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6822发布日期:2022-11-30 12:4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各种烹饪工具越来越朝向节省能源、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高效、一机多能等特点的方向发展,烧烤炉作为人们烹饪工具当中重要的一员也不例外。
3.现有的烧烤炉通常是由单个烤炉组成,烤制加热方向单一、烧烤人员需反复翻转食材费时费力,还易烤焦烤不熟,并且在烤制过程中食物油脂会滴落,不能进行收集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烤装置,以解决现有烧烤炉加热方向单一而需要反复翻转烤制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吊烤装置,包括两个加热炉,加热炉具有一加热部且两个加热炉的加热部呈相对设置,以在两个加热炉之间构成一烧烤区;
7.在两个所述加热炉之间设有烧烤架,烧烤架位于所述烧烤区内,且烧烤架具有用于连接食材的连接部件。
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烧烤架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杆和可伸缩的至少两个纵向杆;
9.每个所述横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纵向杆垂直连接,每个纵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加热炉;
10.所述横向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
1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于横向杆的夹子,夹子具有夹持部以夹持食材或烤串。
12.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纵向杆包括连接外管和可伸缩的套接在伸缩外管两端内侧的连接管,连接管与连接外管之间设有锁紧螺栓;
13.所述横向杆与所述连接外管可拆卸连接。
14.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烧烤区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有设于显示面板。
15.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烧烤区的下方设有油脂收集槽,油脂收集槽沿横向布设且与烧烤架相平行;
16.所述油脂收集槽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与相邻侧的所述加热炉连接。
17.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油脂收集槽的截面呈v形结构。
1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加热炉为烧炭的加热炉或电加热的加热炉。
19.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炉相对的一侧为加热侧,所述加热部位于加热侧的上部,且在两个加热部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烧烤区。
20.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两个所述加热炉中,至少有一个加热炉的外侧设有放置架,放置架具有与加热炉顶部齐平的放置面,放置面上设有沿横向分布的佐料槽。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两个加热炉可实现多面烤制,使食材加热更为均匀,无需反复翻转,节约了烤制时间、高效快速;
23.2、可调节两烤炉的间距,并可显示两炉间的温度而便于调节烤制温度,利于实现精细化烤制,节约了能源成本;
24.3、吊烤的方式可省人力成本,无需操作人员一直翻转烤串;
25.4、可回收油脂,以便循环利用;
26.5、烤炉与调料板一体,方便烧烤操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吊烤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吊烤装置的俯视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吊烤装置的烧烤架的局部示意图。
30.图中:1-加热炉;11-加热部;2-烧烤区;3-烧烤架;31-夹子;32-横向杆;33-连接外管;34-连接管;35-锁紧螺栓;4-油脂收集槽;5-弹簧;6-放置架;61-放置面;62-佐料槽; 7-显示面板;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33.请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烤装置,包括两个加热炉1,加热炉 1具有一加热部11且两个加热炉1的加热部11呈相对设置,以在两个加热炉1之间构成一烧烤区2。加热炉1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可使得两个加热炉1的加热部11呈相对设置,通过两个加热部11使得在两个加热炉1之间构成出一个烧烤区2,并在烧烤区2可进行食材的烤制。
34.在两个所述加热炉1之间设有烧烤架3,烧烤架3位于所述烧烤区2内,且烧烤架3具有用于连接食材的连接部件。烧烤架3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连接部件实现连接食材,连接食材可以理解为对食材的固定、夹持或放置等,相应的,连接部件具有能起到相应作用的结构,并不做限制,也就是说,只需要能够通过烧烤架3的连接部件将食材放在烧烤区2内能够烤制即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烧烤区2也可以由三个或以上的加热炉1围合构成,并不做限制。
35.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两个加热炉1可围合构成一个可多面加热的烧烤区2,食材
在烧烤区2能够收到多向的热量辐射,使得食材在烧烤区2内能够得到相当于来自四周的加热作用,这样便可使得食材能够得到均匀的加热和更高效率的加热,可大大缩短烤制时间,以此避免需要多次重复翻转食材的问题。
3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烧烤架3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杆32和可伸缩的至少两个纵向杆;每个所述横向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纵向杆垂直连接,每个纵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加热炉1;所述横向杆3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
37.横向杆32与纵向杆构成一个烧烤架3,烧烤架3通过可伸缩的纵向杆可便于调节两个加热炉1的间距,进而可控制烧烤区2的加热速率,以便于根据不同食材的情况或者是实际的需求而调节间距,更为实用。横向杆32为在烤制过程中主要的受力杆,其上可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部件,这样可进行更大数量或者是多种食材的烤制,更为方便。
3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食材或者烤串的夹持,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于横向杆32的夹子31,夹子31具有夹持部以夹持食材或烤串。该架子为弹性夹,这样便于食材的连接和取下。
39.更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杆包括连接外管33和可伸缩的套接在伸缩外管两端内侧的连接管34,连接管34与连接外管33之间设有锁紧螺栓35;所述横向杆32与所述连接外管33 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纵向杆两端的连接管34可伸长或缩短,进而便于加热炉1间距的调节,并且通过设置的锁紧螺栓35,可在调节完成后实现对连接管34与连接外管33的固定,进而使得两个加热炉1能够更好的连接为一体,间距不易变动。
4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烧烤区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有设于显示面板7。
41.温度传感器8用于采集烧烤区2中心的温度数据,并通过控制器反应于显示面板7上,进而可便于了解温度数据而对加热炉1的温度进行调节。显示面板7可安装在便于观看的位置。而温度传感器8采用耐高温的温度传感器8。控制器可以是加热炉1的控制器,也可以是单独设置控制器,该控制器可采用单片机或者是常规可进行信号转换的控制电路板,并不做限制。
4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烧烤区2的下方设有油脂收集槽4,油脂收集槽4沿横向布设且与烧烤架3相平行;所述油脂收集槽4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5与相邻侧的所述加热炉 1连接。
43.油脂收集槽4可便于涂覆在食材表面的多余油脂或者是肉类加热产生的油脂等物质进行收集,这样既可避免直接掉在地上而污染环境,也可将收集的油脂进行重复利用,更为方便、实用。而油脂收集槽4通过弹簧5连接在加热炉1之前,可使得油脂收集槽4能够适应加热炉1的间距调节。
44.具体的,所述油脂收集槽4的截面呈v形结构。截面呈v形结构的油脂收集槽4可起到更好的收集作用。
4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加热炉1为烧炭的加热炉1或电加热的加热炉1。
46.加热炉1为侧边发热,其可以是通过烧炭加热,也可以是通过电阻丝等电加热结构,亦或者其他现有的加热形式均可,并不做限制。
47.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加热炉1相对的一侧为加热侧,所述加热部11位于加热侧的上部,且在两个加热部11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烧烤区2。这样一来,可使得加热部11具有
一定的使用高度,便于使用者进行烤制。
48.为了便于食材的放置和佐料的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加热炉1中,至少有一个加热炉1的外侧设有放置架6,放置架6具有与加热炉1顶部齐平的放置面61,放置面61上设有沿横向分布的佐料槽62。
49.该放置架6的放置面61可用于放置食材,其上设置的佐料槽62具有一定的使用深度,便于一些酱汁或粉料的填充,并且可将佐料槽62分隔为多个料区,以便于在烤串上料阶段,可将烤串置入烤炉旁的已充满酱汁的佐料槽62内上料,然后快速放回继续烤制。而且,放置面61也可以便于烧烤架3的整体的放置,以便于撒料。
50.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佐料槽62可以是u型槽,并且可拆卸。
5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吊烤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52.开始烤制食材时,先在加热炉1的加热部11内放置燃烧的碳(或启动电热丝),通过显示面板7观察烧烤区2的加热温度,如温度不达到食材烤制标准,可调整两个烤炉间的间距 (调整加热电阻的加热温度),达到控制温度的效果;烤制时,用烧烤架3的夹子31夹住烤串,然后放置横向杆32于两烤炉之间中心位置并置于纵向杆的中部,烤制时有些食材会分泌油脂,这时加热炉1下方的油脂收集槽4会收集油脂,可循环利用;烤串上料阶段,可直接将横向杆32提起,将烤串置入放置架6上的已充满酱汁的佐料槽62内上料,然后快速放回继续烤制,快烤熟时,将横向杆提起,放在加热炉1放置架6的放置面61上撒料,完成烧烤。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