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是一种学步车,属于学步车。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通常设有上下支架和两者之间的壳主体组成,但现有的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外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侧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下支架的两侧杆与限位块经常相互碰撞受力导致使用寿命短;有的以设有向内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中间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调节时下支架的两侧杆需要相互拉近、向外拉出、上下调节、推入定位槽内定位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不便。
2、中国专利号cn208160471u公开了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及一种学步车,通过第一槽、第二槽以及第三槽的设计,简化了学步车高度调节的步骤,但该设计高度调节需要对多组上支架以及下支架依次进行调节,且调节过程中单一调节的稳定性较差,实用性较低,现在急需一种学步车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学步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调整顶板以及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学步车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用性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学步车,包括底板、顶板、万向轮、限位套件、连接杆、移动座、驱动缸、储液缸以及移动柱,所述底板下端面等规格安装有多组万向轮,所述底板上端面安装有限位套件,所述限位套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限位套件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安装有储液缸,所述储液缸上端面设置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上端面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内部移动设置有移动柱。
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座下端面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移动座内部通过第一管道与储液缸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内部设置有截止阀。
4、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座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移动座内部通过第二管道与驱动缸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5、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缸上端面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储液缸内部通过第三管道与驱动缸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柱下端面安装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沿移动座内壁紧密滑动。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缸内部移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右端面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环形侧面套装有复位弹簧。
8、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缸内部倒有传动油,所述储液缸内部设置有随动板,所述随动板沿储液缸内壁紧密滑动。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件等规格设置有五组,所述限位套件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限位套件内壁紧密滑动,所述限位柱上端与顶板下端面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等规格设置有六组,所述移动柱外表面通过连接杆与限位柱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柱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学步车,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驱动杆、活塞板、活塞缸、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使用人员向内按压驱动杆,驱动杆带动活塞板沿驱动缸内壁向内移动,此时第一单向阀导通,第二单向阀截止,活塞板将驱动缸内部的传动油通过第二管道传输到移动座内部,并带动承托板的高度上升,承托板带动移动柱向上移动,移动柱通过连接杆带动限位柱共同移动,从而抬升顶板的高度。
1.一种学步车,包括底板、顶板、万向轮、限位套件、连接杆、移动座、驱动缸、储液缸以及移动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端面等规格安装有多组万向轮,所述底板上端面安装有限位套件,所述限位套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限位套件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安装有储液缸,所述储液缸上端面设置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上端面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内部移动设置有移动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下端面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移动座内部通过第一管道与储液缸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内部设置有截止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移动座内部通过第二管道与驱动缸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缸上端面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储液缸内部通过第三管道与驱动缸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下端面安装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沿移动座内壁紧密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内部移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右端面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环形侧面套装有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缸内部倒有传动油,所述储液缸内部设置有随动板,所述随动板沿储液缸内壁紧密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件等规格设置有五组,所述限位套件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限位套件内壁紧密滑动,所述限位柱上端与顶板下端面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等规格设置有六组,所述移动柱外表面通过连接杆与限位柱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柱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