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其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4911发布日期:2023-10-06 20:1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其锅盖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烹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其锅盖。


背景技术:

1、为满足人们对于各种烹饪场景的不同需求,使相关的家用电器品类推陈出新。产品从过去的帮你做饭的工具发展到如今教你做饭的智能化伙伴。目前,一部分厨艺不精、工作较忙的人群,对于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的家电产品越来越感兴趣,比如炒菜机、烹饪机、破壁机、智能电饭煲等产品。

2、虽然这类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烹饪的难题,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操作上还是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以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其锅盖,用以解决现有的烹饪设备在锅体内部的清洗上容易存在死角,时常须要重复清洗或靠人为手动清洗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包括锅体、锅盖、锅铲组件和控制模块。所述锅铲组件包括:锅铲,设置有搅拌铲和辅助铲,分别接触于所述锅体内相对二侧的壁面;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锅盖和所述锅铲之间,用以带动所述锅铲沿所述锅体的圆周方向转动,使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随所述锅铲于所述锅体内公转;传动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搅拌铲,用以带动所述搅拌铲沿所述圆周方向自转;以及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锅铲于所述锅体内上升至第一预定位置或下降至第二预定位置,其中所述辅助铲在所述第一预定位置与所述锅盖表面过盈配合,以及所述搅拌铲在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与所述锅体的底面过盈配合。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用以根据烹饪条件选择性的启动所述驱动装置和/或所述升降装置运动,以及适应性的控制所述锅铲的转速和/或升降速度。

3、可选地,所述锅铲还包括支架,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二端,所述辅助铲包括第一执行部和第二执行部,所述第一执行部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方向朝所述内壁面延伸,所述第二执行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执行部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并且朝所述底面延伸。

4、可选地,所述搅拌铲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和所述第二执行部部分重叠。

5、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机构和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锅铲之间,并且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锅铲转动。

6、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行星轮组和第二动力输出轴,所述行星轮组包括相啮合的太阳轮和行星轮,所述太阳轮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分别连接于所述行星轮和所述搅拌铲,用以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搅拌铲转动。

7、可选地,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搅拌铲,其中当所述锅铲下降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所述弹性件推抵所述搅拌铲抵紧于所述底面。

8、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凸轮、凸轮电机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的复位元件,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的顶端,并且具有近休止点和远休止点,所述凸轮电机电性连接于所述凸轮,用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其中当所述远休止点接触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锅铲下降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以及当所述近休止点接触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复位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一并带动所述锅铲上升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

9、可选地,所述复位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辅助铲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抵紧于所述锅盖表面。

10、可选地,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悬臂,所述悬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前端内,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盖体,并且于所述盖体的相对二侧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锅铲。

11、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以根据所述烹饪条件选择常规清洗模式或加强清洗模式,并根据所选择性的清洗模式控制所述转速和所述升降速度。

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包括锅体、锅盖、锅铲组件和控制模块。所述锅铲组件包括:锅铲,设置有搅拌铲和辅助铲;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锅铲转动,使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随所述锅铲于所述锅体内公转;传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搅拌铲自转;以及升降装置,用以带动所述锅铲于所述锅体内升降,其中当所述锅铲上升至所述锅盖的一侧,所述辅助铲与所述锅盖表面过盈配合,以及当所述锅铲朝所述锅体的底面下降时,所述搅拌铲与所述底面过盈配合。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用以根据烹饪条件选择性的启动所述驱动装置和/或所述升降装置运动,以及适应性的控制所述锅铲的转速和/或升降速度。

13、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悬臂和锅铲组件,所述悬臂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锅铲组件包括:锅铲,和所述悬臂分别位于所述盖体的相对二侧,所述锅铲设置有搅拌铲和辅助铲,且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的端缘分别对应于所述盖体的外沿;驱动装置,包括转动机构和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悬臂内,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锅铲之间,并且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锅铲转动,使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随所述锅铲相对于所述盖体公转;传动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搅拌铲,用以带动所述搅拌铲相对于所述盖体自转;以及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锅铲相对于所述盖体靠近或远离,其中当所述锅铲靠近所述盖体,所述辅助铲与所述盖体过盈配合。

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锅铲可以在锅体内进行公转和自转的清洁模式,可同时对锅体的内壁面和底面进行清洗。同时,锅铲还可以在锅体内进行升降,可以对锅盖的内表面和锅体的底面加强清洗。因此,本申请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具有360度无死角的清洁特性,确保设备的自清洁成效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锅盖、锅铲组件和控制模块,所述锅铲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铲包括搅拌铲和辅助铲,分别用以接触于所述锅体内相对二侧的所述壁面,且所述搅拌铲还用以在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清洗所述表面,所述辅助铲还用以在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清洗所述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物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铲组件还包括传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搅拌铲在所述锅体内自转,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在所述锅体内公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物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铲还包括支架,所述搅拌铲和所述辅助铲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二端,所述辅助铲包括第一执行部和第二执行部,所述第一执行部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方向朝所述壁面延伸,所述第二执行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执行部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并且朝所述底面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铲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和所述第二执行部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机构和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锅铲之间,并且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锅铲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行星轮组和第二动力输出轴,所述行星轮组包括相啮合的太阳轮和行星轮,所述太阳轮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分别连接于所述行星轮和所述搅拌铲,用以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搅拌铲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搅拌铲,其中当所述锅铲下降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所述弹性件推抵所述搅拌铲抵紧于所述底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凸轮、凸轮电机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的复位元件,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的顶端,并且具有近休止点和远休止点,所述凸轮电机电性连接于所述凸轮,用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其中当所述远休止点接触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锅铲下降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以及当所述近休止点接触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复位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一并带动所述锅铲上升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辅助铲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抵紧于所述锅盖表面。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悬臂,所述悬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前端内,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盖体,并且于所述盖体的相对二侧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锅铲。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以根据烹饪条件选择常规清洗模式或加强清洗模式,并根据所选择的清洗模式控制所述转速和所述升降速度。

13.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锅盖,其特征在于,适于配置在锅体上,所述锅盖包括盖体、悬臂和锅铲组件,所述悬臂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锅铲组件用以在清洗模式下刷洗所述锅体,所述锅铲组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包括锅体、锅盖、锅铲组件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用以驱动锅铲组件运动。锅铲组件包括锅铲、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升降装置。锅铲在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在锅体内公转和自转,并且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在锅体内升降,让锅铲可以在控制模块的驱动下,在锅体内实现对锅盖内表面和锅体底面和内壁面的360度全面快速的自清洁程序,满足用户需求,增进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龚恒,刘凯,任怀强,崔振民,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