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8199发布日期:2022-07-26 23:0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叠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


背景技术:

2.秋千椅为悬挂结构,依靠体重和身体的运动促使其绕悬挂支点摆动的特点,一般以悬挂在固定物上居多,也有业者开发出折叠式秋千椅,方便移动至任意场合使用,如:
3.cn201820908802.6,公开一种折叠式秋千椅,吊椅可拆卸地吊装于支架上;两组立管通过交叉管连接,并通过交叉管之间的剪刀状开合改变间距,并通过滑动件与立管相固定保持结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每个滑动件上铰接支撑管,支撑管的底端能够与地面接触;支撑管上铰接稳定管,通过稳定管限定支撑管无法相对于滑动件摆动,也即将稳定管的位置固定;立管的底端与支撑管的底端均可与地面接触,具有多个支撑点,使立管保持稳定吊装。由于铰接点过多,导致不稳定,为此在滑动件上还设置有限位扳扣。
4.又如:cn202022016005.7,在上述基础上,还增加一可折叠连接杆来关联左右两侧的支撑结构。此类支架均以单支撑杆悬挂柔性吊椅,具有良好的摇晃摆动性能,但过于灵活吊椅易于倾翻。如何改良支撑结构,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四个立面由两根交叉铰接的杆件关联,并由铰接在前后立面的四根支撑杆形成悬挂点的折叠秋千椅支架。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用来悬挂秋千椅的支撑杆、两组由两根长杆交叉铰接而成的长杆组和两组由两根短杆交叉铰接而成的短杆组;两组所述长杆组分立在前、后立面,两侧由短杆组铰接形成关联支架整体,长杆的下端部支撑在地面;所述支撑杆下端部铰接在长杆下部、中部与同组另一根长杆上端部间铰接有一铰链片,并在铰接点下方的支撑杆上设置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在支架打开到位支撑在长杆下侧。
7.所述铰链片贴合在支撑杆与长杆之间,支撑杆在外侧长杆在内侧,所述铰链片与长杆铰接处朝外具有一直角折边。
8.所述限位件为弧形钩,能三面同时与长杆表面相接触。
9.所述短杆组中两根短杆的交叉点处于短杆中心点以上,打开后牵引两长杆组上端往内收,侧视角度两组长杆的上、下端部连成等腰梯形,使前后两对支撑杆上端部收近。
10.所述支撑杆上端部铆固有织带固定件,该织带固定件横向具有一供织带切入的开口缝隙,开口缝隙深度与悬挂秋千椅织带宽度相当。
11.所述织带固定件上还设置有一用来插设细杆件的管孔,管孔呈倾斜朝上,四个管孔轴线构成漏斗状。
12.本实用新型四个立面均由两根交叉铰接的杆件组成,形成四面关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允许支撑杆设计更高的悬挂高度;借由前后立面上的四根支撑杆形成四个悬挂点,
既有利于秋千椅坐垫部的成型,也改善现有单支点摆动过于灵活的缺陷。本秋千椅支架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稳定、收折联动流畅、折叠后高度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折叠秋千椅支架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折叠秋千椅支架侧视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b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折叠秋千椅支架折叠状态示意图
19.图6为图5中c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7为折叠秋千椅示意图
21.其中
22.1—支撑杆
ꢀꢀꢀꢀꢀꢀꢀꢀ
2—长杆组
ꢀꢀꢀꢀꢀꢀꢀꢀ
21—长杆
ꢀꢀꢀꢀꢀꢀꢀꢀꢀ
3—短杆组
23.31—短杆
ꢀꢀꢀꢀꢀꢀꢀꢀꢀ
4—铰链片
ꢀꢀꢀꢀꢀꢀꢀꢀ
41—直角折边
ꢀꢀꢀꢀꢀ
5—限位件
24.6—织带固定件
ꢀꢀꢀꢀ
61—开口缝隙
ꢀꢀꢀꢀꢀ
62—管孔
ꢀꢀꢀꢀꢀꢀꢀꢀꢀ
7—秋千椅面
25.71—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参照图1至图6,折叠秋千椅支架,包括四根支撑杆1、两组长杆组2和两组短杆组3;长杆组2由两根长杆21交叉铰接而成,短杆组3由两根短杆31交叉铰接而成;两组长杆组2分立在前、后立面,两侧由短杆组3铰接形成关联支架整体,长杆21的下端部支撑在地面,形成四点稳定支撑。图1中虚线箭头代表前立面方向。
27.支撑杆1下端部铰接在长杆21下部、中部与同组另一根长杆21上端部间铰接有一铰链片4,并在铰接点下方的支撑杆1上设置一限位件5,该限位件5在支架打开到位支撑在长杆21下侧,既是打开程度的限位,也是关联长杆21与支撑杆1必要措施。为此,限位件5设计成弧形钩,能三面同时与长杆21表面相接触,形成稳定的卡位关系,即使秋千椅摇晃时,也不会脱离和产生错位,保证支撑杆1的稳定,如图2、图3和图4。
28.进一步,铰链片4作为长杆21与支撑杆1之间的关联部件,打开和收折时起到联动作用,而当长杆21卡设在限位件5时,又与支撑杆1和长杆21局部构成三角稳定支撑;铰链片4贴合在支撑杆1与长杆21之间,支撑杆1在外侧长杆21在内侧,铰链片4与长杆21铰接处朝外具有一直角折边41。该直角折边41既提供收折时的拉手外,折叠到位还能阻挡在支撑杆1上,避免收折时支撑杆1过盈摆动而增加再次打开的麻烦,如图5。另外,铰链片4的使用,收折时支撑杆1与长杆21上部错位移动,大大降低支架收折后的高度。
29.如图3,短杆组3中两根短杆31的交叉点处于短杆中心点以上,打开后牵引两长杆组2上端往内收,侧视角度两组长杆21的上、下端部连成等腰梯形,使前后两对支撑杆1上端部收近,保证悬挂的秋千椅具有适当的灵活度,反之秋千椅即变得稳定。
30.支撑杆1上端部铆固有织带固定件6,该织带固定件6横向具有一供织带切入的开口缝隙61,开口缝隙61深度与悬挂秋千椅织带宽度相当。再则,织带固定件6上还设置有一
用来插设细杆件的管孔62,管孔62呈倾斜朝上,四个管孔62轴线构成漏斗状,利用管孔62可用来插设遮阳物,参照图5和图6。
31.参照图7,为折叠秋千椅,本结构中秋千椅面7通过织带71悬挂在织带固定件6上,具有四个悬挂点,既可将秋千椅面7撑开作用,而且摇晃时稳定性较好,解决了双支点翻转的缺陷;四个立面均有交叉杆件关联,整体稳定性好,借助支撑杆1上端部来悬挂秋千椅面7,具有更高的悬挂高度和更窄的宽度,两者达到更佳的平衡。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用来悬挂秋千椅的支撑杆、两组由两根长杆交叉铰接而成的长杆组和两组由两根短杆交叉铰接而成的短杆组;两组所述长杆组分立在前、后立面,两侧由短杆组铰接形成关联支架整体,长杆的下端部支撑在地面;所述支撑杆下端部铰接在长杆下部、中部与同组另一根长杆上端部间铰接有一铰链片,并在铰接点下方的支撑杆上设置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在支架打开到位支撑在长杆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铰链片贴合在支撑杆与长杆之间,支撑杆在外侧长杆在内侧,所述铰链片与长杆铰接处朝外具有一直角折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限位件为弧形钩,能三面同时与长杆表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短杆组中两根短杆的交叉点处于短杆中心点以上,打开后牵引两长杆组上端往内收,侧视角度两组长杆的上、下端部连成等腰梯形,使前后两对支撑杆上端部收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杆上端部铆固有织带固定件,该织带固定件横向具有一供织带切入的开口缝隙,开口缝隙深度与悬挂秋千椅织带宽度相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特征在于:织带固定件上还设置有一用来插设细杆件的管孔,管孔呈倾斜朝上,四个管孔轴线构成漏斗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秋千椅支架,其包括四根用来悬挂秋千椅的支撑杆、两组由两根长杆交叉铰接而成的长杆组和两组由两根短杆交叉铰接而成的短杆组;两组所述长杆组分立在前、后立面,两侧由短杆组铰接形成关联支架整体,长杆的下端部支撑在地面;支撑杆下端部铰接在长杆下部、中部与同组另一根长杆上端部间铰接有一铰链片,并在铰接点下方的支撑杆上设置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在支架打开到位支撑在长杆下侧。本秋千椅支架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稳定、收折联动流畅、折叠后高度低的特点。折叠后高度低的特点。折叠后高度低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汤正锋 陈思和 郑天夏 郑世平 范克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天夏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