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2980发布日期:2023-07-06 23:0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屏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


背景技术:

1、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2、现有的屏风,无法调节透光间距,当人们在使用屏风时,无法根据日常使用需求,调节透光的光线,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不方便人们使用。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解决了现有的屏风,无法调节透光间距,当人们在使用屏风时,无法根据日常使用需求,调节透光的光线,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不方便人们使用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腔横向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竖向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至外壳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与转轴的表面套接,所述转轴表面的中心处套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表面相对应的一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框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锁止板。

4、优选的,所述框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腔套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内侧与挡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与外壳内腔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材质为橡胶材料。

6、优选的,所述转轴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与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具有如下

8、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当需要调整透光间距时,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开始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开始转动,从动齿轮带动其中一个转轴开始转动,此时多个转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的传动同步转动。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转轴带动挡板开始转动,挡板通过固定轴在第一轴承座内开始转动,使多个挡板旋转,进而调整挡板之间的间距,可以使透光间距更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内腔横向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的内腔竖向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至外壳(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外壳(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7),所述从动齿轮(7)的内腔与转轴(3)的表面套接,所述转轴(3)表面的中心处套接有皮带轮(8),所述皮带轮(8)表面相对应的一侧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万向轮(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锁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2),所述第一轴承座(12)的内腔套接有固定轴(14),所述固定轴(14)的内侧与挡板(4)的外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的底部与外壳(2)内腔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材质为橡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座(13),所述第二轴承座(13)的外侧与外壳(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涉及屏风领域。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腔横向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竖向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至外壳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与转轴的表面套接,所述转轴表面的中心处套接有皮带轮。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光线的屏风,当需要调整透光间距时,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开始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开始转动,从动齿轮带动其中一个转轴开始转动,此时多个转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的传动同步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苏栋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金恒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