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先排气后打开的微压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7333发布日期:2023-05-15 01:2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款先排气后打开的微压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具体涉及一款先排气后打开的微压锅。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夹钳式压力锅一般通过两夹钳将锅体和锅盖紧缩或解锁,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377158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一种锅盖,其通过盖体上旋钮带动两侧的夹板的相向移动以夹持锅体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定,盖体上旋钮的两侧分别安装安全阀、限压阀,通过限压阀使锅体内维持预定的气压,在限压阀损坏时通过安全阀保证安全,缺点在于,在开盖时锅体内仍保持有一定的气压,开盖的过程存在安全隐患,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2、本申请文件公开一款先排气后打开的微压锅,包括锅体、锅盖,所述锅盖的本体上设置安全阀、限压阀且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锅盖的本体腔内、旋钮两侧至少设置左拉板、右拉板,旋钮转动牵引左拉板、右拉板移动使锅盖与锅体锁定或解除锁定,

3、所述左拉板、右拉板端部设置插槽一且插槽一对应的旋钮周壁设置插柱,插柱的端部伸入插槽一且插槽一内预留供插柱随旋钮移动的活动空间;

4、所述安全阀为钢珠式安全阀,所述旋钮与安全阀的钢珠之间设置连杆,所述连杆位于锅盖本体的腔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旋钮的周壁为凹凸插接连接且另一端至少部分自安全阀的阀体上孔穿过并延伸至钢珠处,连杆与锅盖本体的腔壁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5、旋钮转动至连杆与旋钮脱离凹凸插接连接前的过程中,连杆移动并推动钢珠移位进行排气,复位弹簧拉伸或压缩,旋钮未通过插柱带动左拉板、右拉板移动;同向继续转动旋钮使连杆端部与旋钮脱离凹凸插接连接后,左拉板、右拉板受旋钮牵引移动与锅体解除锁定;旋钮复位,复位弹簧使连杆复位并与旋钮恢复凹凸插接连接。

6、本方案中改进结构,在旋钮与安全阀钢珠之间安置连杆,连杆端部与旋钮采用凹凸插接连接结构,旋钮与左右拉板通过插柱与插槽一形成连接,插槽一上预留有供插柱活动的空间,该结构下,如锅盖通过左右拉板锁定在锅体上,开盖时需转动旋钮,旋钮转动前期,连杆端部与旋钮未脱离凹凸插接前,该过程中旋钮的转动使连杆移动,连杆移动使其推动钢珠移位以排气,因插槽内预留与供插柱的活动空间,该过程中旋钮未牵引左右拉板移动;之后同向继续转动旋钮,连杆与旋钮脱离凹凸插接,连杆不随旋钮发生移动,此时旋钮通过插柱牵引左右拉板移动使其与锅体解除锁定,之后即可开盖;当锅盖盖上锅体后,复位旋钮,则复位弹簧促使连杆复位并与旋钮恢复凹凸插接连接结构,左右拉板将锅盖与锅体锁定。

7、该方案下转动旋钮排气,之后使移动左右拉板解除锅盖与锅体的锁定方可开盖,安全性提升。

8、进一步,所述锅盖本体的腔壁上纵向设置限位柱,对应的连杆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伸入限位槽内以导向连杆移动,限位柱与限位槽槽璧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9、该方案下,限位柱与限位槽配合,或者限位柱、限位槽与阀体上孔协同配合对连杆的移动进行导向,连杆的移动路径稳定,方便复位弹簧恢复连杆位置。

10、优选,所述连杆沿旋钮的径向方向设置。以限位柱、限位槽配合阀体上的孔结构导向连杆,使其仅做沿旋钮的径向位移,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11、进一步,所述旋钮的周壁上设置凹槽,所述连杆的端部插入所述凹槽内形成凹凸插接,所述连杆的端部或旋钮凹槽的槽璧为弧形或斜面状。该结构下,连杆与旋钮的复位及脱离更容易实现。

12、进一步,所述连杆的端部为槽状,所述钢珠下部的部分球面位于槽腔内。连杆与钢珠的凹槽式对接结构不影响安全阀的功能,且更好地推动钢珠移位。

13、进一步,所述左拉板、右拉板端部对应的锅体位置设置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插槽二以与对应的左拉板、右拉板端部插接配合,旋钮转动使左拉板、右拉板的端部插入或脱离手柄的插槽二。

14、与现有锅盖通过旋钮拉动左右拉板夹持锅体的形式不同,本方案中左、右拉板与锅体手柄的插槽形成插接配合,通过旋钮转动使左右拉板插入手柄的插槽使锅盖与锅体锁定,或脱离手柄的插槽解除锁定,锅盖与锅体锁定时的稳定性提升。

15、进一步,所述旋钮周壁上两侧位置纵向设置插柱,所述插柱插入对应左拉板、右拉板上成型的插槽一内。

16、进一步,所述安全阀、限压阀相对旋钮对称设置且自对应左拉板或右拉板上成型的孔处穿过,有助提高美观性。

17、进一步,所述旋钮下方的锅盖本体腔壁上设置球头柱塞,且球头柱塞对应的旋钮面上沿转动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供球头置入的槽,以球头柱塞对旋钮的转动提供适当的阻力,有助旋钮停留在预定位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改进锅盖的结构以及锅盖与锅体的配合结构,提高安全性及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款先排气后打开的微压锅,包括锅体、锅盖,所述锅盖的本体上设置安全阀、限压阀且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锅盖的本体腔内、旋钮两侧至少设置左拉板、右拉板,旋钮转动牵引左拉板、右拉板移动使锅盖与锅体锁定或解除锁定,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的腔壁上纵向设置限位柱,对应的连杆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伸入限位槽内以导向连杆移动,限位柱与限位槽槽璧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沿旋钮的径向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的周壁上设置凹槽,所述连杆的端部插入所述凹槽内形成凹凸插接,所述连杆的端部或旋钮凹槽的槽璧为弧形或斜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端部为槽状,所述钢珠下部的部分球面位于槽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拉板、右拉板端部对应的锅体位置设置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插槽二以与对应的左拉板、右拉板端部插接配合,旋钮转动使左拉板、右拉板的端部插入或脱离手柄的插槽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周壁上两侧位置纵向设置插柱,所述插柱插入对应左拉板、右拉板上成型的插槽一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限压阀相对旋钮对称设置且自对应左拉板或右拉板上成型的孔处穿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下方的锅盖本体腔壁上设置球头柱塞,且球头柱塞对应的旋钮面上沿转动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供球头置入的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款先排气后打开的微压锅,本方案中改进结构,在旋钮与安全阀钢珠之间安置连杆,连杆端部与旋钮采用凹凸插接连接结构,旋钮与左右拉板通过插柱与插槽一形成连接,插槽一上预留有供插柱活动的空间,该结构下,开盖时需转动旋钮,旋钮转动前期,连杆端部与旋钮未脱离凹凸插接前,连杆移动使其推动钢珠移位以排气,因插槽内预留与供插柱的活动空间,该过程中旋钮未牵引左右拉板移动;之后同向继续转动旋钮,连杆与旋钮脱离凹凸插接,连杆不随旋钮发生移动,此时旋钮通过插柱牵引左右拉板移动使其与锅体解除锁定,之后即可开盖,安全性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平,王重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鄞州泛木进出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