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底坑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4693发布日期:2023-08-09 23: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电梯底坑爬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梯子相关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底坑爬梯。


背景技术:

1、电梯底坑爬梯,通常放置在底坑井道内,并位于地坎的下方,用作维保修缮的工作人员进入底坑井道的一种梯子。

2、目前,现有的电梯底坑爬梯通常设置为直梯结构或者折叠梯结构,当爬梯设置为直梯结构时,该爬梯需要安装在底坑井道侧面的墙壁上其会占用井道侧壁较多的空间,影响电梯部件的布置,导致底坑井道尺寸需要加大,从而影响了底坑井道土建的利用率;而当爬梯设置为折叠梯结构时,该爬梯会采用折叠的方式放置在底坑地面上时,其会影响电梯底坑避险空间的设计和缓冲器的布局,设计难度大,而且底坑地面潮湿容易生锈,爬梯需要用防锈材料,成本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梯底坑爬梯。

2、一种电梯底坑爬梯,所述电梯底坑爬梯包括:

3、爬梯,包括第一梯体及第二梯体,所述第二梯体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梯体上,且所述爬梯包括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在所述伸展状态中,所述第二梯体从所述第一梯体上伸出并定位至所述第一梯体上,在所述收缩状态中,所述第二梯体缩回至所述第一梯体;

4、固定支架,安装至底坑井道的井道壁上,用于承载处于收缩状态中的爬梯,以使所述爬梯平行于所述井道壁设置。

5、在本申请中,第二梯体可伸缩地安装于第一梯体上,使得该爬梯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切换状态,这样能够减少该爬梯未使用时的高度,使得该电梯底坑爬梯能够放置在底坑井道的厅门地坎的下侧,以减少对底坑井道尺寸的影响,并满足底坑井道内使用的使用需求。

6、所述电梯底坑爬梯还包括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爬梯脱离所述固定支架并产生反馈信号,以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的结构设置,并用检测传感器产生的反馈信号来控制电梯停止运行,这样能够确保爬梯使用时该电梯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进而对借助该电梯底坑爬梯进入底坑井道内的工作人员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检测传感器能够与所述第一梯体配合,以产生所述反馈信号。

9、可以理解的是,将检测传感器安装至固定支架上,这样具体实现该检测传感器在该电梯底坑爬梯中的装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上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一梯体上设有匹配于所述斜槽的支撑横杆,且所述支撑横杆能够由所述斜槽的开口卡入至所述斜槽内,以将所述第一梯体悬挂至所述固定支架上;

11、其中,所述第一梯体能够通过支撑横杆与所述检测传感器配合。

1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该爬梯具体以悬挂的方式安装至固定支架上,并利用爬梯在固定支架上的安装来实现其与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配合,以便于检测传感器对爬梯是否安装至固定支架的检测。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底坑爬梯还包括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爬梯连接,以限制所述爬梯脱离所述底坑井道。

14、可以理解的是,用第一连接绳限制爬梯脱离底坑井道,这样能够防止该电梯底坑爬梯被拿到底坑井道外使用,起到避免丢失的作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梯体包括两根第一竖杆及多根第一横杆,多根所述第一横杆沿着所述第一竖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根所述第一横杆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竖杆连接;

16、及,所述第二梯体包括两根第二竖杆及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竖杆连接,两根所述第二竖杆与两根所述第一竖杆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竖杆能够沿着所述第一竖杆的长度方向插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杆内,以使所述第二梯体能够作相对所述第一梯体的伸缩运动。

1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这样具体实现该第一梯体及第二梯体的结构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两根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一竖杆上安装有支撑板,

19、在所述第二竖杆的带动下所述第二横杆能够抵碰所述支撑板,以对缩回至所述第一竖杆内的第二竖杆进行限位。

2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这样具体实现对第二竖杆在第一竖杆内缩回时的限位,使得该第二竖杆能够尽可能多地缩回至第一竖杆内,进而起到进一步降低该爬梯未使用时的高度的作用。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梯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作用于所述第一竖杆及所述第二竖杆,以将从所述第一竖杆上伸出的第二竖杆锁定至所述第一竖杆上。

22、可以理解的是,用定位件实现对第二竖杆在第一竖杆上的锁定,这样具体实现对第二竖杆伸出第一竖杆后的定位,具有简化结构,便于将第二竖杆定位至第一竖杆上的作用。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竖杆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24、所述定位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内,以将所述第二竖杆锁定至所述第一竖杆上。

25、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件穿过第一竖杆上第一通孔并插入至第二竖杆的第二通孔内,这样具体实现该定位件对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锁定。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梯还包括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梯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定位件限位至所述第一梯体上。

27、可以理解的是,用第二连接绳将定位件限位至第一梯体上,这样能够防止定位件脱离第一梯体,进而具有防止定位件丢失的作用。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申请请求保护的电梯底坑爬梯,第二梯体可伸缩地安装于第一梯体上,使得该爬梯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切换状态,这样能够减少该爬梯未使用时的高度,使得该电梯底坑爬梯能够放置在底坑井道的厅门地坎的下侧,以减少对底坑井道尺寸的影响,并满足底坑井道内使用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底坑爬梯(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底坑爬梯(100)还包括检测传感器(30),所述检测传感器(30)能够检测所述爬梯(10)脱离所述固定支架(20)并产生反馈信号,以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30)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20)上,且所述检测传感器(30)能够与所述第一梯体(11)配合,以产生所述反馈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0)上开设有斜槽(21),所述斜槽(21)上形成有开口(211),所述第一梯体(11)上设有匹配于所述斜槽(21)的支撑横杆(114),且所述支撑横杆(114)能够由所述斜槽(21)的开口(211)卡入至所述斜槽(21)内,以将所述第一梯体(11)悬挂至所述固定支架(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底坑爬梯(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绳(40),所述第一连接绳(4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20)上,所述第一连接绳(40)的另一端与所述爬梯(10)连接,以限制所述爬梯(10)脱离所述底坑井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体(11)包括两根第一竖杆(111)及多根第一横杆(112),多根所述第一横杆(112)沿着所述第一竖杆(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根所述第一横杆(112)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竖杆(1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122)设置于两根所述第二竖杆(121)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一竖杆(111)上安装有支撑板(1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0)还包括定位件(13),所述定位件(13)能够同时作用于所述第一竖杆(111)及所述第二竖杆(121),以将从所述第一竖杆(111)上伸出的第二竖杆(121)锁定至所述第一竖杆(1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1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所述第二竖杆(12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11),所述第二通孔(1211)与所述第一通孔(1111)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0)还包括第二连接绳(14),所述第二连接绳(14)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梯体(11)上,所述第二连接绳(14)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13)连接,以将所述定位件(13)限位至所述第一梯体(1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电梯底坑爬梯,包括爬梯及固定支架,爬梯包括第一梯体及第二梯体,第二梯体可伸缩地安装于第一梯体上,且爬梯包括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在伸展状态中,第二梯体从第一梯体上伸出并定位至第一梯体上,在收缩状态中,第二梯体缩回至第一梯体;固定支架安装至底坑井道的井道壁上,用于承载处于收缩状态中的爬梯,以使爬梯平行于井道壁设置。本技术的爬梯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切换状态,这样能够减少该爬梯未使用时的高度,使得该电梯底坑爬梯能够放置在底坑井道的厅门地坎的下侧,以减少对底坑井道尺寸的影响,并满足底坑井道内使用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林圣箫,胡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优迈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