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6879发布日期:2022-06-29 02:5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1.一种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属于陪护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陪护椅是医院病房常见陪护设施,现有的陪护椅通常为三段式结构,由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椅背、第二椅背和坐垫构成,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均设置并相互折叠时,与坐垫构成一个座椅,用于白天休息,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水平放倒后,与坐垫构成一个简易的床,用于陪护人员晚间休息。
3.现有的陪护椅存在一个夹伤手指的安全隐患,具体是在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的连接处,如图1所示,第一椅背1下侧固定有第一椅背固定框3,第二椅背2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椅背固定框4,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通常是通过转动轴5转动连接,在陪护椅处于座椅状态时,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之间的缝隙6很小,但是在将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放倒时,如图2~3所示,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2在摆动的过程中出现间隙6,如果将手指不小心伸入该缝隙6中,如图4所示,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继续放倒的过程中该缝隙6会逐渐减小,就容易发生夹伤事故,在目前出现的夹伤案例中有两种非常典型的情况:1、患者在将陪护椅由座椅状态放倒转换为床状态时,不小心将手指放入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上端连接处的缝隙6内,在放倒的过程中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快速向下翻转,导致患者手指夹伤。
4.2、儿童在座椅状态的陪护椅上玩耍时,手扶在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的上端连接处,在儿童玩耍跳动的过程中导致坐垫滑动,带动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快速向下翻转,此时儿童的手指会伸入第一椅背1与第二椅背2的缝隙6内,导致儿童手指夹伤甚至夹断。
5.目前在众多医院中均出现了陪护椅夹伤患者、配合人员的情况,目前并没有较好解决该问题的方式,目前有的医院为避免类似致伤致残情况的出现,甚至放弃在病房内放置陪护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能够防止病人或陪护人员将手指放入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连接处的缝隙内,避免夹伤情况出现,提高陪护椅使用的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包括第一椅背和第二椅背,第一椅背的下侧固定有第一椅背固定框,第二椅背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椅背固定框,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包覆件,包覆件包裹在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相邻一侧的外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均为由横梁和纵梁合围形成矩形框,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上相邻的横梁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包覆件包裹在所述相邻的横梁外侧。
9.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也设置在包覆件内侧。
10.优选的,所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处为直角。
11.优选的,所述包覆件为柔性材料。
12.优选的,所述包覆件的材质为皮质。
13.优选的,所述包覆件的两侧设有拉链,包覆件通过拉链合围固定在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相邻一侧的外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利用包覆件包裹在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相邻一侧的外部,从而将缝隙覆盖,有效避免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将手指伸入缝隙中,避免发生夹伤事故的发生。
16.包覆件优选柔性材料,能够随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的摆动而伸缩,始终紧密包裹在第一椅背固定框与第二椅背固定框的外侧,使用方便,而且不会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陪护椅的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在座椅状态时的连接示意图。
18.图2为现有陪护椅的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放倒过程中的示意图。
19.图3为图2的俯视图。
20.图4为现有陪护椅的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完全放倒后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的示意图。
22.图6为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放倒过程中的示意图。
23.图7为图6的仰视图。
24.图8为第一椅背与第二椅背完全放倒后的示意图。
25.其中:1、第一椅背
ꢀꢀ
2、第二椅背
ꢀꢀ
3、第一椅背固定框
ꢀꢀ
4、第二椅背固定框
ꢀꢀ
5、转动轴
ꢀꢀ
6、缝隙
ꢀꢀ
7、包覆件
ꢀꢀ
8、横梁
ꢀꢀ
9、纵梁
ꢀꢀ
10、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5~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5~8,该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包括第一椅背1、第二椅背2和包覆件7,第一椅背1下侧固定有第一椅背固定框3,第二椅背2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椅背固定框4,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通过转动轴5转动连接,转动轴5包括内轴和外轴套,内轴固定在第二椅背固定框4上,外轴套固定连接第一椅背固定框3。包覆件7包裹在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相邻一侧的外部。
29.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均为由横梁8和纵梁9合围形成矩形框,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上相邻的横梁8通过转动轴5转动连接,包覆件7包裹在所述相邻的横梁8外侧。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轴5也设置在包覆件7内侧。
30.横梁8与纵梁9的连接处为直角,直接将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拐角处的圆角取消,采用直角结构,安装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更加方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拐角处可能造成夹伤的安全隐患。
31.本实施例中的包覆件7为柔性材料,包覆件7的材质优选为皮质,包覆件7能够随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的摆动而伸缩,始终紧密包裹在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的外侧,使用方便,而且不会产生噪音。包覆件7的两侧设有拉链10,包覆件7通过拉链10合围固定在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相邻一侧的外部。
32.本实用新型利用包覆件7包裹在第一固定框3与第二固定框4相邻一侧的横梁8外部,从而将缝隙6覆盖,有效避免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将手指伸入缝隙6中,避免发生夹伤事故的发生。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包括第一椅背(1)和第二椅背(2),第一椅背(1)的下侧固定有第一椅背固定框(3),第二椅背(2)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椅背固定框(4),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包覆件(7),包覆件(7)包裹在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相邻一侧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均为由横梁(8)和纵梁(9)合围形成矩形框,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上相邻的横梁(8)通过转动轴(5)转动连接,包覆件(7)包裹在所述相邻的横梁(8)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也设置在包覆件(7)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8)与纵梁(9)的连接处为直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7)为柔性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7)的材质为皮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7)的两侧设有拉链(10),包覆件(7)通过拉链(10)合围固定在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相邻一侧的外部。

技术总结
一种包覆式陪护椅防夹手装置,属于陪护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椅背(1)和第二椅背(2),第一椅背(1)的下侧固定有第一椅背固定框(3),第二椅背(2)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椅背固定框(4),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包覆件(7),包覆件(7)包裹在第一椅背固定框(3)与第二椅背固定框(4)相邻一侧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利用包覆件包裹在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相邻一侧的外部,从而将缝隙覆盖,有效避免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将手指伸入缝隙中,避免发生夹伤事故的发生。生。生。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 史红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世纪瑞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