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组件及高温静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0295发布日期:2023-10-29 00:2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门组件及高温静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组件及高温静置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电池放入各种电池生产设备,再关闭柜门,在封闭的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处理,例如化成处理、分容处理以及静置处理等等。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电池生产设备的柜门向外打开,一方面,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柜门在多次反复开闭后,由于与门框之间配合精度降低以及密封条磨损等因素,导致柜门与门框之间密封性变差,导致设备内部的封闭性变差,进而增加设备内部的温度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门组件及高温静置设备,该门组件不需要在外部预留开闭空间,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门组件,包括:框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通,另一端沿着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门体,包括门体本体和浮动块,所述门体本体与所述浮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浮动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门体本体被配置为在封闭所述开口的闭合位置和暴露出所述开口的开门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门体本体位于所述开门位置时,所述浮动块与所述第一段配合;当所述门体本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浮动块与所述第二段配合。

3、本申请实施例的门组件中,第一滑轨设置于框架的内侧,第一滑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沿着靠近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浮动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浮动块从第二段向第一段滑动的过程中,带动门体本体先沿着第二段的延伸方向向框架的内部空间移动,再沿着第一段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完全暴露出开口。一方面,门体本体通过向框架的内部空间移动的方式来暴露出开口,在开门过程中不会占用框架的外部空间,进而节省开门空间,降低对设备外部的空间要求,使设备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在封闭开口的过程中,门体本体有部分沿第一方向的运动矢量,能够降低对开口边缘的磨损,长时间使用后门体本体与开口仍能紧密配合,从而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组件还包括:导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浮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套设于所述导杆;滑块,与所述导杆固定连接;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导杆带动所述浮动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5、通过该种布置形式,驱动件通过导向机构带动浮动块沿第一滑轨滑动,能够实现自动化开闭动作。

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组件还包括到位检测模块,所述到位检测模块包括:到位检测元件,安装于所述框架;触发件,与所述导杆、所述滑块或所述浮动块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当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到位检测元件时,所述到位检测元件发送到位信号,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响应所述到位信号并停止驱动所述滑块移动。

7、通过该种布置形式,驱动件带动滑块沿第二滑轨移动,滑块带动导杆同步移动,导杆带动浮动块适应第一滑轨的路径移动,实现浮动块在与第二段配合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有矢量。

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到位检测元件包括:检测元件本体,安装于所述框架;感应件,与所述检测元件本体转动连接;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检测元件本体与所述感应件之间;其中,所述感应件被配置为在所述触发件的抵压下压缩所述弹性件,直至触发所述检测元件本体。

9、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增加到位检测元件的触发成功率,且能够降低触发件多次经过到位检测元件之后的磨损率。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发件包括导引面和触发面,所述触发面面向所述感应件设置,所述导引面自所述触发面向背离所述感应件的方向倾斜,所述感应件被配置为滑动经过所述导引面之后与所述触发面抵接,以触发所述检测元件本体。

11、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进一步降低到位检测元件与触发件之间的滑动阻力。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高温静置设备,高温静置设备包括:柜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划分成电池静置区和温控区,所述门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静置区的远离所述温控区的一侧,所述温控区的朝向所述电池静置区的一侧设有第一隔板;上述的所述门组件,所述门组件被配置为封闭所述电池静置区或暴露所述电池静置区;热组件,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温控区;其中,所述第一隔板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电池静置区和所述温控区,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柜体内的所述加热元件的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布置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电池静置区和所述温控区,以实现气流从所述电池静置区经过所述第一风道进入所述温控区进行封闭循环。

13、本申请实施例的高温静置设备中,高温静置设备内部进行热空气封闭循环,由于门组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降低热空气损耗量,降低了高温静置设备内部的温度控制难度,使电池静置区环境温度易于维持预设范围,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加工效果。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柜体的内部还划分有维护区,所述维护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池静置区和所述温控区之间,所述维护区连通所述电池静置区和所述温控区,所述第一隔板用于隔开所述维护区和所述温控区,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维护区。

15、通过设置维护区,不仅能够对进入电池静置区的气流进行均流处理,还能够便于工人进入维护区以对高温静置设备进行维护。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下侧,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维护区的上侧。

17、通过该种形式,能够实现热空气在温控区向下流动,经过加热元件加热后从出风口进入维护区,再从维护区进入电池静置区,从电池静置区的顶部进入第一风道,以再次进入温控区,实现封闭气流循环。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门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高温静置设备还包括承载座,设置于所述电池静置区,所述承载座与所述门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承载座被配置为支撑对应的门组件的电池;其中,所述承载座被配置为支撑承载有电池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镂空部,以容许气流沿所述第二方向流通,所述第二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

19、通过该种布置形式,竖向相邻的两个电池库位之间通过镂空部连通,托盘既能够支撑电池,又能够容许气流穿过,能够提高电池静置区的温度均匀性。

2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组件还包括:风机,设置于所述温控区。

21、通过设置风机,能够促进热空气循环流动,提高电池静置区的温度均匀性。

22、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组件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组件还包括到位检测模块,所述到位检测模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到位检测元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导引面和触发面,所述触发面面向所述感应件设置,所述导引面自所述触发面向背离所述感应件的方向倾斜,所述感应件被配置为滑动经过所述导引面之后与所述触发面抵接,以触发所述检测元件本体。

6.一种高温静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静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内部还划分有维护区,所述维护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池静置区和所述温控区之间,所述维护区连通所述电池静置区和所述温控区,所述第一隔板用于隔开所述维护区和所述温控区,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维护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温静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下侧,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维护区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静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门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高温静置设备还包括承载座,设置于所述电池静置区,所述承载座与所述门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承载座被配置为支撑承载有电池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镂空部,以容许气流沿所述第二方向流通,所述第二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静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组件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门组件及高温静置设备,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本申请提出一种门组件,包括:框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一滑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段沿着靠近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门体,包括门体本体和浮动块,浮动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门体本体被配置为在闭合位置和开门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门体本体位于开门位置时,浮动块与第一段配合;当门体本体位于闭合位置时,浮动块与第二段配合。该门组件不需要在外部预留开闭空间,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高温静置设备,包括该门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