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0496发布日期:2023-07-28 01: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壶,具体为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1、电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渐成为了水壶的主要特点,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成为全球的畅销品,电水壶采用的是蒸气智能感应控温,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随着生活的需要,现在的电水壶也正在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防漏、防烫、锁水等,电水壶具有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过滤功能强,式样多等优点。

2、目前市面上电热水壶在使用中,由于电热水壶是通过连接供电使得内部加热盘进行加热,从而对电水壶的内部进行加热,而在电热水壶的使用中,由于内部的储水原因,在加热完成后,会使得整个电热水壶的表面热量较高,在认为触摸下可能会造成烫伤情况,影响使用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电热水壶是通过连接供电使得内部加热盘进行加热,从而对电水壶的内部进行加热,而在电热水壶的使用中,由于内部的储水原因,在加热完成后,会使得整个电热水壶的表面热量较高,在认为触摸下可能会造成烫伤情况,影响使用安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包括主体加固机构、表壳防烫机构和内置警报机构,所述主体加固机构的四周外壁设置有表壳防烫机构,且主体加固机构的底端内部设置有内置警报机构,所述表壳防烫机构包括储水腔、不锈钢内壁、贴合内壁、连接桩、表壳壁、散热腔和排热孔,且储水腔的四周外壁设置有不锈钢内壁,所述不锈钢内壁的四周外壁贴合有贴合内壁,且贴合内壁的四周外壁分布有连接桩,所述连接桩的一端连接有表壳壁,且表壳壁的内部开设有散热腔,所述表壳壁的四周顶端开设有排热孔。

3、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内壁与贴合内壁之间相贴合,且不锈钢内壁、贴合内壁、表壳壁与主体加固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表壳壁、贴合内壁与连接桩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排热孔沿着表壳壁底端四周等距分布。

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加固机构包括框架壳、顶框架、底框架、把手和内胶壁,且框架壳的顶端设置有顶框架,所述框架壳的底端设置有底框架,且顶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内胶壁。

6、进一步的,所述顶框架、底框架与把手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内胶壁沿着把手四周内壁均匀分布。

7、进一步的,所述内置警报机构包括底盘、加热模块、传导铜条、温度感应模块和蜂鸣器,且底盘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面贴合有传导铜条,且传导铜条的一端连接有温度感应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的右侧设置有蜂鸣器。

8、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与传导铜条、蜂鸣器之间相连接,且加热模块与传导铜条之间相贴合。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在此电热水壶内部温度积高时,可通过表壳壁、贴合内壁与连接桩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表壳壁与贴合内壁之间存在散热腔,可避免表壳壁与贴合内壁贴合进而传导热量,且表壳壁同样采用氟塑料材质,可有效避免散热腔内的热能传导至表面,而散热腔内的热能会通过顶端开设的多组排热孔排出,从而减少内部产生的热量,最大程度减少此电热水壶的外壁温度,避免使用者不慎触碰时被烫伤,提升使用安全性。

10、在此电热水壶的外部结构,通过使用顶框架、底框架与把手固定连接的方式,让把手配合上下两端顶框架和底框架,为整体提供结构支撑和稳定,且在使用者拿持把手将此电热水壶提起时,通过沿着把手四周内壁的内胶壁,可提升握持中的舒适度和稳定。

11、在此电热水壶烧水中,可通过储水腔进行储水,由底端的内置警报机构进行加热,在加热烧水过程中,通过不锈钢内壁外层的氟塑料材质的贴合内壁减少热能的传导,可为水壶内部提供稳定。

12、在此电热水壶加热中,通过加热模块对其加热烧水,可经过传导铜条将温度同步传导至温度感应模块,其温度感应模块内搭载的温度传感器可对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达到临界值时,可通过连接的蜂鸣器进行报警,以提示使用者,从而达到预警效果,减少使用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包括主体加固机构(1)、表壳防烫机构(2)和内置警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加固机构(1)的四周外壁设置有表壳防烫机构(2),且主体加固机构(1)的底端内部设置有内置警报机构(3),所述表壳防烫机构(2)包括储水腔(201)、不锈钢内壁(202)、贴合内壁(203)、连接桩(204)、表壳壁(205)、散热腔(206)和排热孔(207),且储水腔(201)的四周外壁设置有不锈钢内壁(202),所述不锈钢内壁(202)的四周外壁贴合有贴合内壁(203),且贴合内壁(203)的四周外壁分布有连接桩(204),所述连接桩(204)的一端连接有表壳壁(205),且表壳壁(205)的内部开设有散热腔(206),所述表壳壁(205)的四周顶端开设有排热孔(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内壁(202)与贴合内壁(203)之间相贴合,且不锈钢内壁(202)、贴合内壁(203)、表壳壁(205)与主体加固机构(1)之间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壁(205)、贴合内壁(203)与连接桩(20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排热孔(207)沿着表壳壁(205)底端四周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加固机构(1)包括框架壳(101)、顶框架(102)、底框架(103)、把手(104)和内胶壁(105),且框架壳(101)的顶端设置有顶框架(102),所述框架壳(101)的底端设置有底框架(103),且顶框架(102)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04),所述把手(104)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内胶壁(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102)、底框架(103)与把手(10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内胶壁(105)沿着把手(104)四周内壁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警报机构(3)包括底盘(301)、加热模块(302)、传导铜条(303)、温度感应模块(304)和蜂鸣器(305),且底盘(30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302),所述加热模块(302)的顶面贴合有传导铜条(303),且传导铜条(303)的一端连接有温度感应模块(304),所述温度感应模块(304)的右侧设置有蜂鸣器(3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304)与传导铜条(303)、蜂鸣器(305)之间相连接,且加热模块(302)与传导铜条(303)之间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包括主体加固机构、表壳防烫机构和内置警报机构,所述主体加固机构的四周外壁设置有表壳防烫机构,且主体加固机构的底端内部设置有内置警报机构。该表壳防烫的电热水壶,在此电热水壶内部温度积高时,可通过表壳壁、贴合内壁与连接桩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表壳壁与贴合内壁之间存在散热腔,可避免表壳壁与贴合内壁贴合进而传导热量,且表壳壁同样采用氟塑料材质,可有效避免散热腔内的热能传导至表面,而散热腔内的热能会通过顶端开设的多组排热孔排出,从而减少内部产生的热量,最大程度减少此电热水壶的外壁温度,避免使用者不慎触碰时被烫伤,提升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传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奥泊美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