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附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8145发布日期:2023-06-02 01:5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附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附框,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附框。


背景技术:

1、建筑门窗用附框是指在安装门窗前在墙体洞口预先安装的结构框件,建筑门窗通过该框件与墙体相连,施工时在建筑预留的洞口内先安装附框,建筑进行二次抹灰收口,待土建装饰工程完成后,再进行门窗安装,这样相对地提高了门窗的安装质量。

2、目前附框多采用钢附框,但钢附框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钢附框耐蚀性能差,不能与建筑同寿命,甚至于比门窗的寿命还短;钢附框导热系数高,在墙体中形成了热桥,影响窗与墙体间的保温性能;钢附框线膨胀系数高于窗与墙体间的各种材料,导致膨胀伸缩后变形尺寸不一致,而形成裂缝,影响窗与墙体间的气密性,水密性,导致冷热对流,形成室内结露、结霜、结冰,影响保温性能等。

3、门窗整窗单元安装,建筑和门窗产业化生产对门窗安装以及所用的附框提出了更高和新的要求,而钢附框显然已不能满足新要求。

4、此时,以聚氨酯附框为代表的新型非金属附框应运而生,聚氨酯附框采用以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聚氨酯树脂为基材,将纤维及织物经压力注射聚氨酯树脂后,通过加热专用模具高温固化成型,经牵引机牵引拉挤工艺生产出表面光洁、尺寸稳定、强度高的拉挤工艺复合的异型材附框,是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和增强纤维构成的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一种复合结构体,由于树脂和纤维在性能上的“优势互补”,使其具有轻质高强、耐潮湿、耐腐蚀、抗老化、阻燃、绝热、绝缘、保温、隔声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低温作用下,仍能保持尺寸稳定性、工艺先进,在生产过程中不会造成公害。

5、聚氨酯附框一般通过金属固定片,达到与结构墙体连接的目的,但金属固定片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结构的不稳定性,施工步骤也较为复杂,十分影响聚氨酯附框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氨酯附框;该聚氨酯附框摈弃金属固定片连接结构墙体,令聚氨酯附框与结构墙体直接连接,不仅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精简了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氨酯附框,适于与结构墙体连接,所述聚氨酯附框上设置有适于与结构墙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3、所述聚氨酯附框包括方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方框体内部的金属角部支撑件;

4、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所述方框体以及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贯穿所述方框体以及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方框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ⅰ、底壁ⅰ、第二侧壁ⅰ和顶壁ⅰ,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ⅱ、底壁ⅱ、第二侧壁ⅱ和顶壁ⅱ;

6、所述第一连接孔依次贯穿所述顶壁ⅰ、所述顶壁ⅱ、所述底壁ⅱ以及所述底壁ⅰ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侧壁ⅰ、所述第一侧壁ⅱ、所述第二侧壁ⅱ以及所述第二侧壁ⅰ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7、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安装聚氨酯附框。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依次贯穿所述顶壁ⅰ、所述顶壁ⅱ、所述底壁ⅱ以及所述底壁ⅰ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9、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第一连接孔与结构墙体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顶壁ⅰ上的部分采用沉孔结构。

11、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将第一螺栓掩埋,避免突出,影响与门窗框的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侧壁ⅰ、所述第一侧壁ⅱ、所述第二侧壁ⅱ以及所述第二侧壁ⅰ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13、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第二连接孔与结构墙体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顶壁ⅰ的外侧粘接有预压膨胀密封胶带,所述预压膨胀密封胶带粘接有门窗框;所述第一侧壁ⅰ与所述门窗框螺纹连接。

15、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安装门窗框。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门窗框包括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设置有玻璃、第一胶条、硬质芯、第二胶条、内密封条以及外密封条;

17、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一胶条连接,所述第一胶条与所述硬质芯连接,所述硬质芯与所述第二胶条连接,所述第二胶条与所述第二边框连接;

18、所述内密封条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胶条、所述硬质芯和所述第二胶条分别连接,所述内密封条的顶部与两根所述外密封条合围成u型空间与所述玻璃连接。

19、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门窗框的组装。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第一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一胶条的底部、所述硬质芯的底部、所述第二胶条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边框的底部分别与所述预压膨胀密封胶带粘接。

21、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门窗框的安装。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第一边框连接有l型连接板,l型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23、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第一边框与聚氨酯附框的连接。

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的形状与方框体内腔的形状相适配。

25、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金属角部支撑件更加贴合方框体内腔,更好的提高支撑作用。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摈弃金属固定片连接结构墙体,令聚氨酯附框与结构墙体直接连接,不仅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精简了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聚氨酯附框,适于与结构墙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附框上设置有适于与结构墙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框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ⅰ、底壁ⅰ、第二侧壁ⅰ和顶壁ⅰ,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ⅱ、底壁ⅱ、第二侧壁ⅱ和顶壁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依次贯穿所述顶壁ⅰ、所述顶壁ⅱ、所述底壁ⅱ以及所述底壁ⅰ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顶壁ⅰ上的部分采用沉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侧壁ⅰ、所述第一侧壁ⅱ、所述第二侧壁ⅱ以及所述第二侧壁ⅰ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ⅰ的外侧粘接有预压膨胀密封胶带,所述预压膨胀密封胶带粘接有门窗框;所述第一侧壁ⅰ与所述门窗框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包括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设置有玻璃、第一胶条、硬质芯、第二胶条、内密封条以及外密封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一胶条的底部、所述硬质芯的底部、所述第二胶条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边框的底部分别与所述预压膨胀密封胶带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连接有l型连接板,l型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的形状与方框体内腔的形状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附框,属于附框技术领域,适于与结构墙体连接,所述聚氨酯附框上设置有适于与结构墙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聚氨酯附框包括方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方框体内部的金属角部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所述方框体以及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贯穿所述方框体以及所述金属角部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体螺纹连接。本技术摈弃金属固定片连接结构墙体,令聚氨酯附框与结构墙体直接连接,不仅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精简了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斌,吝淑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五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