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日夜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7482发布日期:2023-07-25 16:3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或载具用的折叠遮蔽帘,具体涉及可调节蜂巢帘。


背景技术:

1、蜂巢帘又名风琴帘,可使空气存储于帘的中空层,有助于被遮蔽物内保持恒温,并且拉绳隐藏在中空层,外观完美,使用起来比传统装置更加简单实用。现有的蜂巢帘多为仅能调整帘布底端上升或下降来调整遮避面积,无法满足市场上需要自由调节遮蔽面积,特别是遮蔽门、窗等靠下部分等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够调整帘布底部升降也能调整帘布顶部升降,从而满足不同遮蔽需求的蜂巢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包括上帘杆、下帘杆以及帘布,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上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上滑轨、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一绕线组件;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绕线组和第二绕线组,第一绕线组与上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一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第二绕线组固定于上帘杆容置腔内;还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该第一、第二拉绳缠绕于第一绕线组件且一端连接帘布上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绕线组件;下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下滑轨、第二收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第三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第三绕线组与下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还包括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该第三、第四拉绳缠绕于第二绕线组件且一端穿过帘布后固定于上帘杆内、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绕线组件。

3、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上帘杆和下帘杆设置的绕线组件、收线组件和拉绳的配合,上帘杆的拉绳控制帘布上端上升或下降,下帘杆的拉绳控制帘布下端上升或下降,可实现自由调整遮蔽上部、下部面积的目的,此外,将上下端的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帘杆和下帘杆,相比将拉绳均设置在同一帘杆容置腔内,增加了拉绳可设置空间,减少拉绳之间的相互摩擦,同时也减少控制帘布下端的拉绳伸缩距离,减少拉绳与帘杆等的摩擦,总体上降低拉绳的磨损。

4、进一步的,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二收线组件均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下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片轮和可利用弹片轮复位的收线轮,弹片轮和收线轮通过定位轴设置于上、下固定座之间。

5、更进一步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设置有定位孔,可用于固定定位轴,下固定座还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收线组件安装于容置腔内。

6、进一步的,第一收线组件为弹簧,其弹性力对应的重量与帘布的配重基本相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绕线组件相连。

7、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滑动座和上盖,滑动座和上盖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绕线轮,上盖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绕线组件与收线组件,上盖和滑动座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上盖和滑动座;第二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均包括底座、封盖,底座和封盖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绕线轮,底座和封盖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底座和封盖。

8、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滑动座下方均具有可供拉绳穿过的间隙。

9、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第四绕线组还设置有线架。

10、进一步的,帘布上端设置移动杆,帘布上端插接于移动杆安装腔内。

11、进一步的,移动杆设置有通孔可供拉绳穿过。



技术特征:

1.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帘杆、下帘杆以及帘布,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上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上滑轨、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一绕线组件;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绕线组和第二绕线组,第一绕线组与上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一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第二绕线组固定于上帘杆容置腔内;还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该第一、第二拉绳缠绕于第一绕线组件且一端连接帘布上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绕线组件;下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下滑轨、第二收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第三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第三绕线组与下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还包括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该第三、第四拉绳缠绕于第二绕线组件且一端穿过帘布后固定于上帘杆内、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绕线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二收线组件均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下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片轮和可利用所述弹片轮复位的收线轮,所述弹片轮和所述收线轮通过定位轴设置于上、下固定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固定座还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收线组件安装于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第一收线组件为弹簧,其弹性力对应的重量与帘布的配重相同,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滑动座和上盖,所述滑动座和上盖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绕线轮,所述上盖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绕线组件与收线组件,所述上盖和滑动座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上盖和滑动座;所述第二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均包括底座、封盖,所述底座和封盖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绕线轮,所述底座和封盖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底座和封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滑动座下方均具有可供拉绳穿过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第四绕线组还设置有线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上端设置移动杆,帘布上端插接于移动杆插接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设置有通孔可供拉绳穿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包括上帘杆、下帘杆以及帘布,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上帘杆容置腔设置控制帘布上端的第一高度控制组件,下帘杆容置腔设置控制帘布下端的第二高度控制组件,高度控制组件由绕线组件、收线组件、拉绳等组成。利用上帘杆和下帘杆设置的绕线组件、收线组件和拉绳的配合,可实现自由调整遮蔽上部、下部面积的目的,此外,将上下端的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帘杆和下帘杆,相比将拉绳均设置在同一帘杆容置腔内,增加了拉绳可设置空间,减少拉绳之间的相互摩擦,同时也减少控制帘布下端的拉绳伸缩距离,减少拉绳与帘杆等的摩擦,总体上降低拉绳的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谭宝国,谭伟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利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