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组件及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4126发布日期:2023-05-14 23:5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壶盖组件及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水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壶盖组件及水壶。


背景技术:

1、保温水壶的密封性和保温性能比较好,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了使得壶内的水能够顺利倒出,壶盖上除了设置出水口和出水路径之外,通常还会设置单独的通气孔以及相应的通气路径。但是,在水壶装入热水后,在不预排气的前提下,用户将出水口打开并壶体倾斜进行倒水的情况下,壶体内的热水会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从通气口向外喷溅,有烫伤用户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盖组件及水壶,倒水时,使得通气孔中流出的高温水汽和从出水孔流出的液体混合一起流出,可避免发生烫伤事故。

2、针对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壶盖组件包括壶盖主体,所述壶盖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和通气孔;所述壶盖主体的侧部形成出水口,在所述出水口的内侧还形成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能够将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壶体的内部相连通。出水孔和通气孔为出水腔和壶体内部相连通的通道,在倒水时,水从出水孔流至出水腔,气体以及部分水汽从通气孔进入出水腔,从出水孔流出的液体和从通气孔流出的气体在出水腔汇合,再从出水口流出,如此,可防止高温水汽从通气孔喷出,发生烫伤事故。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出水腔形成为从所述出水口沿着所述壶盖主体的横向延伸的凹腔,所述出水孔和通气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凹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分别形成液体和气体流出通道,间隔设置出水孔和通气孔可使通气孔与出水口分别与外界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凹腔形成为横向贯穿所述壶盖主体的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出水孔的一端开口形成为所述出水口,所述通孔的与所述出水口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堵部以封堵所述通孔的另一端,所述通气孔相对于所述出水孔更靠近所述封堵部设置。封堵部可防止水汽从通孔的另一端流出。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壶盖组件还包括封堵阀和盖片,所述封堵阀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壶盖主体上,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所述盖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壶盖主体上,按压所述盖片能够驱动所述封堵阀打开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盖片能够驱动封堵阀封堵出水孔和通气孔。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盖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壶盖主体可枢转连接,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盖片上,能够抵接在所述盖片的第二端与所述壶盖主体之间,防止所述盖片旋转。限位柱可起到保护锁的作用,防止误操作打开出水口。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盖片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盖片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壶盖主体抵接,在所述限位柱的第二端与所述壶盖主体抵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所述盖片旋转,通过按压所述限位柱的第一端可使所述限位柱的第二端向外旋转从而与所述壶盖主体分离,使得所述盖片能够相对所述壶盖主体旋转。限位柱可起到保护锁的作用,防止误操作打开出水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封堵阀包括阀盘和阀杆,所述阀盘位于所述壶盖主体的下侧,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阀盘连接,所述阀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壶盖主体与所述盖片的下表面抵接,所述阀盘上设置有出水孔密封圈和通气孔密封圈以分别密封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当所述盖片相对所述壶盖主体旋转时,所述盖片能够向下推动所述阀杆使所述出水孔密封圈和所述通气孔密封圈脱离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通气孔。通过盖片的旋转可驱动封堵阀打开出水孔和通气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封堵部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壶盖主体向外突出,位于所述限位柱的下方,形成按压支撑座。按压支撑座可方便用户按压盖片,使盖片旋转。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限位柱的重心靠近所述限位柱的第二端。在撤去按压限位柱第一端的外力,限位柱能够自动恢复至原位并抵接壶盖主体。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水壶,所述水壶包括壶体和如前所述的壶盖组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壶盖组件以及水壶,将通气孔和出水孔设计在同一个出水腔体内,出水腔体一侧封堵上,即使喷溅也会从出水腔体内流出,直接流到水杯内,解决单独设计通气孔排放路径造成热水喷溅的问题,从而防止壶体内的高温液体通过通气孔向外喷溅而烫伤用户。



技术特征:

1.一种壶盖组件,用于盖合在壶体的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包括壶盖主体(100),所述壶盖主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110)和通气孔(120);所述壶盖主体(100)的侧部形成出水口(1101),在所述出水口(1101)的内侧还形成有与所述出水口(1101)连通的出水腔(400),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能够将所述出水腔(400)与所述壶体的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400)形成为从所述出水口(1101)沿着所述壶盖主体(100)的横向延伸的凹腔,所述出水孔(110)和通气孔(120)的第一端与所述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的第二端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在所述凹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形成为横向贯穿所述壶盖主体(100)的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出水孔(110)的一端开口形成为所述出水口(1101),所述通孔的与所述出水口(1101)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堵部(500)以封堵所述通孔的另一端,所述通气孔(120)相对于所述出水孔(110)更靠近所述封堵部(50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封堵阀(200)和盖片(300),所述封堵阀(2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壶盖主体(100)上,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所述盖片(30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壶盖主体(100)上,按压所述盖片(300)能够驱动所述封堵阀(200)打开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300)的第一端与所述壶盖主体(100)可枢转连接,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限位柱(310),所述限位柱(310)设置在所述盖片(300)上,能够抵接在所述盖片(300)的第二端与所述壶盖主体(100)之间,防止所述盖片(300)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310)与所述盖片(300)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310)的第一端与所述盖片(30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310)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壶盖主体(100)抵接,在所述限位柱(310)的第二端与所述壶盖主体(100)抵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所述盖片(300)旋转,通过按压所述限位柱(310)的第一端可使所述限位柱(310)的第二端向外旋转从而与所述壶盖主体(100)分离,使得所述盖片(300)能够相对所述壶盖主体(100)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阀(200)包括阀盘(210)和阀杆(220),所述阀盘(210)位于所述壶盖主体(100)的下侧,所述阀杆(220)的第一端与所述阀盘(210)连接,所述阀杆(22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壶盖主体(100)与所述盖片(300)的下表面抵接,所述阀盘(210)上设置有出水孔密封圈(230)和通气孔密封圈(240)以分别密封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当所述盖片(300)相对所述壶盖主体(100)旋转时,所述盖片(300)能够向下推动所述阀杆(220)使所述出水孔密封圈(230)和所述通气孔密封圈(240)脱离所述出水孔(110)和所述通气孔(1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500)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壶盖主体(100)向外突出,位于所述限位柱(310)的下方,形成按压支撑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310)的重心靠近所述限位柱(310)的第二端。

10.一种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包括壶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壶盖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壶盖组件及水壶,壶盖组件包括壶盖主体,壶盖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和通气孔;壶盖主体的侧部形成出水口,在出水口的内侧还形成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出水孔和通气孔能够将出水腔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在使用水壶倒水时,壶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汇合从出水腔一起流出,避免壶体内的高温水汽从通气孔喷出,发生烫伤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鲁,赵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