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1503发布日期:2023-03-29 08:4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门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


背景技术:

2.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车场管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3.现有智能控制门一般都是在上下横梁中部设置多组防护杆进行防护,防护杆固定式安装,该种结构设计存在下列缺陷,第一防护杆固定焊接安装,当损坏时,不方便进行更换,第二,现有防护杆固定结构安装,不能进行升降,导致控制门的整体高度较低,外来人员很容易就可以直接翻越门体,防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包括底座、立柱、识别座、上横梁、防护杆、下横梁和升降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立柱的一侧通过旋转轴活动安装有门架组件,所述门架组件由上横梁、下横梁、防护杆和侧横梁组成,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和下横梁的一端均与旋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和下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侧横梁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均匀活动设置有多组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边侧活动设置有角型突刺,所述下横梁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液压缸。
7.在上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中,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识别座,所述识别座的表面固定设置有识别显示屏,所述识别座的顶部表面固定设置有识别摄像头。
8.在上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中,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9.在上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中,所述上横梁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座,所述显示座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副显示屏,所述显示座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主显示屏。
10.在上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中,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滑动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防护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
座内部。
11.在上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中,所述防护杆内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防护杆内部设置的内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杆的两侧通过连杆与角型突刺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反光条。
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的优点为:门架组件内部设置的防护杆可通过升降座进行自由升降移动,当需要提高防护等级时,可控制电动液压缸带动升降座升起,使得防护杆置于门架组件上部,且防护杆外侧还设置有可伸出的角型突刺,从而提高门架的防护效果,不会使得外来人员轻易翻越门架。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的防护杆伸出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的防护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驱动电机;3、立柱;4、旋转轴;5、识别座;6、上横梁;7、副显示屏;8、显示座;9、主显示屏;10、防护杆;11、下横梁;12、电动液压缸;13、侧横梁;14、内杆;15、升降座;16、安装座;17、反光条;18、角型突刺;19、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9.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包括底座1、立柱3、识别座5、上横梁6、防护杆10、下横梁11和升降座15,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3,立柱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轴4,立柱3的一侧通过旋转轴4活动安装有门架组件,门架组件由上横梁6、下横梁11、防护杆10和侧横梁13组成,上横梁6的一端和下横梁11的一端均与旋转轴4的一侧固定连接,上横梁6的另一端和下横梁11的另一端分别与侧横梁13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且上横梁6和下横梁11之间均匀活动设置有多组防护杆10,防护杆10的边侧活动设置有角型突刺18,下横梁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液压缸12。
2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立柱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识别座5,识别座5的表面固定设置有识别显示屏,识别座5的顶部表面固定设置有识别摄像头,通过识别摄像头对外来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当识别成功后,驱动电机2带动旋转轴4转动,进而打开车架组件。
2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与旋转轴4的底端固定连接。
2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上横梁6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座8,显示座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副显示屏7,显示座8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主显示屏9。
23.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上横梁6和下横梁11之间滑动设置有升降座15,升降座1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16,防护杆1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6内部。
24.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防护杆10内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9,电动推杆19的输出端与防护杆10内部设置的内杆14固定连接,且内杆14的两侧通过连杆与角型突刺18的一侧活动连接,防护杆10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反光条17。
25.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门架组件内部设置的防护杆10可通过升降座15进行自由升降移动,当需要提高防护等级时,可控制电动液压缸12带动升降座15升起,升降座15升起后,带动防护杆10上升,使得防护杆10置于门架组件上部,从而提高门架的高度,且防护杆10外侧还设置有可伸出的角型突刺18,从而提高门架的防护效果,不会使得外来人员轻易翻越门架。
26.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包括底座(1)、立柱(3)、识别座(5)、上横梁(6)、防护杆(10)、下横梁(11)和升降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3),所述立柱(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轴(4),所述立柱(3)的一侧通过旋转轴(4)活动安装有门架组件,所述门架组件由上横梁(6)、下横梁(11)、防护杆(10)和侧横梁(13)组成,所述上横梁(6)的一端和下横梁(11)的一端均与旋转轴(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梁(6)的另一端和下横梁(11)的另一端分别与侧横梁(13)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横梁(6)和下横梁(11)之间均匀活动设置有多组防护杆(10),所述防护杆(10)的边侧活动设置有角型突刺(18),所述下横梁(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液压缸(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识别座(5),所述识别座(5)的表面固定设置有识别显示屏,所述识别座(5)的顶部表面固定设置有识别摄像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与旋转轴(4)的底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6)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座(8),所述显示座(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副显示屏(7),所述显示座(8)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主显示屏(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6)和下横梁(11)之间滑动设置有升降座(15),所述升降座(1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16),所述防护杆(1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6)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10)内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9),所述电动推杆(19)的输出端与防护杆(10)内部设置的内杆(14)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杆(14)的两侧通过连杆与角型突刺(18)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杆(10)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反光条(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智能控制门,包括底座、立柱,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轴,立柱的一侧通过旋转轴活动安装有门架组件,门架组件由上横梁、下横梁、防护杆和侧横梁组成,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均匀活动设置有多组防护杆,防护杆的边侧活动设置有角型突刺,下横梁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液压缸;本实用新型门架组件内部设置的防护杆可通过升降座进行自由升降移动,当需要提高防护等级时,可控制电动液压缸带动升降座升起,使得防护杆置于门架组件上部,且防护杆外侧还设置有可伸出的角型突刺,从而提高门架的防护效果,不会使得外来人员轻易翻越门架。易翻越门架。易翻越门架。


技术研发人员:董正银 余德龙 仲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财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6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