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蒸箱的蒸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9633发布日期:2023-07-21 11:5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蒸箱的蒸笼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蒸箱的蒸笼。


背景技术: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烹饪食物时会用到各种厨房电器,其中电蒸箱作为用于蒸煮食物的厨房电器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时可拆卸的电蒸箱,蒸笼可以从主体上拆下,便于清洁,此类电蒸箱通常设置有主体和设于主体上的蒸笼,蒸笼上放置食物,主体上设置水泵和水箱可以方便地把水通过蒸汽发生器转化成蒸汽,蒸汽进入蒸笼中可以快速对内部食物进行蒸煮,蒸煮过程中蒸笼内部充满蒸汽时容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从蒸笼的侧壁或直接滴落到蒸笼底部,冷凝水通常只能通过蒸笼底部用于蒸汽通过的开孔流出蒸笼外,可能无法快速有效地把冷凝水排出,因此难免会在蒸笼底部集聚过多的冷凝水以致使食物被沾湿,影响蒸煮效果;另外也有部分蒸笼为了使蒸笼的可容纳更多食物进行同时蒸煮,会设置多层结构,部分通过简单叠放的多层壳体安装后难以保持稳定,容易出现整体提拿蒸笼时出现不稳的情况,甚至某部分发生倾倒,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蒸箱的蒸笼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包括蒸笼,所述的蒸笼可拆卸设于电蒸箱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笼设有底壳、顶盖以及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中壳,所述的顶盖、中壳、底壳从上到下依次组合使蒸笼内部形成腔体结构,所述的底壳设有弧形底面,所述的弧形底面为中央突起的弧面型结构,所述的弧形底面的上表面成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筋,弧形底面的表面设有多个贯通其上下的第一通气孔,弧形底面的外侧设有环绕其分布的多个疏水孔。

4、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筋为条形结构,支撑筋与支撑筋之间相互平行且设有相同间距,所述的第一通气孔分布设置在支撑筋与支撑筋之间的弧形底面上。

5、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筋顶面为水平结构,多个支撑筋的顶面位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

6、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蒸箱主体位于底壳下方设有蒸汽头,所述的第一通气孔均环绕设于弧形底面与蒸汽头位置垂直对应的部分外侧。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壳形成有的侧壁内侧设有连接弧形底面的侧底面,所述的侧底面从底壳的侧壁向弧形底面的一侧向下倾斜。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壳、中壳顶部的开口处均设有支撑隔板,所述的支撑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壳顶部开口处设有与支撑隔板大小对应的支撑槽,所述的支撑隔板设有向下凹陷的隔板槽,所述的中壳底部设有与隔板槽边缘匹配的限位部。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壳顶部外侧设有至少两个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提耳,所述的中壳顶部外侧对应第一提耳的位置设有第二提耳,所述的顶盖底部外侧对应第二提耳的位置设有第三提耳,所述的顶盖顶部设有把手。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三提耳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凸出的限位凸体,所述的第一提耳和第二提耳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凸体匹配的限位孔。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壳可正向嵌入底壳内,所述的顶盖可反向嵌入中壳内。

1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4、底壳设置有弧形底面使冷凝水顺利向外侧流动并通过疏水孔排出蒸笼,配合支撑筋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把冷凝水快速有效地排出,支撑筋顶部平面结构支撑食物或食物器皿,使之远离弧形底面一定的距离,避免食物或器皿被底壳底部的冷凝水沾湿而影响烹饪效果或体验;底壳侧壁与弧形底面还连接设有斜向疏水孔的侧底面,使底壳侧壁的冷凝水也能顺利流入疏水孔以排出蒸笼,进一步确保蒸笼底部不会积累过多的冷凝水;设有隔板槽的支撑隔板能分别配合顶盖、中壳、底壳进行稳定叠放,加上第三提耳上设置的限位凸体能与限位凸体配合,实现顶盖与中壳或底壳卡扣固定,保持蒸笼整体的组合稳定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包括蒸笼(100),所述的蒸笼(100)可拆卸设于电蒸箱主体(2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笼(100)设有底壳(110)、顶盖(120)以及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中壳(130),所述的顶盖(120)、中壳(130)、底壳(110)从上到下依次组合使蒸笼(100)内部形成腔体结构,所述的底壳(110)设有弧形底面(111),所述的弧形底面(111)为中央突起的弧面型结构,所述的弧形底面(111)的上表面成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筋(112),弧形底面(111)的表面设有多个贯通其上下的第一通气孔(113),弧形底面(111)的外侧设有环绕其分布的多个疏水孔(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筋(112)为条形结构,支撑筋(112)与支撑筋(112)之间相互平行且设有相同间距,所述的第一通气孔(113)分布设置在支撑筋(112)与支撑筋(112)之间的弧形底面(1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筋(112)顶面为水平结构,多个支撑筋(112)的顶面位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蒸箱主体(200)位于底壳(110)下方设有蒸汽头(210),所述的第一通气孔(113)均环绕设于弧形底面(111)与蒸汽头(210)位置垂直对应的部分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壳(110)形成有的侧壁内侧设有连接弧形底面(111)的侧底面(117),所述的侧底面(117)从底壳(110)的侧壁向弧形底面(111)的一侧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10)、中壳(130)顶部的开口处均设有支撑隔板(140),所述的支撑隔板(140)上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1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壳(110)顶部开口处设有与支撑隔板(140)大小对应的支撑槽(115),所述的支撑隔板(140)设有向下凹陷的隔板槽(116),所述的中壳(130)底部设有与隔板槽(116)边缘匹配的限位部(13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蒸箱的蒸笼,包括蒸笼,所述的蒸笼可拆卸设于电蒸箱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笼设有底壳、顶盖以及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中壳,所述的顶盖、中壳、底壳从上到下依次组合使蒸笼内部形成腔体结构,所述的底壳设有弧形底面,所述的弧形底面为中央突起的弧面型结构,所述的弧形底面的上表面成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筋,弧形底面的表面设有多个贯通其上下的第一通气孔,弧形底面的外侧设有环绕其分布的多个疏水孔;弧形底面使冷凝水顺利向外侧流动并通过疏水孔排出蒸笼,配合支撑筋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把冷凝水快速有效地排出,避免食物或器皿被底壳底部的冷凝水沾湿而影响烹饪效果或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王赫,肖俭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臻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