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0974发布日期:2023-10-21 20:4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一些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现有的手持式表面清洁机一般包括机身、地刷、供水组件和集污组件,地刷设置由电机驱动的辊刷,供水组件用于向辊刷供水使辊刷可以吸水润湿后对待清洁面进行湿擦,集污组件用于将地刷底部的脏污和辊刷被刮板刮落的脏污吸入污水桶中。机身内一般设有用于控制的控制板,控制板对机体的电气元件进行电气控制,使机体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由于现有手持式表面清洁机的机身一般由几部分壳体固定构成,当需要向控制板烧写程序代码进行迭代升级时,只能将机身整个拆开,如此导致升级工作量大且难度高,重装后的机身结构性能也无法得到保证,对于用户而言升级复杂且可能导致机体结构受损,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后壳体对应于控制模块设置避让口,利用盖板封闭避让口,需要迭代升级控制模块时只需打开盖板即可,无需拆装机身整体,降低控制模块升级难度的同时保证机身的结构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

3、机身;

4、地刷,枢接于机身的底端且设有进污口、清洁件和用于刮擦清洁件的刮条;

5、供液组件,用于向清洁件供液且包括净水箱;

6、集污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机身上且可连通于进污口的集污桶;

7、抽吸源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机身上且用于提供吸力以形成集污气流;

8、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表面清洁装置;

9、所述机身包括主壳体、固定于主壳体前侧的定位壳体、固定于主壳体后侧的后壳体、设于后壳体上的盖板,主壳体与后壳体配合形成有安装腔,控制模块设于安装腔内,后壳体对应于控制模块设有避让口,盖板固定于避让口处用以将控制模块封闭于安装腔内。

10、优选的,所述主壳体设有一圈向后凸出且围合形成凹腔的凸沿,控制模块设于凹腔内。

11、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前侧定位设有密封圈,凸沿伸入避让口中且与密封圈抵触。

12、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隔空架设于凹腔内。

13、优选的,所述凸沿上设有通口,通口处定位设有带过线孔的弹性件,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至少部分线束穿经弹性件的过线孔。

14、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对应于凹腔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台部,凸台部位于主壳体与安装于机身上的集污桶之间使两者配合形成有排风间隙。

15、优选的,所述后壳体设有一圈位于避让口外周且前凹的台阶部,盖板的周向边沿与台阶部抵触。

16、优选的,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主壳体,盖板的周向边沿处设有通孔,台阶部设有与通孔对应的避让孔,主壳体设有向后凸出且中空的固定柱,用于固定盖板的螺钉自后向前穿过通孔和避让孔并拧紧于固定柱中。

17、优选的,所述安装腔的下端设有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充电件,充电件固定于后壳体的下端。

18、优选的,所述充电件包括固定座和通过模内注塑设于固定座上的充电插针,固定座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后壳体的下端。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装置,机身采用包括主壳体、定位壳体、后壳体和盖板在内的分体式结构,控制模块设于主壳体与后壳体配合形成的安装腔中,后壳体设置与控制模块对应的避让口,盖板固定于避让口处并用于开闭避让口。盖板关闭避让口时,将控制模块封闭于安装腔内,盖板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可以保证控制模块的性能稳定性。盖板打开避让口时,可以通过数据线向控制模块烧写程序代码对控制模块进行迭代升级。合理改进机身的具体结构,通过盖板与避让口的配合在无需拆装机身的前提下实现对控制模块进行迭代升级,降低控制模块升级难度的同时保证机身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拆装机身存在的升级工作量大、难度高、重装后的机身结构性能无法得到保证等缺点,有利于降低用户的升级成本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1、2、控制模块设于凸沿形成的凹腔内,利用凸沿形成的凹腔为控制模块提供一个独立的安装空间,有利于提高控制模块设于机身内的结构稳定性,也能避免机身内的其他构件对控制模块造成的影响。

22、3、盖板的前侧设置密封圈,凸沿伸入避让口中且与密封圈抵触,通过凸沿与密封圈之间的抵触配合实现盖板与凸沿之间的周向密封配合,避免外部的液体自盖板与凸沿之间的缝隙渗入凹腔内对控制模块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有利于保证控制模块的性能稳定性。

23、4、控制模块隔空架设于凹腔内,可以减轻机身震动向控制模块传递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控制模块的结构稳定性。另外,控制模块隔空架设于凹腔内也有利于控制模块的散热,避免控制模块因温度过高导致性能受损的情况。

24、5、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至少部分线束穿过弹性件上的过线孔,通过与弹性件上过线孔的配合可以提高线束设置在机身内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弹性件也能避免线束直接与硬质的凸沿接触,有利于降低凸沿对线束造成的磨损。

25、6、主壳体对应于凹腔设置向前凸出的凸出部,通过凸出部可以在不增大机身前后厚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凹腔的深度,使凹腔能更好的满足控制模块的安装要求。集污桶安装于机身上时,通过凸台部使集污桶与主壳体之间可以形成结构稳定的排风间隙,避免集污桶在用户推拉装置时相对于机身前后晃动导致集污桶与主壳体完全贴合而不具有排风间隙的情况,使流经集污组件和抽吸源组件的集污气流可以经过排风间隙顺利排出,保证集污气流的排风顺畅性。

26、7、盖板的周向边沿与位于避让口外周的台阶部抵触,通过与台阶部的配合使固定于避让口处的盖板受到前后定位和竖向定位,有利于提高盖板的结构稳定性,也能避免盖板在固定后过度靠前而挤压到控制模块,有利于保证控制模块的性能稳定性。

27、8、用于固定盖板的螺钉自后向前穿过盖板边沿处的通孔和台阶部处的避让孔并拧紧于主壳体的固定柱中,合理设置盖板的具体固定结构,保证盖板的固定强度。

28、9、充电件设于安装腔内并固定于后壳体的下端,进一步的,充电件的充电插针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设于固定座上,固定座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后壳体的下端,合理设置充电件的具体结构及充电件的固定结构,提高充电件的结构稳定性,使充电件满足需要频繁与基座上的供电件对接配合进行充电的结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设有一圈向后凸出且围合形成凹腔的凸沿,控制模块设于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前侧定位设有密封圈,凸沿伸入避让口中且与密封圈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隔空架设于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上设有通口,通口处定位设有带过线孔的弹性件,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至少部分线束穿经弹性件的过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对应于凹腔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台部,凸台部位于主壳体与安装于机身上的集污桶之间使两者配合形成有排风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设有一圈位于避让口外周且前凹的台阶部,盖板的周向边沿与台阶部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主壳体,盖板的周向边沿处设有通孔,台阶部设有与通孔对应的避让孔,主壳体设有向后凸出且中空的固定柱,用于固定盖板的螺钉自后向前穿过通孔和避让孔并拧紧于固定柱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下端设有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充电件,充电件固定于后壳体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件包括固定座和通过模内注塑设于固定座上的充电插针,固定座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后壳体的下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地刷、供液组件、集污组件、抽吸源组件,集污组件包括集污桶,机身包括主壳体、定位壳体、后壳体和盖板,主壳体与后壳体配合形成有安装腔,控制模块设于安装腔内,后壳体对应于控制模块设有避让口,盖板固定于避让口处用以将控制模块封闭于安装腔内。合理改进机身的具体结构,通过盖板与避让口的配合在无需拆装机身的前提下实现对控制模块进行迭代升级,降低控制模块升级难度的同时保证机身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拆装机身存在的升级工作量大、难度高、重装后的机身结构性能无法得到保证等缺点,有利于降低用户的升级成本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周伟,王丽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