体通常为塑料材质,继而托台、第一压块及第二压块采用塑料材质,避免上下定位压紧时损坏座椅框体。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压板位于第一定位夹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下压板位于第二定位夹板的正下方。使得座椅框体下移时,网布只会受到纵向方向的拉伸力,拉伸效果更好;且使得网布各处的受到的夹紧拉伸力均匀,不易损坏。
19.作为优选,第一下压板和第二下压板均滑动设置在下沉板上端;且在下沉板上设有能够驱使第一下压板水平滑移的第一下驱动电缸以及能够驱动第二下压板水平滑移的第二下驱动电缸。能够稳定的控制第一下压板和第二下压板滑移,运行平稳。
20.作为优选,所述的工装夹具还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底座,定位下沉组件及上基板依次安装在该支撑底座的上方;所述的上基板与下沉板之间设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支撑底座与定位托板之间设有第二升降组件;在步骤四、六中,第一升降组件配置为驱动下沉板下沉及上升;第二升降组件配置为使定位托板能够跟随下沉板下降以及能够再次驱使定位托板上升复位。
21.作为优选,第一升降组件包括镜像设置在上基板两侧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上端与上基板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竖直朝下并与下沉板连接;液压油缸配置为驱动下沉板下沉及上升。采用液压油缸,能够稳定驱动下沉板相对上基板上下移动;且载荷高。
22.作为优选,第二升降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底座上的气缸;每个气缸上端的气杆连接在定位托板的底部;气缸配置为使定位托板能够随下沉板下降且能够再次驱使定位托板上升复位。所述下沉板下沉时,第一下压板和第二下压板将一同向下挤压作用于座椅框体,对定位托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气杆相应收缩;而当下沉板上升时,气杆能够复位以再次驱使定位托板上升复位。
23.作为优选,在所述支撑底座的四周分别设有纵向的支撑导杆,该支撑导杆穿过下沉板并连接在上基板上,支撑导杆配置为支撑上基板;且下沉板与该支撑导杆滑动配合。使得下沉板能够稳定的相对上基板上下移动。
24.作为优选,在所述的支撑底座上还设有向上依次穿设在定位托板和下沉板上的滑杆,所述定位托板能够沿该滑杆稳定的纵向滑移。使得定位托板能够稳定的上下滑移。
25.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框体的下沉距离介于2-15cm之间。
26.更进一步说,所述座椅框体的下沉距离介于5-10cm之间。
2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当对座椅框体进行扪网操作时;操作人员预先将网布与座椅框体的上沿边、下沿边以及第一侧沿边连接,使仅剩第二侧沿边需要与网布连接;此时网布尚未与座椅框体完全连接,还无需将网布拉紧,使得这一步骤操作较为轻松。然后将座椅框体安装在工作夹具内,且使第二侧沿边水平朝上;利用工装夹具夹牢座椅框体靠近第二侧沿边处的网布,且定位下沉组件能够带动座椅框体整体相对网布上端下沉;使得网布相应被拉紧,网布上端将会向上超出于第二侧沿边;之后操作人员能够较轻松将网布上端与第二侧沿边连接以完成网布的装配;通过工装夹具对座椅框体上的网布夹紧并拉伸,从而无需操作人员对网布进行手动拉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扪网操作最费力的一环;从而大大释放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有效提高对座椅框体的扪网效率。
28.2、主定位夹板位于第一避让槽处的外周缘轮廓与座椅框体的侧截面轮廓相吻合,使得主定位夹板、第一定位夹板及第二定位夹板能够稳固的将网布水平夹紧;且使得网布各处受到的拉伸力均匀,不会损坏网布。
29.3,座椅框体的底端嵌入在托台的嵌槽内,能够使得网布与座椅框体底端的背侧框和座侧框是压紧配合的,继而座椅框体下沉时,网布不会脱离第一侧沿边;且座椅框体的底端将被定位夹持在嵌槽与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使得座椅框体保持稳固定位态势;使得座椅框体下沉过程中,运动平稳,不会晃动偏移。
30.4,通过在支撑底座与定位托板之间设置气缸;使得下沉板下沉时,第一下压板和第二下压板将一同向下挤压作用于座椅框体,对定位托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气杆相应收缩,定位托板能够相应下沉。而当下沉板上升时,气杆能够复位以再次驱使定位托板上升复位;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网布预先初步与座椅框体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框体准备放入工装夹具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框体安装在工装夹具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框体下沉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将网布连接在座椅框体的第二侧沿边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工装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工装夹具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上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工装夹具的侧视图;图1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框体嵌入在嵌槽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压紧在座椅框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下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定位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各附图标记为:座椅框体a;上沿边a1;下沿边a2;第一侧沿边a3;第二侧沿边a4;背侧框a01;座侧框a02;网布b;工装夹具a;上基板1;定位下沉组件2;支撑底座3;第一避让槽4;主定位夹板5;安装基座501;座部压边5a;背部压边5b;弧形压边5c;第一定位夹板6;第二压边6a;第一推拉电缸6b;第二定位夹板7;第二压边7a;第二电动推杆7b;第一滑轨8;第一固定座9;第二滑轨10;第二固定座11;下沉板12;定位托板13;托台14;嵌槽15;第一避让槽16;支撑导杆17;液压油缸18;第一下压板19;第二下压板20;第一下驱动电缸21;第二下驱动电缸22;第一压块23;第二压块24;滑杆25;气缸26;气杆26a。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框体的网布装配工艺;该工艺用于对座椅框体a进行连接网布b;使得网布b的装配过程轻松省力。具体而言:该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如图1-2所示,预先将网布b部分连接在座椅框体a上;所述的座椅框体a具有位于椅背上端的上沿边a1、位于椅座前端的下沿边a2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沿边a3和第二侧沿边a4;且在上沿边a1、下沿边a2、第一侧沿边a3和第二侧沿边a4上均设有方便网布b嵌入连接的嵌槽(现有技术的常规做法)。操作人员预先手动将网布b与座椅框体a的上沿边a1、下沿边a2以及第一侧沿边a3连接,使座椅框体a仅剩第二侧沿边a2没有网布b相连;而且这一连接过程中,因为网布b此时没有完全与座椅框体a连接,网布b还没有处于
绷紧的状态;继而操作比较轻松省力,操作人员能够较轻松的完成这一步骤。
37.步骤二、然后将上述的座椅框体a整体呈侧向状态的安装在用于辅助扪网的工装夹具内,且使座椅框体a的第二侧沿边a4水平朝上。
38.具体的说:如图3、4、7-14所示,之后利用工装夹具a进行辅助扪网;由上往下,该工装夹具a依次包括上下间隔的上基板1、定位下沉组件2及支撑底座3;座椅框体a安装在工作夹具内后,座椅框体a的底端由定位下沉组件2承托。所述的上基板1上设有镂空的用于避让座椅框体a的l型的第一避让槽4以及定位夹压组件。第一避让槽4位于上基板1的中心处,且如图8、9所示,第一避让槽4配置为使得座椅框体a能够侧向的通过上基板1;所述的定位夹压组件包括围在第一避让槽4处的水平的主定位夹板5、第一定位夹板6及第二定位夹板7;且定位夹压组件配置为:当座椅框体a安装在工装夹具a内后,定位夹压组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夹牢座椅框体a上的网布b;具体而言:所述上基板1为长方形结构,在该上基板1其中一侧长边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安装基座501,所述主定位夹板5可拆卸的安装在该安装基座501上;主定位夹板5位于第一避让槽4处的外周缘轮廓与座椅框体a的侧截面轮廓相匹配;主定位夹板5位于第一避让槽4内的外周缘包括座部压边5a、背部压边5b以及形成于座部压边5a和背部压边5b之间的弧形压边5c,座部压边5a与背部压边5b趋于垂直;如图4所示,这样设计使得主定位夹板5的外周缘能够刚好与座椅框体a上网布b的纵截面轮廓相贴合。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一定位夹板6正对于主定位夹板5的背部压边5b一侧,第一定位夹板6位于第一避让槽4处的外周缘具有第一压边6a,该第一压边6a的轮廓与背部压边5b以及部分弧形压边5c的轮廓相匹配。相应的,所述的第二定位夹板7正对主定位夹板5的座部压边5a一侧,第二定位夹板7位于第一避让槽4处的外周缘具有第二压边7a,该第二压边7a的轮廓与座部压边5a及部分弧形压边5c的轮廓相匹配。使得三者之间能够相对贴合在一起;且主定位夹板5和第一定位夹板6及第二定位夹板7均为金属板状结构,结构强度高,压紧效果好。
39.此外,第一定位夹板6和第二定位夹板7分别与上基板1滑动配合;具体的说:在上基板1位于第一定位夹板6的下方设有第一滑轨8,第一定位夹板6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8上;在第一定位夹板6上设有第一推拉组件,该第一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定位夹板6上的第一推拉电缸6b以及设置在上基板1上的第一固定座9,第一推拉电缸6b上的推杆连接在第一固定座9上,继而第一推拉电缸6b能够驱动第一定位夹板6沿第一滑轨8滑移。近似的,在上基板1位于第二定位夹板7的下方设有与第二定位夹板7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10,在第二定位夹板7的上设有第二推拉组件,第二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定位夹板7上的第二推拉电缸7b以及设置在上基板1上的第二固定座11,第二推拉电缸7b上的推杆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1上;继而第二推拉电缸7b能够驱动第二定位夹板7沿第二滑轨10滑移。且主定位夹板5、第一定位夹板6和第二定位夹板7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继而第一定位夹板6和第二定位夹板7初始远离主定位夹板5,使得座椅框体a能够侧向通过第一避让槽4内;待座椅框体a置放好之后;第一定位夹板6和第二定位夹板7能够分别朝主定位夹板5移动,使得第一压边6a和第二压边7a分别与主定位夹板5压紧,从而能够将座椅框体1上的网布b夹牢固定;且使此时网布b的侧截面轮廓与座椅框体的侧截面轮廓吻合。再者,主定位夹板5与安装基座501为可拆卸连接,为了使座椅框体a更好的通过第一避让槽4,也可以先将主定位夹板5拆下,待座椅框体1置放后,再将主定位夹板5装上,考虑更周到。
40.在该步骤二中,将座椅框体a安装于工装夹具a内,使座椅框体a的底端被定位下沉
组件2承托;上基板1上的定位夹压组件2将位于第二侧沿边a4下方的网布b水平夹牢。
41.步骤三、使座椅框体a的底端上下定位在定位下沉组件2中。具体是指:如图7-14所示:所述的定位下沉组件2位于上基板1的正下方,定位下沉组件2包括上、下相邻设置的下沉板12及定位托板13;其中下沉板5位于该定位托板6的上方;如图14所示,在定位托板6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向上凸起的托台14,在该托台14上设有与座椅框体a侧端轮廓相吻合的嵌槽15,当座椅框体a如图4所示的安装在该工装夹具a中时,座椅框体a位于底端的侧部能够刚好嵌入在该嵌槽15内,使得座椅框体a的底端与托台14紧密结合。所述的下沉板12的底面贴靠于托台14的上端面,且在下沉板12的中心处同样设有用于避让座椅框体a通过的第二避让槽16,该第二避让槽16刚好使托台14露出;第一避让槽4、第二避让槽16以及托台14三者上下重叠,继而安装时,能够将座椅框体a由上往下的依次穿过上基板1、下沉板12,使得座椅框体a底部嵌入在嵌槽15内。
42.并且,如图11-13所示,在所述的下沉板12的上端面上设有能够沿水平滑移第一下压板19和第二下压板20;第一下压板19位于第一定位夹板6的正下方,第二下压板20位于第二定位夹板7的正下方;第一下压板19滑动设置在下沉板12上,且在下沉板12上设有能够驱动第一下压板19滑移的第一下驱动电缸21;相应的,第二下压板20同样滑动设置在下沉板12上,下沉板12上设有能够驱动第二下压板20滑移的第二下驱动电缸22。再者,第一下压板19的外周缘轮廓与第一压边6a的轮廓相吻合,且沿第一下压板19外周缘轮廓,在第一下压板19的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压块23;第二下压板20的外周缘轮廓与第二压边7a的轮廓相吻合,且沿第二下压板20外周缘轮廓,在第二下压板20的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压块24。如图11所述,座椅框体a初始安装时,第一下压板19和第二下压板20均远离第二避让槽16,使得座椅框体a能够通过该第二避让槽16并嵌入在下方的嵌槽15内。所述座椅框体a任一侧上均具有背侧框a01和座侧框a02;在步骤二结束后,即该步骤三中,所述的第一下压板19朝座椅框体a移动,使得第一压块23压在座椅框体a位于第一侧沿边1a一侧的背侧框a01的上端;第二下压块20同样朝座椅框体a移动,使得第二压块24同样压在座椅框体a底端座侧框a02的上端;从而使得此时座椅框体a的底端上下定位在托台14上,使得座椅框体a处于稳定姿态,不会晃动。且座椅框体a底端嵌入在托台14的嵌槽15内,能够使得网布b与座椅框体a下端的背侧框a01和座侧框a02是压紧配合的,网布b不会脱离第一侧沿边a3。再者,所述托台14、第一压块23及第二压块24均为塑料材质;由于座椅框体a的底端是定位在托台14和第一压块23、第二压块24之间的;由于座椅框体a也为塑料材质,继而托台14、第一压块23及第二压块24同样采用塑料材质,能够避免上下定位压紧时损坏座椅框体a,设计更加周到。
43.步骤四、当座椅框体a上端的网布b被夹紧,且座椅框体a底端由第一压块23和第二压块24定位在托台14上后;随后定位下沉组件2下沉以驱动座椅框体a整体下沉,使座椅框体a位于上端的第二侧沿边a4将相对位于定位夹压组件上端的网布b下移。
44.具体的说:在所述支撑底座3的四周分别设有纵向的支撑导杆17,该支撑导杆17穿过下沉板12并连接在上基板1上,支撑导杆17能够稳定的支撑上基板1;且下沉板12与支撑导杆17滑动配合,在所述的下沉板12与上基板1之间设有第一升降组件,该第一升降组件包括镜像设置在两侧的液压油缸18,该液压油缸18的上端安装在上基板1的底端,液压油缸18的活塞杆18a竖直朝下,该活塞杆18a连接在下沉板12上,继而通过液压油缸18的驱动作用,能够稳定的驱动下沉板12上升或下降;采用液压油缸18,能够稳定驱动下沉板12相对上基
板1上下移动;且载荷高,使夹具结构稳定。且在所述的支撑底座3上还设有向上依次穿设在定位托板13和下沉板12上的滑杆25,所述定位托板13能够沿该滑杆25稳定的纵向滑移;在支撑底座3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定位托板13的气缸26,该气杆26上端的气杆26a连接在定位托板13的底部;从而使得定位托板13在气杆26的作用下也能够下降或上升。
45.继而在该步骤四中,所述的液压油缸18将会驱动下沉板12下沉一端距离;相应的,所述第一压块23和第二压块24能够下压作用于座椅框体a,使得定位托板13受力并向下作用于气杆26a收缩,使得定位托板13将同步下降,座椅框体a跟随定位托板13下降;而由于所述的网布b上端是被夹牢的,继而使得座椅框体a上端的第二侧沿边a4将会相对上端的网布b向下移动,使得如图5所示,网布b的上端将会向上超出于第二侧沿边a4;此时网布b将会相应被拉紧;具体的说:在这过程中,所述的座椅框体a的下沉距离介于2-15cm之间,具体为5cm。
46.步骤五、然后操作人员将位于上端的网布b连接在座椅框体a的第二侧沿边a4上;使得网布b完全与座椅框体a连接。在这一步骤中,由于网布b已经相对座椅框体a向上拉伸,使得网布b能够较轻松的与座椅框体a的第二侧沿边a4连接好,操作人员连接时非常方便省力;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由操作人员对网布b进行拉伸。
47.步骤六、最后所述的第一定位夹板6和第二定位夹板7移动复位以松开网布b,网布b能够自然的绷紧在座椅框体a上;液压油缸18再次驱动下沉板12上升,定位托板13在气缸26的作用下也将再次上移复位;第一下压板19和第二下压板20移动复位,使得第一压块23和第二压块24离开座椅框体a;之后操作人员只需将座椅框体a从夹具中取出即可,网布b即呈绷紧状的连接在座椅框体a上。
48.从而本发明利用工装夹具a进行辅助座椅框体a连接网布b,使得无需操作人员对网布b进行拉伸,工装夹具a能够稳定的夹牢并拉伸网布b,且拉伸力均匀,使得扪网操作十分轻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扪网操作最费力的一环;从而大大释放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提高了对座椅框体a的扪网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