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3258发布日期:2023-12-07 03:4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室内洗地推尘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完成吸尘、拖地等工作,机器人在对室内进行清洁后,其内部清洁板的表面和机器人的底部都会残留较多的污垢,若继续进行清洁,容易对地面进行二次污染,因此,较多室内清洁机人会设有自清机构来对机器人进行清洁;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5457684u的一种带有自洁机构的室内洗地推尘机器人,包括机体和清扫板,机体内壁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移板,位移板的底部开设有位移槽,位移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中部与位移块螺纹连接,位移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清扫板顶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洁机构的室内洗地推尘机器人,通过设置清洁筒和梯形刮刀对清扫板分别进行水洗和顽固杂质清理,清洁板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清扫板二次污染室内环境,通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调节清扫板的清洁角度,提高清扫板的清洁能力强;

3、在商场或家庭室内中,通常会采用室内清洁机器人来对地面进行清洁,上述带有自洁机构的室内洗地推尘机器人虽可以通过清洁筒和梯形刮刀对清扫板分别进行水洗和顽固杂质清理,使得清洁板可以重复利用,但不便对机器人的底部及驱动轮进行清洁,若机器人的底部或驱动轮的表面粘黏或缠绕污染物,一方面可能会对地面带来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可能会对驱动轮的自由行驶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到清洁机器人整体的运行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通过利用启动组件,带动与启动组件相连的清洁组件的底部与地面贴合,从而令机器人本体可行驶穿过清洁组件,达到对其底部进行清洁的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

2、通过利用启动组件,带动与启动组件相连的清洁组件的底部与地面贴合,从而令机器人本体可行驶穿过清洁组件,达到对其底部进行清洁,同时利用设置在清洁组件中底板底部的加固吸盘,使得清洁组件可与地面贴合更紧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洁效果。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其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清洁孔,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设有四个驱动轮,四个所述驱动轮与机器人本体之间通过弹性垫相连;

4、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收缩槽,其中一个收缩槽的内部活动设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的两端均与启动组件相连,且启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机器人本体的两侧,所述启动组件带动清洁组件滑动至其底部与地面贴合,用于辅助清洁机器人本体的底部与驱动轮的表面。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滑动在收缩槽内部的两个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表面下端均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卡接有用于对机器人本体底部和驱动轮表面进行清洁的毛刷,两个所述滑动杆远离底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机器人本体两侧表面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均滑动设有辅助滚轮,两个所述辅助滚轮靠近滑动槽开口处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外杆,所述外杆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内部滑动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与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固吸盘,若干所述加固吸盘用于辅助提升底座与地面之间的贴合紧密性。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远离支撑杆的两侧均设有倾斜面,用于辅助驱动轮行驶穿过毛刷进行清洁。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该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中,通过利用机器人本体底部开设的清洁孔和机器人本体底部设有的四个驱动轮,令机器人本体可在驱动轮的带动下行驶在室内地面,利用清洁孔,可对地面的灰尘杂质进行清洁,利用设置在驱动轮与机器人本体之间设有的弹性垫,一方面可令机器人本体行驶途中发生的颠簸得到缓冲,另一方面令驱动轮可收缩入机器人本体的底部;

11、当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和驱动轮需要进行清洁时,启动位于机器人本体两侧的启动组件,使得与启动组件底部相连的清洁组件可滑出收缩槽,当清洁组件在启动组件的带动下与地面进行贴合时,令驱动轮带动机器人本体穿过清洁组件,由于清洁组件与地面贴合且启动组件与机器人本体的两侧为滑动连接,当驱动轮行驶穿过清洁组件时,可令启动组件滑动至机器人本体的尾部,令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和四个驱动轮的表面便于进行清洁。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清洁孔(10),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驱动轮(11),四个所述驱动轮(11)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通过弹性垫(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2)包括滑动在收缩槽(13)内部的两个滑动杆(22),两个所述滑动杆(22)的表面下端均与底座(2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3)的顶部卡接有用于对机器人本体(1)底部和驱动轮(11)表面进行清洁的毛刷(24),两个所述滑动杆(22)远离底座(2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组件(3)包括开设在机器人本体(1)两侧表面的滑动槽(31),两个所述滑动槽(31)的内部均滑动设有辅助滚轮(35),两个所述辅助滚轮(35)靠近滑动槽(31)开口处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外杆(32),所述外杆(3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3),所述气缸(33)的内部滑动设有活塞杆(34),所述活塞杆(34)远离气缸(33)的一端与支撑杆(21)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固吸盘(4),若干所述加固吸盘(4)用于辅助提升底座(23)与地面之间的贴合紧密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远离支撑杆(21)的两侧均设有倾斜面,用于辅助驱动轮(11)行驶穿过毛刷(24)进行清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器人底部自清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清洁孔,机器人本体的底部设有四个驱动轮,四个驱动轮与机器人本体之间通过弹性垫相连,机器人本体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收缩槽,其中一个收缩槽的内部活动设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的两端均与启动组件相连。本技术利用位于机器人本体两侧的启动组件,使得与启动组件底部相连的清洁组件可滑出收缩槽,当清洁组件在启动组件的带动下与地面进行贴合时,令驱动轮带动机器人本体穿过清洁组件,令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和四个驱动轮的表面便于进行清洁。

技术研发人员:周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麸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