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底锅具以及烹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8017发布日期:2023-01-25 12:1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底锅具以及烹饪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底锅具以及烹饪组件,应用在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使用的圆底锅具,其底面为平滑面,因摩擦力较小在烹饪过程中容易发生滑锅的现象。
3.针对该技术问题,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号为cn 209136169 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灶专用圆底炒锅,包括锅体,锅体的外底面设置有多个限位凹槽;多个限位凹槽沿锅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锅体的外底面在相邻限位凹槽之间设置有滑移承载面。通过限位凹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锅在烹调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稳定性较差,不便于操作的技术问题。
4.然而,该圆底锅局(圆底炒锅)只能适配于一种尺寸的锅架脚,通用性较为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底锅具以及烹饪组件,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圆底锅具,包括锅体、锅体的圆底面;
8.所述圆底面上限定有多个呈同心圆关系的环状区域,所述环状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沿圆底面径向延伸的限位槽,不同环状区域的限位槽匹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所述限位槽用于卡嵌锅架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不同环状区域的限位槽相互错开布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环状区域有部分重叠区域。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底面设有一层覆盖物,所述覆盖物上开设有多个直线槽,所述直线槽构成所述限位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槽贯穿覆盖物。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覆盖物的底面呈圆弧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底面上设有多个条形筋,每两个条形筋为一组且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限位槽。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筋构成限位槽的槽口处呈角状结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筋构成限位槽的槽口处呈弧状结构。
17.一种烹饪组件,包括防圆底锅具、具有多个锅架脚的锅架。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通过在圆底面上限定多个对应不同尺寸锅架脚的环形区域,在环形区域内设置限位槽,能够使得锅体和不同尺寸的锅架脚配合使用,提高了圆底锅具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21.图1为圆底锅具的示意图;
22.图2为环形区域的示意图;
23.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下限位槽的示意图;
24.图4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下限位槽的示意图;
25.图5为一种条形筋的剖视图;
26.图6为另一种条形筋的剖视图;
27.图7为烹饪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30.实施案例1:
31.参照图1、图2,一种圆底锅具,包括锅体1、锅体1的圆底面11。圆底面11上限定有多个呈同心圆关系的环状区域11a,环状区域11a内设置有多个沿圆底面11径向延伸的限位槽2,不同环状区域11a的限位槽2匹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限位槽2用于卡嵌锅架脚。本实施案例的圆底锅具,能够和不同尺寸的锅架脚配合使用,根据锅架脚的尺寸,选择对应的环状区域11a,该环状区域11a内的限位槽2能够将锅架脚卡嵌住,能够避免锅体1从锅架脚中脱出,使得锅体1不易滑动,达到防止烹饪过程中的滑锅现象,并且能够提高圆底锅具的通用性。
32.在本实施案例中,不同环状区域11a的限位槽2相互错开布置。通常使用的锅架,具有4个锅架脚,将不同环状区域11a的限位槽2相互错开,能够提高圆底面11的面积利用率,能够限定出更多的环状区域11a,使得圆底锅具能够和更多不同尺寸的锅架脚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圆底锅具的通用性。
33.在本实施案例中,相邻的两个环状区域11a有部分重叠区域s,使得每个环状区域11a的限位槽2的长度最大化,从而限位槽2卡嵌锅架脚的稳定程度更好。
34.参照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圆底面11设有一层覆盖物3,覆盖物3上开设有多个直线槽31,直线槽31构成了限位槽2。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覆盖物3中开直线槽31的加工方式较为简单,可以降低生产加工的难度。
35.在该实施方式中,直线槽31贯穿覆盖物3,一方面能够加深限位槽2的槽深,使得锅体1不易从锅架脚中脱出,提高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相比盲槽,贯通槽的加工更加简单。
36.在进行颠炒时需要滑动锅体1,此时覆盖物3的底面和锅架脚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覆盖物3的底面呈圆弧面,能够更加轻松地便于用户滑动锅体1。
37.参照图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圆底面11上设有多个条形筋4,每两个条形筋4为一组且两者之间的间隙41构成限位槽2。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圆底面11上的用料最少,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能够减轻重量,使得锅体1更加轻盈。
38.参照图5、图6,条形筋4的具体形状有多种设置方案,其中一种设置方案中,条形筋4构成限位槽2的槽口处呈角状结构4a,限位槽2卡嵌锅架脚更为牢固。另一种设置方案中,条形筋4构成限位槽2的槽口处呈弧状结构4b,有利于锅体1从锅架脚中脱出,便于用户翻炒转颠炒。这两种设置方案有利于圆底锅体1的不同使用方式。
39.实施案例2:
40.参照图7,一种烹饪组件,包括圆底锅具、锅架5。圆底锅具如实施案例1所示,锅架5具有多个锅架脚51。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圆底锅具,包括锅体(1)、锅体(1)的圆底面(1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底面(11)上限定有多个呈同心圆关系的环状区域(11a),所述环状区域(11a)内设置有多个沿圆底面(11)径向延伸的限位槽(2),不同环状区域(11a)的限位槽(2)匹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所述限位槽(2)用于卡嵌锅架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不同环状区域(11a)的限位槽(2)相互错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环状区域(11a)有部分重叠区域(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底面(11)设有一层覆盖物(3),所述覆盖物(3)上开设有多个直线槽(31),所述直线槽(31)构成所述限位槽(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31)贯穿覆盖物(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3)的底面呈圆弧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底面(11)上设有多个条形筋(4),每两个条形筋(4)为一组且两者之间的间隙(41)构成所述限位槽(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筋(4)构成限位槽(2)的槽口处呈角状结构(4a)。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筋(4)构成限位槽(2)的槽口处呈弧状结构(4b)。10.一种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圆底锅具、具有多个锅架脚(51)的锅架(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底锅具,包括锅体、锅体的圆底面;所述圆底面上限定有多个呈同心圆关系的环状区域,所述环状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沿圆底面径向延伸的限位槽,不同环状区域的限位槽匹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所述限位槽用于卡嵌锅架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锅架脚。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 李科 周柯成 林志超 郁明跃 张开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3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