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2668发布日期:2023-09-17 02:0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尤其涉及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实木内开门窗开启部分的门窗下框附加一铝材,铝材上冲打排水孔,以实现开启排水的功能,但固定窗部分的窗框无法附加铝材,所以固定部分不能加工排水孔,如果固定部分密封胶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室内漏水。

2、如中国专利网站上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2300091u的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及窗框,在窗框下框1的内侧上表面设置一个自窗框左框到右框的贯通的防水围堰5,在该防水围堰与窗框下框的外侧之间形成一个储水槽4,储水槽4底部至窗框下框的外侧之间开有一组排水孔3,此方法虽然可以将较少的雨水排出,但是在雨量较多时,由于储水槽4较窄,排水孔3的排水量低于进水量时,雨水会直接溢出储水槽4,且由于只有单一的密封条9进行密封,极易导致雨水渗入室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的储水槽和排水孔较窄,使得排水量较低,且只有单一的密封条进行密封,当雨量较多时易导致雨水渗入室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包括窗框下框和开启窗扇,所述开启窗扇的上表面设置有用固定条固定的玻璃,所述玻璃的外侧四周与开启窗扇的内壁填充有密封胶,所述窗框下框的内侧上表面开设有呈倒梯形的蓄水槽,窗框下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装饰槽,所述装饰槽的内顶壁开设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槽的内底壁连通。

3、优选地,所述窗框下框的内侧表面与开启窗扇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突出部;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的四周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止雨水渗入的作用,第一密封条的突出部可为波浪形或锯齿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但并不限制此种形状,第一密封条对窗框下框的内侧表面与开启窗扇之间进行密封,并通过突出部配合进行多级密封,从而提高对雨水密封性,装饰槽起到对排水孔一端进行遮挡,提高美观性的作用。

5、优选地,所述开启窗扇的内侧表面与窗框下框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条与第三密封条;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条与第三密封条起到进一步对开启窗扇与窗框下框之间进行密封,从而避免雨水渗入室内的作用。

7、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8、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条与突出部的配合,起到增强窗框下框与开启窗扇之间密封性,从而减少雨水的渗入,并通过蓄水槽、排水孔和装饰槽,起到将部分渗入的雨水快速排出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包括窗框下框(1)和开启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窗扇(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固定条固定的玻璃(3),所述玻璃(3)的外侧四周与开启窗扇(2)的内壁填充有密封胶(4),所述窗框下框(1)的内侧上表面开设有呈倒梯形的蓄水槽(7),窗框下框(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装饰槽(5),所述装饰槽(5)的内顶壁开设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排水孔(6),所述排水孔(6)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槽(7)的内底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下框(1)的内侧表面与开启窗扇(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8),所述第一密封条(8)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突出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窗扇(2)的内侧表面与窗框下框(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条(10)与第三密封条(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包括窗框下框和开启窗扇,开启窗扇的上表面设置有用固定条固定的玻璃,玻璃的外侧四周与开启窗扇的内壁填充有密封胶,窗框下框的内侧上表面开设有呈倒梯形的蓄水槽,窗框下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装饰槽,装饰槽的内顶壁开设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排水孔,排水孔的一端与蓄水槽的内底壁连通。该防雨水倒灌的实木内开门窗及窗框,通过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条与突出部的配合,起到增强窗框下框与开启窗扇之间密封性,从而减少雨水的渗入,并通过蓄水槽、排水孔和装饰槽,起到将部分渗入的雨水快速排出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光,张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盾工程建材(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