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擦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9087发布日期:2023-08-18 05:3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擦窗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清洁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形擦窗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入住了高层商品房。但是如何对高层窗户进行清洁成了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擦窗器应用而生。擦窗器由外擦体和内擦体组成,外擦体能够用于清洁窗户玻璃外侧,内擦体能够用于清洁窗户玻璃内侧。外擦体与内擦体内均设有磁体,因此外擦体与内擦体之间能够相互吸附。这样外擦体内擦体外擦体与内擦体分别位于玻璃的两侧时,由于相互吸引(外擦体与内擦体之间的距离越近,磁力越强。若内擦体距离外擦体较远,外擦体容易掉落),位于窗户外的外擦体不会掉落。这样操作者在房间内通过改变内擦体的位置,相对应的外擦体内擦体也会跟着移动,也就是说,内擦体不仅仅起到了清洁玻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外擦体的控制作用。外擦体以及内擦体与玻璃接触的地方均设有清洁布料,这样人们只要通过控制内擦体就能实现对高层玻璃的清洁。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8635899u]公开了一种柔性擦窗器,包括具有外壳体的外擦体和具有内壳体的内擦体,所述外壳体和/或所述内壳体均包括至少两段壳体组件,且相邻两段的所述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柔性连接,所有所述壳体组件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磁体,相邻两段的所述壳体组件之间设有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连接管一、连接管二和销轴,所述连接管一与一个所述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二与另一个所述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一和所述连接管二上。该擦窗器虽然能够实现擦拭弧形玻璃时在具有弧度的地方,外擦体与内擦体能够有效贴附在玻璃两侧进行对玻璃进行清洁,但是在擦窗时存在销轴脱出从而使壳体组件之间散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壳体组件之间连接稳固的可变形擦窗器。

2、一种可变形擦窗器,包括具有外壳体的外擦体和具有内壳体的内擦体,所述外擦体和所述内擦体通过磁性相连,所述外壳体和/或内壳体均包括至少两段壳体组件,在相邻两段的壳体组件中,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之间具有空隙,其中一个壳体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外侧开口,所述外侧开口与位于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内的转轴放置腔相互连通,所述转轴放置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一侧设有转轴连接条,且所述转轴连接条通过所述外侧开口与所述转轴侧面相连。

3、将转轴内置于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内的转轴放置腔中,且另外一个壳体组件通过转轴连接条经过外侧开口后与转轴相连,从而不但实现了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之间的相互转动,且转轴被限制在转轴放置腔中不易脱落。

4、优选地,所述另外一个壳体组件、所述转轴连接条和所述转轴一体成型。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结构,另外一个壳体组件、转轴连接条和转轴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能够节省一个转轴的单独成型模具,从而节约了制造成本。

5、优选地,所述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应连接的第一上壳体和第一下壳体,所述第一上壳体的下侧设有上弧形槽,所述第一下壳体的上侧设有下弧形槽;当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相互对应连接后,所述上弧形槽和所述下弧形槽相互拼合形成所述转轴放置腔。安装的时候,先将转轴放置在下弧形槽中,再将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相互对应连接,从而只需要两步就能够完成相邻壳体组件之间的安装。

6、优选地,所述转轴连接条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外侧开口的一端。擦窗的时候,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在转轴的轴向上不会产生相对位移,相对于会产生相对位移的方式更加容易控制。

7、优选地,所述外侧开口呈外侧大内侧小的喇叭形。喇叭形设置的外侧开口为转轴转动带动的转轴连接条转动提供了转动空间。

8、优选地,通过所述外侧开口部分的所述转轴连接条在所述外侧开口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外侧开口的喇叭形内侧截面积,所述转轴在所述外侧开口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外侧开口的喇叭形内侧截面积。通过上述限制,转轴不会从外侧开口处脱离。

9、优选地,所述内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外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数量相同。

10、优选地,所述内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位于中间的壳体组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外侧开口,剩下两个壳体组件靠近位于中间的壳体组件的一侧设有转轴连接条。安装的时候,先将转轴分别放置在两侧的下弧形槽中,再将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相互对应连接,从而对于三个壳体组件的连接,只需要三步就能够完成,步骤简单。

11、优选地,位于中间的壳体组件的外侧具有把手。不但可以在擦窗时通过握持把手来操作,而且可以在将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相互对应连接时通过握持把手来操作。

12、优选地,所述另外一个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应连接的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所述转轴连接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体一侧或所述第二下壳体一侧。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变形擦窗器的优点在于:

14、1.将转轴内置于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内的转轴放置腔中,且另外一个壳体组件通过转轴连接条经过外侧开口后与转轴相连,从而不但实现了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之间的相互转动,且转轴被限制在转轴放置腔中不易脱落。

15、2.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结构,另外一个壳体组件、转轴连接条和转轴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能够节省一个转轴的单独成型模具,从而节约了制造成本。

16、3.安装的时候,先将转轴放置在下弧形槽中,再将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相互对应连接,从而只需要两步就能够完成相邻壳体组件之间的安装。

17、4.喇叭形设置的外侧开口为转轴转动带动的转轴连接条转动提供了转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形擦窗器,包括具有外壳体的外擦体和具有内壳体的内擦体,所述外擦体和所述内擦体通过磁性相连,所述外壳体和/或内壳体均包括至少两段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段的壳体组件中,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之间具有空隙,其中一个壳体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外侧开口,所述外侧开口与位于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内的转轴放置腔相互连通,所述转轴放置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一侧设有转轴连接条,且所述转轴连接条通过所述外侧开口与所述转轴侧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一个壳体组件、所述转轴连接条和所述转轴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应连接的第一上壳体和第一下壳体,所述第一上壳体的下侧设有上弧形槽,所述第一下壳体的上侧设有下弧形槽;当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相互对应连接后,所述上弧形槽和所述下弧形槽相互拼合形成所述转轴放置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连接条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外侧开口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开口呈外侧大内侧小的喇叭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外侧开口部分的所述转轴连接条在所述外侧开口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外侧开口的喇叭形内侧截面积,所述转轴在所述外侧开口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外侧开口的喇叭形内侧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外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数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位于中间的壳体组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外侧开口,剩下两个壳体组件靠近位于中间的壳体组件的一侧设有转轴连接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壳体组件的外侧具有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擦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一个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应连接的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所述转轴连接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体一侧或所述第二下壳体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擦窗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擦窗时存在销轴脱出从而使壳体组件之间散架等技术问题。包括具有外壳体的外擦体和具有内壳体的内擦体,外擦体和内擦体通过磁性相连,外壳体和/或内壳体均包括至少两段壳体组件,在相邻两段的壳体组件中,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之间具有空隙,其中一个壳体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外侧开口,外侧开口与位于其中一个壳体组件内的转轴放置腔相互连通,转轴放置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一侧设有转轴连接条,且转轴连接条通过外侧开口与转轴侧面相连。优点在于:不但实现了其中一个壳体组件与另外一个壳体组件之间的相互转动,且转轴被限制在转轴放置腔中不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林依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铭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