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枕及其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02877发布日期:2023-11-16 17:0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智能枕及其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居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枕及其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智能枕的某些智能调节功能需要根据使用者所枕靠的枕区来自动开启或关闭,从而涉及到检测使用者所枕靠的枕区的问题。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在枕芯的不同枕区设置若干薄膜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枕芯各枕区的受压分布情况以检测使用者所枕靠的枕区,由于枕芯一体成型的设计,使用者枕靠在某枕区时也将对相邻枕区产生不能忽略的压力影响,再加之薄膜压力传感器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差,从而导致对使用者所枕靠枕区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枕及其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以解决传统的通过薄膜压力传感器检测使用者枕靠枕区的技术手段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2、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枕,包括枕芯和控制器,所述枕芯被划分为多个枕区,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空间,在所述枕芯处于常态及受压状态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均无遮挡,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发射红外激光,并接收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返回的红外激光,以检测所述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数据,所述控制器与各枕区容纳空间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连接,以接收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数据;

4、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率最大且大于第一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量最大且大于第二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7、进一步地,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两个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各枕区的两个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的平均值或较大值作为该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

8、进一步地,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两个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各枕区的两个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的平均值或较大值作为该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

9、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所述智能枕还包括包裹所述枕芯的枕套。

10、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为柱形,且竖直设置。

11、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枕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所述智能枕包括枕芯和控制器,所述枕芯被划分为多个枕区,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空间,在所述枕芯处于常态及受压状态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均无遮挡,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发射红外激光,并接收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返回的红外激光,所述控制器与各枕区容纳空间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12、各枕区容纳空间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各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数据;

13、所述控制器接收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数据,并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1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包括: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率最大且大于第一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15、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包括: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量最大且大于第二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16、与现有技术相比,当使用者枕靠在本发明提供的感应受压位置的智能枕上时,其所枕靠的枕区的高度产生明显压缩,导致该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也随之产生明显压缩,而其他枕区由于未受到明显压缩其内设的容纳空间的高度不会产生明显压缩,从而与使用者所枕靠的枕区的容纳空间产生明显的高度变化差异,从而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就能够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通过感应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能够辅助智能枕实现一些智能调节功能,例如智能调节使用者所枕靠枕区的枕高,智能开启使用者所枕靠枕区的按摩功能等。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枕,包括枕芯和控制器,所述枕芯被划分为多个枕区,其特征在于,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空间,在所述枕芯处于常态及受压状态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均无遮挡,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发射红外激光,并接收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返回的红外激光,以检测所述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数据,所述控制器与各枕区容纳空间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连接,以接收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率最大且大于第一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量最大且大于第二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两个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各枕区的两个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的平均值或较大值作为该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两个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各枕区的两个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的平均值或较大值作为该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所述智能枕还包括包裹所述枕芯的枕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为柱形,且竖直设置。

8.智能枕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所述智能枕包括枕芯和控制器,所述枕芯被划分为多个枕区,其特征在于,每个枕区内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空间,在所述枕芯处于常态及受压状态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均无遮挡,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发射红外激光,并接收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返回的红外激光,所述控制器与各枕区容纳空间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枕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包括: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率,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率最大且大于第一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枕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包括:计算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压缩量,并判定其容纳空间高度压缩量最大且大于第二阈值的枕区为头部所枕靠的枕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枕及其检测头部位置的方法,以解决传统的通过薄膜压力传感器检测使用者枕靠枕区的技术手段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该智能枕将枕芯划分为多个枕区,并在每个枕区中开设容纳空间以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以检测容纳空间的高度及其变化。当使用者枕靠在该智能枕上时,其所枕靠的枕区的高度产生明显压缩,导致该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也随之产生明显压缩,而其他枕区由于未受到明显压缩其内设的容纳空间的高度不会产生明显压缩,从而与使用者所枕靠的枕区的容纳空间产生明显的高度变化差异,从而根据各枕区容纳空间的高度变化差异就能够确定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通过感应使用者头部所枕靠的枕区,能够辅助智能枕实现一些智能调节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宋细彬,蒋佳峻,余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真元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