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合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4004发布日期:2023-12-21 12:4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折合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折叠或能拆卸的椅子,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合椅。


背景技术:

1、一种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261121号新型专利所公告的折合椅,两个扶手的后端分别枢接于两个滑座,且所述滑座套设于两个杆体。所述折合椅被展开时,所述滑座的两个爪形凸块分别嵌合于位于所述杆体中的两个凸耳,而无法相对所述杆体上下滑移,使得所述扶手也被定位,无法被操作而分别相对所述滑座枢摆。

2、当使用者欲收合所述折合椅时,按压两个凸块以驱使所述爪形凸块分别脱离所述凸耳,并驱动所述扶手分别相对所述滑座往上枢摆,并传动所述滑座分别沿着所述杆体往下滑移,进而传动所述杆体前后相向位移靠拢,达到减小收合体积的效果。

3、然而,要收合所述折合椅时,需要先按压所述凸块使所述爪形凸块分别脱离所述凸耳,才能驱动所述扶手枢摆,操作上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的折合椅。

2、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包含两个侧架单元、两个横连单元,及两个扶手单元。

3、所述侧架单元左右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侧架单元能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间变换,并包括前后间隔且上下延伸的前脚杆组与后脚杆组,及能展开与收合地枢接在所述前脚杆组与所述后脚杆组间的侧连杆组。每一所述前脚杆组具有上下延伸的前固定管,及能上下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前固定管的顶端部的移动套管。每一所述侧连杆组左右间隔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前脚杆组与对应的所述后脚杆组间。

4、所述横连单元前后间隔地枢接于所述侧架单元间。所述扶手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架单元。每一所述扶手单元的前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侧架单元的移动套管,每一所述扶手单元的后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后脚杆组。所述扶手单元能被驱动而相对所述后脚杆组往上枢摆,且以其前端带动所述移动套管分别相对所述前固定管往上滑移,而带动所述前脚杆组与所述侧连杆组相对所述后脚杆组收合,而让所述侧架单元从所述展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合状态。

5、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每一所述扶手单元包括前后延伸的扶手本体、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前端的枢接头,及枢设于所述扶手本体后端的枢接套,每一所述枢接头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移动套管,每一所述枢接套能上下滑移地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后脚杆组。

6、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每一所述前脚杆组还具有能上下伸缩调移定位地往上插设于所述前固定管中的调移管,每一所述后脚杆组具有上下延伸且供对应的所述扶手单元的后端枢设的后固定管,与能上下伸缩调移地往上插设于所述后固定管中的调移管。

7、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每一所述调移管具有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管本体中的弹扣,每一所述管本体设有沿径向开设的穿孔,每一所述弹扣具有位于对应的所述管本体中的弹片,与设置于所述弹片并突出对应的所述穿孔的按钮,每一所述前固定管与每一所述后固定管各自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内外周面,且能供对应的所述调移管的按钮嵌卡定位的定位孔。

8、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每一所述侧连杆组具有两个上下倾斜延伸且前后交叉枢接的侧连杆,每一所述侧连杆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套管与所述后脚杆组的下侧间,或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前固定管与所述后脚杆组的上侧间。

9、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每一所述前脚杆组还具有套设于所述移动套管的第一枢接座,与套设于所述前固定管的第二枢接座,每一所述后脚杆组还具有后枢接套与后枢接座,所述后枢接套能上下滑移地套设于所述后脚杆组的顶端部,所述后枢接座套设于所述后脚杆组的底端部,每一所述侧连杆组的侧连杆分别枢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后枢接座间,与同侧的所述第二枢接座与所述后枢接套间。

10、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所述横连单元能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间变换,所述横连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脚杆组间与所述后脚杆组间,每一所述横连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倾斜延伸且左右交叉枢接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前脚杆组间的每一所述横连杆枢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间,设置于所述后脚杆组间的每一所述横连杆枢接在对应的所述后枢接套与所述后枢接座间,所述侧架单元的前脚杆组与后脚杆组能被左右相向驱动,并压缩所述横连单元左右相向收拢,而让所述横连单元从所述展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合状态。

11、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每一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上侧的饰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椅,还包含套垫单元,所述套垫单元设置于所述侧架单元,并界定出供使用者乘坐的空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侧架单元与所述扶手单元的设置,收合所述折合椅时,能直接驱动所述扶手单元往上枢摆,让所述侧架单元从所述展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合状态,操作上十分便利。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合椅,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扶手单元包括前后延伸的扶手本体、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前端的枢接头,及枢设于所述扶手本体后端的枢接套,每一所述枢接头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移动套管,每一所述枢接套能上下滑移地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后脚杆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前脚杆组还具有能上下伸缩调移定位地往上插设于所述前固定管中的调移管,每一所述后脚杆组具有上下延伸且供对应的所述扶手单元的后端枢设的后固定管,与能上下伸缩调移地往上插设于所述后固定管中的调移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移管具有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管本体中的弹扣,每一所述管本体设有沿径向开设的穿孔,每一所述弹扣具有位于对应的所述管本体中的弹片,与设置于所述弹片并突出对应的所述穿孔的按钮,每一所述前固定管与每一所述后固定管各自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内外周面,且能供对应的所述调移管的按钮嵌卡定位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连杆组具有两个上下倾斜延伸且前后交叉枢接的侧连杆,每一所述侧连杆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套管与所述后脚杆组的下侧间,或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前固定管与所述后脚杆组的上侧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前脚杆组还具有套设于所述移动套管的第一枢接座,与套设于所述前固定管的第二枢接座,每一所述后脚杆组还具有后枢接套与后枢接座,所述后枢接套能上下滑移地套设于所述后脚杆组的顶端部,所述后枢接座套设于所述后脚杆组的底端部,每一所述侧连杆组的侧连杆分别枢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后枢接座间,与同侧的所述第二枢接座与所述后枢接套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连单元能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间变换,所述横连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脚杆组间与所述后脚杆组间,每一所述横连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倾斜延伸且左右交叉枢接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前脚杆组间的每一所述横连杆枢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间,设置于所述后脚杆组间的每一所述横连杆枢接在对应的所述后枢接套与所述后枢接座间,所述侧架单元的前脚杆组与后脚杆组能被左右相向驱动,并压缩所述横连单元左右相向收拢,而让所述横连单元从所述展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上侧的饰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椅,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套垫单元,所述套垫单元设置于所述侧架单元,并界定出供使用者乘坐的空间。


技术总结
一种折合椅,包含两个侧架单元、两个横连单元,及两个扶手单元。每一所述侧架单元包括前脚杆组与后脚杆组,及设置在所述前脚杆组与所述后脚杆组间的侧连杆组。每一所述前脚杆组具有前固定管及套设于所述前固定管的移动套管。所述扶手单元能被驱动而往上枢摆,且以其前端带动所述移动套管往上滑移,而带动所述前脚杆组与所述侧连杆组相对所述后脚杆组收合,而让所述侧架单元从展开状态变换至收合状态。因此,使用者在收合所述折合椅时,只要驱动所述扶手单元往上枢摆,就能让所述侧架单元从所述展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合状态,操作十分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德隆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