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9190发布日期:2023-05-14 13:4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汽车的个性化以及空间使用需求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汽车内的座椅一般仅具有前向乘坐的功能,供乘坐状态时使用,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当用户驾驶疲劳时,不能良好的为用户提供休息功能。同时由于座椅功能的单一性,无法满足较大物件的储运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该座椅可以在折平状态、展开状态、乘坐状态以及休息状态之间转换使用,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驾驶情况下对于座椅不同使用状态的需求,有效提高车辆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

3、座垫,具有容置腔;

4、靠背,与所述座垫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相对所述座垫旋转形成折平状态、展开状态、乘坐状态以及休息状态;

5、两个扶手,分别连接在所述靠背的两侧,两个所述扶手被配置为从所述靠背内伸出或缩回;

6、腿部支撑垫,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腿部支撑垫被配置为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或缩回。

7、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呈所述折平状态时,所述靠背顺时针旋转平行在所述座垫的上方且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贴合,两个所述扶手移动位于所述靠背内,所述腿部支撑垫移动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

8、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呈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靠背逆时针旋转至与所述座垫水平对齐,两个所述扶手移动位于所述靠背内,所述腿部支撑垫移动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或者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

9、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呈所述休息状态时,所述靠背逆时针旋转至与所述座垫之间形成第一钝角,所述座垫逆时针旋转至与地面形成第一锐角,所述腿部支撑垫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并顺时针旋转至与地面形成第二锐角,两个所述扶手从所述靠背内伸出。

10、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呈所述乘坐状态时,所述靠背逆时针旋转至与所述座垫之间形成第二钝角,所述腿部支撑垫移动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或者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并顺时针至与地面形成第三锐角,两个所述扶手从所述靠背内伸出。

11、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撑垫包括左腿支撑垫和右腿支撑垫,所述左腿支撑垫和所述右腿支撑垫平行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左腿支撑垫和所述右腿支撑垫分别沿所述容置腔伸出或缩回且在伸出后旋转。

12、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

13、左滑轨和右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4、左滑块和右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上;

15、左旋转连接架,连接在所述左腿支撑垫和所述左滑块之间;

16、右旋转连接架,连接在所述右腿支撑垫和所述右滑块之间;

17、其中,所述左腿支撑垫通过所述左滑块移动到所述容置腔外,并通过所述左旋转连接架相对于所述座垫旋转;所述右腿支撑垫通过所述右滑块移动到所述容置腔外,并通过所述右旋转连接架相对于所述座垫旋转。

18、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

19、第一调角器,连接所述靠背的底端和所述座垫的后端;

20、固定支架,位于所述座垫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架与地面连接;

21、第二调角器,连接所述座垫的后端和所述固定支架。

22、进一步地,所述靠背包括具有侧向贯通的扶手腔,两个所述扶手分别从所述扶手腔的两侧伸出和缩回。

23、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包括:

24、延伸部,与所述扶手腔滑动连接;

25、扶手部,与所述延伸部铰接形成折叠状态和扶手状态;

26、其中,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扶手部旋转折叠在所述延伸部的上方,并同步移动至所述扶手腔内;在所述扶手状态时,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扶手部移动至所述扶手腔外,所述扶手部旋转至扶手位置。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该座椅包括座垫、靠背、扶手以及腿部支撑垫,扶手被配置为从靠背内伸出或缩回,腿部支撑垫被配置为从座垫内伸出或缩回,靠背可以相对于座垫旋转使得座椅形成折平状态、展开状态、乘坐状态以及休息状态,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驾驶情况下对于座椅不同使用状态的需求,有效提高车辆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28、附图说明

2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乘坐状态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乘坐状态时腿部支撑垫伸出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腿部支撑垫伸出的示意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折平状态的示意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休息状态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与所述座垫(1)呈所述折平状态时,所述靠背(2)顺时针旋转平行在所述座垫(1)的上方且所述靠背(2)与所述座垫(1)贴合,两个所述扶手(3)移动位于所述靠背(2)内,所述腿部支撑垫(4)移动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与所述座垫(1)呈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靠背(2)逆时针旋转至与所述座垫(1)水平对齐,两个所述扶手(3)移动位于所述靠背(2)内,所述腿部支撑垫(4)移动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或者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与所述座垫(1)呈所述休息状态时,所述靠背(2)逆时针旋转至与所述座垫(1)之间形成第一钝角,所述座垫(1)逆时针旋转至与地面形成第一锐角,所述腿部支撑垫(4)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并顺时针旋转至与地面形成第二锐角,两个所述扶手(3)从所述靠背(2)内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与所述座垫(1)呈所述乘坐状态时,所述靠背(2)逆时针旋转至与所述座垫(1)之间形成第二钝角,所述腿部支撑垫(4)移动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或者从所述容置腔内伸出并顺时针旋转至与地面形成第三锐角,两个所述扶手(3)从所述靠背(2)内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垫(4)包括左腿支撑垫(41)和右腿支撑垫(42),所述左腿支撑垫(41)和所述右腿支撑垫(42)平行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左腿支撑垫(41)和所述右腿支撑垫(42)分别沿所述容置腔伸出或缩回且在伸出后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包括具有侧向贯通的扶手腔,两个所述扶手(3)分别从所述扶手腔的两侧伸出和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3)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该座椅包括座垫、靠背、扶手以及腿部支撑垫,扶手被配置为从靠背内伸出或缩回,腿部支撑垫被配置为从座垫内伸出或缩回,靠背可以相对于座垫旋转使得座椅形成折平状态、展开状态、乘坐状态以及休息状态,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驾驶情况下对于座椅不同使用状态的需求,有效提高车辆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飞,王曦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