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5568发布日期:2023-05-17 18:1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力锅中内胆的保护,尤其涉及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ih压力煲中,针对加热线盘与保温罩的固定方式为固定不动的形式,具体实施中,是单独设计采用弹性变形结构用于支撑摆正内胆。现有的方式在线盘固定后,采用弹性变形结构用于支撑摆正内胆,当保温罩受压变形后,线盘与内胆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压力锅,其通过支撑组件和加热线盘以及内胆的互相关系,确保了内胆在形变前后,与加热线盘距离恒定,提高了烹饪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包括,

4、保温壳,包括形成容纳腔的腔体,所述保温壳内设有内胆;

5、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位于保温壳与内胆之间,且加热组件装配于保温壳上;

6、支撑组件,所述内胆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悬空设置;

7、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盘以及形变组件,所述形变组件形成与内胆联动的联动空间,使得内胆受压时,内胆联动形变组件带动加热线盘下压,使得加热线盘通过支撑组件支撑于所述保温壳内,所述加热线盘与内胆之间形成固定间距。

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了悬空的支撑组件,进而内胆下压时,悬空的支撑组件可以形成局部的支撑,实现了在加压前后,内胆与保温壳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的作用,确保内胆一直有支撑。

9、本技术方案中,增加的形变组件,其与内胆形成联动,进而其能够始终实现对于内胆的支撑,尤其是其表面形成支撑面,使得内胆始终支撑于保温壳和加热组件内,进而能够实现对于内胆的加热。

10、本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发生弹性形变,加热组件随内胆的运动而运动,使得加热组件与内胆之间一直具有间距,避免了加热组件对于内胆的误伤,提高安全性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加热线盘上方的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侧部延伸形成用于内胆装配的装配部。

12、本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线盘上增加支撑壳体,避免了加热线盘直接与内胆的接触,且支撑壳体还能够形成支撑部,进一步实现对于内胆的支撑,确保了无论是否受压时,内胆能够得到支撑。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形变组件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上,或通过装配孔装配于所述支撑壳体上。

14、本技术方案中,形变组件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独与支撑壳体进行装配,实现可拆卸装配,还可以是将形变组件直接一体化在支撑壳体上,进而支撑壳体局部可以进行形变,实际是采用弹性橡胶形成的兴边组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形变组件为上宽下窄的滴管状结构,上部的宽结构为形变结构,上部的宽结构部分搭接在支撑组件上方,下部的窄结构形成支撑腿。

16、本实施例中,形变组件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其下部只需要局部进行支撑即可,其始终能够通过重力位于保温壳内,而上部,由于内胆受压较大,进而需要承载的压力较大,故此时选用较宽的结构,使得其形变范围变大,压力抵抗增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部为斜面结构,所述形变组件沿斜面端部形变,使得加热线盘与内胆形成间隙空间。

18、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斜面,使得具有一定的过渡,此时可以将斜面理解为缓冲段,斜面能够承载形变的力,而两个斜面中间位置,装配加热线盘。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位于加热线盘外周且穿过保温壳的活动腔,以及伸入活动腔内且固定于活动腔端部的螺钉。

20、本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是位于保温壳外周的,进而保温壳不会与桌面等接触,对其具有保护效果,此时通过支撑组件可以将整个的压力锅等进行支撑,其穿过保温壳,利用螺钉,而活动腔能够沿保温壳上的装配壳等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进而能够实现保温壳整体的升高。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内胆和保温壳之间且套设在活动腔上的复位组件。

22、本技术方案中,复位组件实际为弹簧,即在受压时,活动腔被下压,使得整个的保温壳与桌面间距增大,复位组件被压缩,而压力消失后,在复位组件的复位作用下,活动腔朝上复位,紧挨着保温壳。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钉端部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螺钉端部与保温壳之间。

24、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对保温壳进行保护,还增加有垫片。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保温壳内侧的报警开关,所述报警开关用于内胆与保温壳接触时的报警。

26、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内部的结构受损,使得内胆直接接触保温壳,故增加报警开关,比如采用探测仪等,在保温壳与内胆接触时,进行报警。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通过弹性结构安装的温度监测组件,所述温度监测组件的装配高度高于所述加热组件的装配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装配高度。

28、本实施例中,为了第一时间获得内胆的温度,故此时将温度监测组件的安装高度高于加热组件,进而其能够先于内胆接触,进而温度的监测。



技术特征:

1.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加热线盘上方的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侧部延伸形成用于内胆装配的装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组件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上,或通过装配孔装配于所述支撑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组件为上宽下窄的滴管状结构,上部的宽结构为形变结构,上部的宽结构部分搭接在支撑组件上方,下部的窄结构形成支撑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为斜面结构,所述形变组件沿斜面端部形变,使得加热线盘与内胆形成间隙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位于加热线盘外周且穿过保温壳的活动腔,以及伸入活动腔内且固定于活动腔端部的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内胆和保温壳之间且套设在活动腔上的复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端部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螺钉端部与保温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壳内侧的报警开关,所述报警开关用于内胆与保温壳接触时的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弹性结构安装的温度监测组件,所述温度监测组件的装配高度高于所述加热组件的装配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装配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压力锅内胆用承压结构,包括,保温壳,包括形成容纳腔的腔体,所述保温壳内设有内胆;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位于保温壳与内胆之间,且加热组件装配于保温壳上;支撑组件,所述内胆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悬空设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盘以及形变组件,所述形变组件形成与内胆联动的联动空间,使得内胆受压时,内胆联动形变组件带动加热线盘下压,使得加热线盘通过支撑组件支撑于所述保温壳内,所述加热线盘与内胆之间形成固定间距。本技术中,利用形变组件,使得加热线盘能够承受一定的重力,且在加压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进而确保了压力锅受压时的支撑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裘伟锋,倪笑业,陈侨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为家美小家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