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1290发布日期:2023-11-29 19:3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


背景技术:

1、公共建筑一般处于人流量比较多的位置,所用门的频次也比较多,所用的门一般比较高大沉重,这种门通常用作政府、医院、银行酒店等等建筑的大门。

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门一般底部会与地面留一道门缝,避免门因为抵接在地面上给人造成开合阻力,由于门越高大越沉重,门四周与门框之间的门缝宽度也越宽。

3、在秋冬季节,冷风会从门缝中灌入室内,导致室内的温度降低,使室内的人感到寒冷,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公共建筑用防风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可以解决冷风从门缝中灌入室内,导致室内的温度降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包括门框1、门扇一2和门扇二3,所述门扇一2和门扇二3与门框1可转动连接;所述门扇一2靠近所述门扇二3的一侧内部安装有挡风板一4;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的下端内部均安装有挡风板二5;所述挡风板一4朝向所述门扇二3移动并堵住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之间的门缝;两块所述挡风板二5向下移动并堵住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与所述门框1之间的门缝。

4、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一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杆41;所述推动杆41远离挡风板一4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杆42;所述滑动杆42远离推动杆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移动块43。

5、进一步的,所述门扇一2靠近门扇二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挡板槽21;所述挡风板一4安装在所述第一挡板槽21内。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槽21的一侧自内而外开设有第一滑槽211;所述滑动杆42在所述第一滑槽211内移动;所述第一滑槽2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块2111;所述第一滑槽211和所述滑动杆42的位置对应。

7、进一步的,所述门扇二3靠近所述门扇一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挡板槽31;所述第二挡板槽3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挡风板一4的宽度。

8、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二5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51;所述第二滑槽51的内部安装有滑块52;所述滑块52上安装有l形滑杆53;所述l形滑杆53远离所述第二滑槽5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块54。

9、进一步的,所述门扇一2的下端开设有第三挡板槽22和第一矩形槽23;所述第三挡板槽22与所述第一矩形槽23连通;所述门扇二3的下端开设有第四挡板槽32和第二矩形槽33;所述第四挡板槽32与所述第二矩形槽33连通;所述挡风板二5安装在所述第三挡板槽22和所述第四挡板槽32内。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槽23自内而外开设有第一l形滑槽231;所述第二矩形槽33自内而外开设有第二l形滑槽331;所述第一l形滑槽231与所述第二l形滑槽331相互对称;所述l形滑杆53的水平部分在所述第一l形滑槽231与所述第二l形滑槽331内滑动;所述第一l形滑槽231的水平部分设置有第二卡块2311;所述第二l形滑槽331的水平部分设置有第三卡块3311。

11、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一4靠近所述门扇二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橡胶条44;所述挡风板二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橡胶条55。

12、进一步的,所述门框1包括侧边框11、上边框12和下边框13,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分别与所述门框1的两侧所述侧边框1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门扇一2和门扇二3与上边框1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彼此相适配的凹槽,使得门扇一2和门扇二3与上边框12凹凸抵接;所述上边框12靠近所述门扇一2和门扇二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橡胶条121。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挡风板一和挡风板二将门扇一与门扇二之间的缝隙、门扇一和门扇二与下边框之间的缝隙堵住,解决了冷风从门缝中灌入室内,导致室内的温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包括门框(1)、门扇一(2)和门扇二(3),所述门扇一(2)和门扇二(3)与门框(1)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一(2)靠近所述门扇二(3)的一侧内部安装有挡风板一(4);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的下端内部均安装有挡风板二(5);所述挡风板一(4)朝向所述门扇二(3)移动并堵住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之间的门缝;两块所述挡风板二(5)向下移动并堵住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与所述门框(1)之间的门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一(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杆(41);所述推动杆(41)远离挡风板一(4)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杆(42);所述滑动杆(42)远离推动杆(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移动块(4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一(2)靠近门扇二(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挡板槽(21);所述挡风板一(4)安装在所述第一挡板槽(2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槽(21)的一侧自内而外开设有第一滑槽(211);所述滑动杆(42)在所述第一滑槽(211)内移动;所述第一滑槽(2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块(2111);所述第一滑槽(211)和所述滑动杆(42)的位置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二(3)靠近所述门扇一(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挡板槽(31);所述第二挡板槽(3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挡风板一(4)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二(5)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51);所述第二滑槽(51)的内部安装有滑块(52);所述滑块(52)上安装有l形滑杆(53);所述l形滑杆(53)远离所述第二滑槽(5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块(5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一(2)的下端开设有第三挡板槽(22)和第一矩形槽(23);所述第三挡板槽(22)与所述第一矩形槽(23)连通;所述门扇二(3)的下端开设有第四挡板槽(32)和第二矩形槽(33);所述第四挡板槽(32)与所述第二矩形槽(33)连通;所述挡风板二(5)安装在所述第三挡板槽(22)和所述第四挡板槽(32)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槽(23)自内而外开设有第一l形滑槽(231);所述第二矩形槽(33)自内而外开设有第二l形滑槽(331);所述第一l形滑槽(231)与所述第二l形滑槽(331)相互对称;所述l形滑杆(53)的水平部分在所述第一l形滑槽(231)与所述第二l形滑槽(331)内滑动;所述第一l形滑槽(231)的水平部分设置有第二卡块(2311);所述第二l形滑槽(331)的水平部分设置有第三卡块(33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一(4)靠近所述门扇二(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橡胶条(44);所述挡风板二(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橡胶条(5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包括侧边框(11)、上边框(12)和下边框(13),所述门扇一(2)和所述门扇二(3)分别与所述门框(1)的两侧所述侧边框(1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门扇一(2)和门扇二(3)与上边框(1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彼此相适配的凹槽,使得门扇一(2)和门扇二(3)与上边框(12)凹凸抵接;所述上边框(12)靠近所述门扇一(2)和门扇二(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橡胶条(1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公建防风门,包括门框、门扇一和门扇二,所述门框包括侧边框、上边框和下边框,所述门扇一和所述门扇二分别与所述门框的两侧所述侧边框转动连接。所述门扇一靠近所述门扇二的一侧内部安装有挡风板一。所述门扇一和所述门扇二的下端内部均安装有挡风板二。所述挡风板一朝向所述门扇二移动并堵住所述门扇一和所述门扇二之间的门缝。两块所述挡风板二向下移动并堵住所述门扇一和所述门扇二与所述门框之间的门缝。本技术通过挡风板一和挡风板二将门扇一与门扇二之间的缝隙、门扇一和门扇二与下边框之间的缝隙堵住,解决了冷风从门缝中灌入室内,导致室内的温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桑成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商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