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6371发布日期:2023-05-14 17: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作为家居用品支撑用的支撑框架,家居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床、椅子或桌子。


背景技术:

1、市面常见的可以作为椅子和桌子支撑用的支撑框架,由中间横管,横管两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直接伸出上、下支撑管,产品由于脚管跨度小,市场反馈结构稳定性差,更不适合使用在追求稳定性的桌子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横杆以及分别形成于横杆前端和后端的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均包括左叉部和右叉部,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以可拆装或可收折的方式连接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四个下支撑杆构成适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脚架,四个上支撑杆构成支撑顶架。

2、作为优选,四个下支撑杆构成支撑脚架,四个上支撑杆构成支撑顶架,四个上支撑杆高度齐平。

3、作为优选,后交叉连接件连接的上支撑杆的高度高于前交叉连接件连接的上支撑杆的高度。

4、作为优选,所述左叉部和右叉部上均设有适于供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插接的上插孔和下插孔。

5、作为优选,所述上插孔与上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所述下插孔与下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在横杆上。

7、作为优选,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固定连接在横杆上。

8、作为优选,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铰接连接在横杆上,以使得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能够在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二者相较于横杆交叉展开,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处于折叠位置时,二者与横杆折叠并拢。

9、作为优选,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与横杆之间连接有弹性绳。

10、作为优选,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具有一叉杆以及一形成于叉杆端部的连接头,所述横杆两端分别形成y型转接头,y型转接头形成左插孔与右插孔,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的叉杆分别插接在左插孔与右插孔中。

11、作为优选,所述后交叉连接件连接的两个上支撑杆长度的高度可延长。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框架,即可用在家居用品例如椅子或桌子上,该结构可以灵活用在不同领域。

13、本实用新型提供支撑框架为双y型结构,能使桌子和椅子的下支撑杆的跨度大,产品稳定性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横杆以及分别形成于横杆前端和后端的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均包括左叉部和右叉部,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以可拆装或可收折的方式连接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四个下支撑杆构成适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脚架,四个上支撑杆构成支撑顶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上支撑杆高度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后交叉连接件连接的上支撑杆的高度高于前交叉连接件连接的上支撑杆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部和右叉部上均设有适于供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插接的上插孔和下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孔与上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所述下插孔与下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在横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铰接连接在横杆上,以使得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能够在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二者相较于横杆交叉展开,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处于折叠位置时,二者与横杆折叠并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固定连接在横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与横杆之间连接有弹性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具有一叉杆以及一形成于叉杆端部的连接头,所述横杆两端分别形成y型转接头,y型转接头形成左插孔与右插孔,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的叉杆分别插接在左插孔与右插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交叉连接件连接的两个上支撑杆为高度可延长或缩短的可伸缩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横杆以及分别形成于横杆前端和后端的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所述前交叉连接件和后交叉连接件均包括左叉部和右叉部,所述左叉部与右叉部均以可拆装或可收折的方式连接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四个下支撑杆构成适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脚架,四个上支撑杆构成支撑顶架。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庆,余红飞,卢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