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5940发布日期:2024-01-23 10:2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数学教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1、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现有中国专利文献申请文件公开号为“cn216231357u”的,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通过其说明书的记载内容可知,该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主要,是通过移动轮进行装置移动的,当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后,也是通过移动轮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的,由于移动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造成装置与地面的摩擦力过低,进而在使用时非常容易造成装置稳定性不足随意位移的现象。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包括:

3、支撑架、第一教学板和调节组件;

4、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杆和电动推杆。

5、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部与第一教学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框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且所述支撑框和第一教学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

6、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内部架设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壁的两侧均设有螺纹段,且两个所述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

7、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外部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段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的顶部均设有第二教学板,且所述第二教学板和连接片分别与第一教学板和支撑框的内部,并分别与对应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的顶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壁与限位孔的内壁相抵并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块的外壁和限位孔的内壁均为弧面。

9、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限位块连接,且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安装片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底部与通槽相对部位均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与电动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与导向杆的外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控制器。

11、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央设有蓄电池,且所述底板顶部蓄电池的两侧均设有置物箱。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可改变万向轮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在使用本装置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使万向轮与地面分离,使底板与地面接触,即可增加本装置在使用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进而可降低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与地面之间摩擦力过小,导致装置稳定性不足出现随意位移,而影响使用的现象。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教学板的内部设置两活动连接的第二教学板,在使用过程中,教学可通过控制转动杆的转动,将两第二教学板从第一教学板的内部移出,扩展本装置的使用时的板书面积。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框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后期使用时,当正面板书完后,可对其进行转动,使教师可在背面进行板书,进一步增加本装置的板书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支撑框(21),所述支撑框(21)的顶部与第一教学板(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框(2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23),且所述支撑框(21)和第一教学板(2)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1)的内部架设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外壁的两侧均设有螺纹段(51),且两个所述螺纹段(51)的螺纹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外部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段(51)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连接片(52),两个所述连接片(52)的顶部均设有第二教学板(53),且所述第二教学板(53)和连接片(52)分别与第一教学板(2)和支撑框(21)的内部,并分别与对应安装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片(4),所述安装片(4)的顶部设有伸缩杆(41),所述伸缩杆(41)的顶端设有限位块(42),所述限位块(42)的外壁与限位孔(23)的内壁相抵并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块(42)的外壁和限位孔(23)的内壁均为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1)的外部套设有弹簧(43),所述弹簧(43)的顶端与限位块(42)连接,且所述弹簧(43)的底端与安装片(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底部与通槽(32)相对部位均设有万向轮(11),所述支撑架(1)的内壁与电动推杆(34)的顶端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内壁与导向杆(33)的外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控制器(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顶部的中央设有蓄电池(6),且所述底板(31)顶部蓄电池(6)的两侧均设有置物箱(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数学教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所述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教学板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杆和电动推杆。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数学教学装置,可改变万向轮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在使用本装置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使万向轮与地面分离,使底板与地面接触,既可增加本装置在使用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进而可降低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与地面之间摩擦力过小,导致装置稳定性不足出现随意位移,而影响使用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玉成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