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躺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1411发布日期:2023-04-06 03:5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躺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特别涉及一种坐躺两用椅。


背景技术:

1、休闲椅是休闲时放松享受的椅子,它具有厚厚的软包,以给人提供舒适感;而按摩椅同样具有厚厚的软包,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按摩功能,以疏通活络血液;但两种椅子都有共同的缺点:人起身进出不方便。具体的说,休闲椅与按摩椅通常都自带搁脚功能,搁脚打开占据空间大,搁脚驱动机构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使用时收拢打开均不方便,例如人体起身时需要将搁脚收回,如不收回,则起身受到搁脚阻碍,不方便;再者来说,虽然有了搁脚,提高了躺卧时的舒适度,但也提高了成本。

2、休闲椅的座面离地高度大概在420-450mm之间,如果休闲椅不带搁脚的话,则因为座面离地高度高,在休闲椅处于躺卧状态时,臀部离地高度高,大腿小腿必须打弯,血液回流负担大,循环不通畅,会造成腿脚的不适。

3、对于现有的办公椅而言,办公椅也有带搁脚与不带搁脚的功能,办公椅通常由气杆支撑,气杆高度在最低时离地高度在390-410mm(升高以后高度增加80mm)之间;对于不带搁脚的办公椅而言,在椅背倒下休息时,在气杆最低时仍然有较高的离地高度,那么不言而喻腿脚部垂在地面上,仍然是不舒适的。对于带搁脚的办公椅而言,在椅背倒下休息时,将搁脚部拉出进行搁脚休息,但人起身仍然不够方便,搁脚部打开与收纳都不方便;尤其是搁脚打开状态且座椅转动时,需要的空间更大,不利于办公场所的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节省空间的坐躺椅,该坐躺椅尤其在躺姿状态下,座面高度可以降的极低,使得人腿可以平伸至地面,将地面当成椅子的搁脚休息部,脚直接搁在地面上,整个地面都是使用者的搁脚部,舒适性更好,脚的姿势更加自由。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坐躺椅,包括:

4、底座,配置为椅身的主体支撑;

5、椅身,设置在底座上方,且椅身包括坐部托架、牵引臂与背支架;

6、第一支臂,第一支臂的下端与底座下端铰接,第一支臂的上端与牵引臂前端铰接,同时,第一支臂还与坐部托架铰接;牵引臂后端与背支架下端铰接;

7、第二支臂,第二支臂的下端与底座下端铰接,第二支臂的上端与坐部托架铰接;

8、坐部托架与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

9、坐部托架后端向上延伸有支座,背支架下部向前延伸出的支撑件与支座铰接;

10、致动器,致动器一端与坐部托架铰接,致动器另一端铰接至牵引臂或背支架;

11、该坐躺椅具备坐姿与躺姿,致动器朝一方向动作时,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前倾并倒下,坐部托架向下向前运动,并通过牵引臂实现背支架后仰,转换至躺姿状态;致动器朝反方向动作时,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反向立起,托起坐部托架使其向上向后运动,同时使得背支架前倾,转换至坐姿状态。

12、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连接有用于支撑底座的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支撑脚与支撑柱,底座与支撑柱相连,底座下端的位置与支撑脚位置靠近。底座的存在使得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下端能够能加靠近地面,在切换至躺姿时,能尽量降低坐部托架的高度。

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为气杆,支撑柱的升降带动底座同步运动,底座上端与支撑柱上端相连,底座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支撑柱下端位置处。配备气杆可使该坐躺椅使用于不同身高人群。

14、作为优选,坐姿状态下,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保持基本直立状态。使得在倒下时预留了足够的竖向位移空间与距离。

15、作为优选,躺姿状态下,坐部托架的离地高度为250-280cm。该离地高度使使用者在无需搁脚的情况下,可将双脚搁置在地面从而舒展双腿。

16、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扶手后端与背支架铰接,扶手前端通过滑槽导向机构与支座连接配合。扶手可随躺姿、坐姿的切换而改变倾斜角度以增加舒适性。

17、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导向机构包括滑槽与导销,导销设置在扶手与支座的其中一个上,滑槽设置在扶手与支座中的另一个上。

18、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为竖向框架结构,底座的高度为25-40cm。

19、作为优选,坐部托架上设有限位板,处于躺姿状态时,第一支臂前倾并由限位板支撑。限位板防止第一支臂过渡前倾而使整个机构失去稳定性,以防该坐躺椅无法支撑住使用者而倾翻或结构损坏。

20、作为优选,第一支臂与坐部托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支臂与牵引臂的铰接点、第一支臂与底座的铰接点之间。铰接点位的布置将影响连杆的运动轨迹,按上述方式布置的铰接点位,可有效实现坐躺椅坐姿与躺姿的切换。

21、作为优选,背支架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传动轴,致动器通过传动轴与背支架铰接,且传动轴位于背支架与牵引臂铰接点的前方。牵引臂具有延伸背支架的功能,类似背支架的一个关节,通过该关节的运动时背支架能够与坐部托架相对转动。

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3、1、本发明具有通用性,取消搁脚部,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步具有办公、休闲功能,进一步降低了椅座的离地高度,同时,保证整体架构的稳定性。座面最低离地高度在260-270mm,虽然取消了搁脚部件,但搁脚功能不仅没有减少或损失,反而得到了提升,使得半躺状态下腿部的自由度舒适性更高。

24、2、在具体应用时,支撑柱也采用普通气杆;底座位置进一步下移,底座上端连接支撑柱顶端,底座下端反向向下延伸至支撑柱下端,使得第一、第二支臂的下端转动点尽量处于低处,两者倒下时,也能这坐部托架降到尽量低的位置,从而使使用者能够双腿伸展地将双脚搁置到地面。

25、3、该坐躺椅具备躺姿与坐姿;坐部托架与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以保证坐部托架在躺姿与坐姿状态之间转换时,可以平稳运行。

26、4、坐姿状态下亦即办公状态下,四连杆底盘,第一、第二支臂处于基本竖直状态,因此在向躺卧状态转换时,第一、第二支臂有着较大的状态变换空间,使得椅座高度变化及前移的行程有了较大的实现空间。

27、5、本发明的发明重点在于:解决了以往座椅的高度问题,这在以往是一个巨大难题,并非只是将气杆降低到最低那么简单;本发明通过底座的设计,将四连杆机构中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在正常办公坐姿时处于直立状态,而在其变换到躺姿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则是向前倒下并带动坐部托架向前移动,从而使坐部托架高度得以降低。

28、再进一步说,还可以将两个组成四连杆机构的支臂铰接点位置下移,即移至底座下端,即便在气杆降低到最低时,在坐姿状态下,坐部托架仍保持此前只应用气杆支撑的同等高度;而在坐姿转换为躺姿时,使得坐部托架又进一步向前向下运动,也就是说在气杆高度最低时又进一步降低了坐部托架的高度,使其挨近地面。

29、座面低了,重心就低了,脚直接搁在地面上,整个地面都是使用者的搁脚部,舒适性更好,脚的姿势更加自由。



技术特征:

1.一种坐躺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连接有用于支撑底座的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支撑脚与支撑柱,底座与支撑柱相连,底座下端的位置与支撑脚位置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气杆,支撑柱的升降带动底座同步运动,底座上端与支撑柱上端相连,底座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支撑柱下端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坐姿状态下,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保持基本直立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躺姿状态下,坐部托架的离地高度为250-28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扶手后端与背支架铰接,扶手前端通过滑槽导向机构与支座连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槽导向机构包括滑槽与导销,导销设置在扶手与支座的其中一个上,滑槽设置在扶手与支座中的另一个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为竖向框架结构,底座的高度为25-4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坐部托架上设有限位板,处于躺姿状态时,第一支臂前倾并由限位板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第一支臂与坐部托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支臂与牵引臂的铰接点、第一支臂与底座的铰接点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躺椅,其特征在于:背支架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传动轴,致动器通过传动轴与背支架铰接,且传动轴位于背支架与牵引臂铰接点的前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躺椅,包括:底座;椅身,设置在底座上方,且椅身包括坐部托架、牵引臂与背支架;第一支臂,第一支臂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牵引臂前端铰接,第一支臂还与坐部托架铰接;牵引臂后端与背支架下端铰接;第二支臂,下端与底座下端铰接,上端与坐部托架铰接;致动器,致动器一端与坐部托架铰接,另一端铰接至坐部托架或背支架;该坐躺椅具备坐姿与躺姿,致动器朝一方向动作时,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前倾并倒下,坐部托架向下向前运动,并通过牵引臂实现背支架后仰,转换至躺姿状态;致动器朝反方向动作时,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反向立起,托起坐部支架使其向上向后运动,转换至坐姿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何基,叶金,阮正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