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7050发布日期:2023-07-18 20:2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风窗,具体是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


背景技术:

1、方舱在设计处为了考虑到搭建和拆卸的方便性,整体构造采用模块化设计,但市面上常见的方舱通风窗,大都是通过在方舱墙壁开孔然后使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这也使得传统的通风窗安装和拆卸不够便捷,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外侧壁设置有固定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板,两组所述压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转轴和连接套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右侧设置在转轴的外侧壁,所述扭簧的左侧设置在连接套的内侧壁,所述限位机构位于压板的外侧壁且与压板相配合。

3、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框,所述第一限位框的后侧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限位框的后侧均匀贯穿开设有两组避让槽,所述连接套和压板均位于避让槽内。

4、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框,所述窗框的后侧均匀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通孔相对齐,所述连接套均匀设置在窗框的后侧。

5、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孔相螺接。

6、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两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把手。

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框和第二限位框的长宽高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框、窗框和第二限位框的内侧壁长宽高尺寸均相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安装装置时,先将螺栓拆卸然后将第一限位框与窗框进行分离,接着向外翻转压板,将窗框安装在方舱的窗槽内,通过第二限位框对窗框的前侧进行限位,然后松开压板,通过扭簧带动压板进行复位,通过扭簧的回弹力带动压板对窗框的后侧进行限位,以此可以快速将窗框固定在方舱的窗槽内,以此便可通过一人快速完成对装置的安装,减少方舱组装和拆卸的劳动量;

10、将第一限位框安装在窗框的后侧,通过螺栓将第一限位框固定在窗框的后侧,并通过第一限位框对窗框的后侧进行最终的限位固定,以此可以进一步保证装置安装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包括窗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3)的外侧壁设置有固定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板(13),两组所述压板(1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轴(1),所述转轴(1)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套(12),所述转轴(1)和连接套(12)之间设置有扭簧(11),所述扭簧(11)的右侧设置在转轴(1)的外侧壁,所述扭簧(11)的左侧设置在连接套(12)的内侧壁,所述限位机构位于压板(13)的外侧壁且与压板(13)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框(2),所述第一限位框(2)的后侧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限位框(2)的后侧均匀贯穿开设有两组避让槽,所述连接套(12)和压板(13)均位于避让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3)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框(31),所述窗框(3)的后侧均匀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通孔相对齐,所述连接套(12)均匀设置在窗框(3)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栓(4),所述螺栓(4)与螺纹孔相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3)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两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玻璃窗(5),所述玻璃窗(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把手(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框(2)和第二限位框(31)的长宽高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框(2)、窗框(3)和第二限位框(31)的内侧壁长宽高尺寸均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通风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本技术用于方舱侧壁的通风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外侧壁设置有固定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板,两组所述压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转轴和连接套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右侧设置在转轴的外侧壁,所述扭簧的左侧设置在连接套的内侧壁,所述限位机构位于压板的外侧壁且与压板相配合,安装装置时,通过扭簧带动压板进行复位,通过扭簧的回弹力带动压板对窗框的后侧进行限位,以此可以快速将窗框固定在方舱的窗槽内,以此便可通过一人快速完成对装置的安装,减少方舱组装和拆卸的劳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徐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捷祥车辆厢舱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