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格及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2536发布日期:2023-08-27 16:0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格及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尤其涉及一种蒸格及烹饪容器。


背景技术:

1、蒸锅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器具,蒸锅通常搭配有用于盛放食物的蒸格,然而目前的蒸格较深,在用户向蒸格内放置或端取食物时,蒸格的侧壁容易阻碍用户的操作,从而降低了蒸格使用的便捷性,并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格及烹饪容器,用于解决现有蒸格不便于用户操作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格,所述蒸格包括:本体部和第一蒸篦,所述本体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第一蒸篦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本体部包括沿所述蒸格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朝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沿所述蒸格的径向朝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一蒸篦位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凸起部之间,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部运动;当所述蒸格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沿所述蒸格的轴向,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下方,所述第一蒸篦与所述凸起部抵接;当所述蒸格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沿所述蒸格的轴向,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下方,所述第一蒸篦与所述弯折部抵接。

3、通过在本体部内设置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一蒸篦,有利于实现了蒸格的两种工作状态。其中,通过在本体部上设置弯折部和凸起部,有利于限制第一蒸篦的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实现蒸格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第一蒸篦安装的稳定性,降低第一蒸篦从本体部上脱离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蒸格使用的安全性。其中,当蒸格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蒸篦与凸起部抵接从而使蒸格形成浅盘结构,从而便于使用者拿取放置在第一蒸篦上的食物,降低了第一蒸篦周围的本体部对使用者的操作产生阻碍的可能。当蒸格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蒸篦与弯折部抵接,此时蒸格可以为食物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从而有利于蒸格盛放体积较大的食物。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蒸格使用的灵活性,从而有利于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同时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篦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当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延伸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轴向与所述凸起部抵接,当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延伸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轴向与所述弯折部抵接。

5、通过设置延伸部,有利于提高弯折部与第一蒸篦之间、凸起部与第一蒸篦之间配合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弯折部与凸起部对第一蒸篦限位作用的可靠性,同时这样设置也有利于提高第一蒸篦放置的稳定性,从而便于蒸格的使用。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格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7、通过设置第一手柄,便于使用者移动蒸格,从而有利于提高蒸格使用的便捷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蒸格、容器主体和容器盖,所述蒸格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蒸格,所述容器主体位于所述蒸格的一侧,并与所述蒸格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器主体连接有第二手柄,所述容器盖位于所述蒸格远离所述容器主体的一侧,并与所述蒸格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器盖具有盖头。

9、烹饪容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格,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使用的灵活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盖靠近所述蒸格的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沿所述蒸格的径向朝所述容器盖的内侧延伸,当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轴向与所述弯折部抵接,当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端抵接。

11、通过设置第一抵接部,有利于提高容器盖与蒸格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降低容器盖从蒸格上脱落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使用的安全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盖还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伸入所述容纳腔。

13、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有利于提高容器盖放置的稳定性,降低了容器盖产生晃动而从蒸格上掉落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使用的安全性。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主体靠近所述蒸格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向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延伸,当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端抵接,当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轴向与所述弯折部抵接。

15、通过设置第二抵接部,有利于实现容器主体与蒸格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有利于实现蒸格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使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与蒸格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蒸格放置的稳定性,降低了蒸格发生倾斜或者晃动影响食物加热效果的可能。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主体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沿所述蒸格的径向与所述本体部抵接。

17、第二限位部对蒸格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蒸格放置的稳定性,降低蒸格在容器主体上产生晃动的可能,从而便于烹饪容器对蒸格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容器还包括第二蒸篦,所述第二蒸篦在所述蒸格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搭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

19、在蒸格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可以将第二蒸篦放置在第二抵接部上,从而使烹饪容器可以对第一蒸篦和第二蒸篦上的食物同时进行加热,进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的工作效率。当蒸格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可以将第二蒸篦从容器主体中取出,从而降低了第二蒸篦和第一蒸篦发生干涉的可能。通过设置第二蒸篦,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使用的灵活性,从而便于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主体还设置有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位于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蒸格的一侧,所述第三抵接部沿所述蒸格的径向延伸,所述烹饪容器还包括第三蒸篦,所述第三蒸篦搭接于所述第三抵接部。

21、通过设置第三抵接部,有利于提高第三蒸篦在容器主体内放置的稳定性,从而便于第三蒸篦的使用。通过在容器主体内设置第三蒸篦,使烹饪容器中可放置更多待加热的食物,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的工作效率。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篦(12)包括主体部(121)和延伸部(122),所述延伸部(122)沿所述主体部(121)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主体部(121)连接,当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延伸部(122)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轴向与所述凸起部(114)抵接,当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延伸部(122)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轴向与所述弯折部(112a)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1)还包括第一手柄(13),所述第一手柄(13)与所述本体部(11)连接。

4.一种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2)靠近所述蒸格(1)的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部(21),所述第一抵接部(21)沿所述蒸格(1)的径向朝所述容器盖(2)的内侧延伸,当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1)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轴向与所述弯折部(112a)抵接,当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1)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端(113)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2)还具有第一限位部(22),所述第一限位部(22)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1)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限位部(22)用于伸入所述容纳腔(1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3)靠近所述蒸格(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31),所述第二抵接部(31)向所述容器主体(3)的外侧延伸,当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部(31)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端(113)抵接,当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部(31)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轴向与所述弯折部(112a)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3)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二限位部(32)与所述第二抵接部(31)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抵接部(31)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限位部(32)用于沿所述蒸格(1)的径向与所述本体部(1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10)还包括第二蒸篦(4),所述第二蒸篦(4)在所述蒸格(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搭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3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3)还设置有第三抵接部(33),所述第三抵接部(33)位于第二抵接部(31)远离所述蒸格(1)的一侧,所述第三抵接部(33)沿所述蒸格(1)的径向延伸,所述烹饪容器(10)还包括第三蒸篦(5),所述第三蒸篦(5)搭接于所述第三抵接部(3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蒸格及烹饪容器,包括:本体部和第一蒸篦,本体部形成有容纳腔,第一蒸篦设置于容纳腔,其中,本体部包括沿蒸格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朝容纳腔的内侧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与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凸起部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第一端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沿蒸格的径向朝容纳腔的内侧延伸,第一蒸篦位于弯折部与凸起部之间,且能够相对于本体部运动,当蒸格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沿蒸格的轴向,第二端位于第一端下方,第一蒸篦与凸起部抵接,当蒸格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沿蒸格的轴向,第一端位于第二端下方,第一蒸篦与弯折部抵接。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蒸格使用的灵活性及便捷性,易于用户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柳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