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0526发布日期:2023-06-18 00:3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门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门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装修产品的美观度及简约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门体作为装修中的一部分,尤其受到用户的重视。门体一般采用带有门框档条的结构,但是在与墙板和柜体等其它产品衔接时,无法做到整体的效果,与现有的很多装修风格无法融合,进而造成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2、现有技术中,门结构一般由门扇和门套组成,门套上设置有门档线,从而导致门扇的背面错台较多,美观度较低。同时,当门扇与门套安装距离不合适时,很难对其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门结构的安装便捷性较低。

3、因此,如何提高门结构的安装便捷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结构,以提高门结构的安装便捷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门结构,包括:

4、门扇;

5、第一门套,设置于门洞两侧的墙体上;所述第一门套包括主套和副套;所述门扇通过铰接件与所述主套铰接;所述副套包括立挺和l线;所述主套与所述立挺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挺的第二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l线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插接槽内形成有活动空间;所述l线的第二端与墙体连接。

6、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主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墙体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立挺的第一端通过榫接方式连接。

7、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侧与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述门扇的室外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8、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铰接件为隐形合页;所述隐形合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隐形合页的第二端与所述门扇连接。

9、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门扇向室外侧开启角度为θ,且0°<θ≤180°。

10、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立挺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用于减小所述门扇的振动。

11、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门扇的角部;所述立挺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磁吸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作用,以减小所述门扇的振动。

12、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l线包括第二固定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墙体上;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13、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加强部。

14、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为45mm~70mm。

15、可选地,在上述门结构中,还包括第二门套;所述第二门套设置于门洞顶部的墙体上,且与所述门扇抵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结构,通过将第一门套设置于门洞两侧的墙体上,且门扇通过铰接件与第一门套的主套铰接,以实现门扇的转动,且副套包括立挺和l线。其中,主套与立挺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立挺的第二端设置有插接槽,l线的第一端插接于插接槽内,l线的第二端与墙体连接,并且在插接槽内形成有活动空间,以调节立挺与门扇之间的距离。当立挺与门扇之间的距离较近时,可将立挺朝向远离门扇的方向移动;当立挺与门扇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可将立挺朝向靠近门扇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节门扇与第一门套之间的距离。由于l线与立挺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且主套与立挺可拆卸连接,以使第一门套的安装更加简单便捷,提高了门结构安装效率。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结构,通过设置主套和副套,且将门扇铰接于主套上,无需设置门档线,增加了门扇背面的美观度。在副套的立挺的第二端设置有插接槽,l线的第一端插接于插接槽内,且在插接槽内形成有活动空间,以方便调节立挺与门扇之间的距离。同时,主套与立挺的第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方便了第一门套的安装,进而提高了门结构的安装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101)包括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一固定部(1012);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与墙体(106)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与所述立挺(102)的第一端通过榫接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2)的外侧与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述门扇(200)的室外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为隐形合页(105);所述隐形合页(10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连接;所述隐形合页(105)的第二端与所述门扇(2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200)向室外侧开启角度为θ,且0°<θ≤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挺(102)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扇(200)之间设置有磁吸组件(104),所述磁吸组件(104)用于减小所述门扇(200)的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104)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门扇(200)的角部;所述立挺(102)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021),所述第二磁吸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021)内;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作用,以减小所述门扇(200)的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线(103)包括第二固定部(1033)和插接部(1032);所述第二固定部(1033)和所述插接部(103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31);所述第二固定部(1033)固定于墙体(106)上;所述插接部(1032)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02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032)上设置有加强部(10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031)的长度为45mm~7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门套(300);所述第二门套(300)设置于门洞顶部的墙体(106)上,且与所述门扇(200)抵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门结构,包括:门扇;第一门套,设置于门洞两侧的墙体上;第一门套包括主套和副套;门扇通过铰接件与主套铰接;副套包括立挺和L线;主套与立挺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立挺的第二端设置有插接槽;L线的第一端插接于插接槽内,且插接槽内形成有活动空间;L线的第二端与墙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门结构,通过设置主套和副套,且将门扇铰接于主套上,无需设置门档线,增加了门扇背面的美观度。在副套的立挺的第二端设置有插接槽,L线的第一端插接于插接槽内,且在插接槽内形成有活动空间,以方便调节立挺与门扇之间的距离。同时,主套与立挺的第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方便了第一门套的安装,进而提高了门结构的安装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丽,申晓磊,杜永杰,朱小祥,季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闼闼同创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