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包裹重力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1510发布日期:2023-08-27 15:2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包裹重力被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包裹重力被。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重力被大多数是在被子的上下面料层之间设有填充物后采用绗缝工艺制成,中间的填充物形成重力,使人们在睡觉时增加压力。但是人们在翻身时,被子容易甩到一边,使人的身体局部外露,造成人容易着凉和热量外泄。

2、因此,需要发明一种重力被,使被子的除去头部位置的三边边缘自然下沉,更加贴合床面与人体,形成一个微包裹状态,即使自然翻身,热量也不会外漏,有效保持人体的温度和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包裹重力被,该微包裹重力被可以在除去头部以外的三边增加重量,使得被子自然下垂,对人体起到微包裹的作用,使被子更加贴合床面与人体,形成一个微包裹状态,即使自然翻身,热量也不会外漏,有效保持人体的温度和热量,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包括被体,所述的被体除去头部位置以外的三边内侧分别缝合有条形布袋;

3、所述的被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面料层、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和底料层,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之间均匀设有重力球,所述面料层、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底料层采用绗缝固定,所述的重力球均匀分布在绗缝后的格子内。

4、优选的,所述的条形布袋包括上面层、上棉絮层、下棉絮层、下面层,各层边沿采用缝合固定,上棉絮层、下棉絮层之间均匀撒有重力球,所述的条形布袋在被体内部形成“u”型结构。

5、优选的,所述的重力球为远红外陶瓷球、电气石球、竹炭颗粒、负离子球、玻璃球、树脂球、麦饭石、石英砂、决明子或山楂子。

6、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分别为远红外棉和负离子棉。

7、优选的,所述的面料层和底料层均为蚕丝面料或水洗磨毛布。

8、优选的,所述的上面层和下面层为牛仔面料或无纺布。

9、优选的,所述的被体头部位置还缝合固定有保护层,保护层为矩形结构,包括三层,两侧为第一纯棉面料层,中间为第一涤纶面料层。

10、优选的,所述的被体相对头部位置的另一侧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处设有盖片,盖片边沿与矩形开口通过一圈拉链相连接,盖片结构与被体相同。

11、优选的,所述的被体四角分别设有一条系绳,系绳一端分别与被体固定连接,系绳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夹。

12、优选的,所述的被体腹部位置处设有方形布片,方形布片其中三条边与被体缝合固定,形成一个侧开口的储物空间;

13、所述的方形布片包括靠近身体的第二纯棉面料层和内侧的第二涤纶面料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作微包裹重力被时将重力球放置于条形布袋中,可以有效固定重力球的位置,同时可将重力球的条形布袋置于被子的边缘的任意位置,制作更方便、灵活。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条形布袋的设置,可以在被体左右侧面和脚部位置起到使被体下沉作用,防止翻身过程中被子漏风,滑落的现象。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棉絮层和第二棉絮层分别为远红外棉和负离子棉,使用时,可以不断释放远红外和负离子,促进人体健康,利于睡眠,增加了重力被的功能。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条形布袋中远红外陶瓷球的设置,远红外陶瓷球可发射远红外线,增强温感效果,利于睡眠。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层的设置,可以对面部皮肤与被体起到间隔作用,避免面部与被体直接接触,对被体起到保护作用,后期可以拆下保护层清洗,重复利用。

20、6.本实用新型通过矩形开口、盖片与拉链的设置,使用时,如果夜间比较热,可以通过拉链将盖片取下,使得被体开设一个窗口,起到透气作用。

21、7.本实用新型通过被体四角系绳与固定夹的设置,休息时可以将固定夹与褥子夹持固定,进一步对被体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热量外泄。

22、8.本实用新型通过方形布片与被体形成的储物空间,可以放置暖手宝,在使用者腹部不适时能够对腹部起到加热保暖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包括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除去头部位置以外的三边内侧分别缝合有条形布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布袋包括上面层、上棉絮层、下棉絮层和下面层,各层边沿采用缝合固定,上棉絮层、下棉絮层之间均匀撒有重力球,所述的条形布袋在被体内部形成“u”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球为远红外陶瓷球、电气石球、竹炭颗粒、负离子球、玻璃球、树脂球、麦饭石、石英砂、决明子或山楂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分别为远红外棉和负离子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层和底料层均为蚕丝面料或水洗磨毛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面层和下面层为牛仔面料或无纺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头部位置还缝合固定有保护层,保护层为矩形结构,包括三层,两侧为第一纯棉面料层,中间为第一涤纶面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相对头部位置的另一侧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处设有盖片,盖片边沿与矩形开口通过一圈拉链相连接,盖片结构与被体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四角分别设有一条系绳,系绳一端分别与被体固定连接,系绳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腹部位置处设有方形布片,方形布片其中三条边与被体缝合固定,形成一个侧开口的储物空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包裹重力被,包括被体,所述的被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面料层、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和底料层,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之间均匀设有重力球,所述的面料层、第一棉絮层、第二棉絮层和底料层采用绗缝固定,所述的重力球均匀分布在绗缝后的格子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微包裹重力被在除去头部以外的三边增加重量,使得被子自然下垂,对人体起到微包裹的作用,使被子更加贴合床面与人体,形成一个微包裹状态,即使自然翻身,热量也不会外漏,有效保持人体的温度和热量;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适于多个年龄段的人群。

技术研发人员:付晓东,杨晨龙,孙宗霞,张红俊,辛月,车荣荣,孙明,丁秀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康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