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被子

文档序号:36019674发布日期:2023-11-17 13:5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加热被子

本申请涉及被子,尤其涉及一种可加热被子。


背景技术:

1、被子一般由被套和内芯套形成,其对人体的保暖尤其是在较为寒冷环境下的保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被子也被赋予了更强的保暖性能;如申请号为“cn201721736188.1”公开了一种加热部位可控的电热被子,其不仅仅可实现被子的可加热功能,同时还实现了在被子的不同位置实现发热;再如申请号为“cn201220558420.8”公开的一种局部加热被子,在被子的中下端、人体睡眠的脚部位置添加了加热装置,也可实现被子的局部加热功能。

2、目前大多数可加热被子一般为直接装入电热丝的方式实现生产,电热丝通过绝缘层与被套实现隔绝;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加热被子,为可加热被子的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被子,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加热被子,包括被子本体及加热组件;

3、所述被子本体包括被套,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被套内;

4、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形成;

5、其中,所述发热元件适于在导电后发热;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采用丝网印刷工艺于被套内形成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在通电后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此提升被子本体的保暖性能;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可实现发热图案的自由选择,发热区域也可实现灵活的调整,如在某一区域通过印刷较密的图案来实现发热量的提升,在某一区域印刷较为稀疏的图案来降低发热量的产生,以此实现可发热被子发热区域的灵活调控;由此可见,本方案为可发热被子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思路。

7、优选的,所述被套包括布料层及抗静电层;

8、所述布料层相对所述抗静电层设于所述抗静电层远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

9、所述抗静电层内均匀设置有导电纤维丝,且所述导电纤维丝之间相互配合构成防静电结构;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抗静电层中的导电纤维丝配合构成防静电结构,可提升被子主体的抗静电性能,同时与布料层配合可增强布料的抗皱性能,提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舒适感。

11、优选的,所述布料层由棉、麻、丝、毛线、化纤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可以理解的是,目前的传统布料均可作为不了层的制备材料。

13、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

14、所述第一绝缘层贴合于所述被套内侧设置,所述发热元件适于印刷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发热元件的另一侧;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可有效将发热元件与外部隔绝,其一可对发热元件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外部因素对发热元件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二可在使用过程中对用户起到保护,有效隔绝发热元件,避免出现漏电的现象,提升使用安全性。

16、优选的,所述被子本体还包括被芯;

17、所述被芯包括相对的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

18、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被面和/或所述第二被面;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被芯可进一步提升被子整体的保暖性能,加热组件可仅设置于被芯的其中一被面,也可同时设置于被芯的两个被面,具体可根据实际保暖需求进行调整。

20、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由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聚酯及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采用上述材料来制成绝缘层,在实现绝缘功能的同时,还具备足够的柔性,进而可更贴合于被子这一应用主体,令被子整体柔性可得到保障。

22、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电源模组及控制模组;

23、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发热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组适于为所述发热元件提供电能,所述控制模组适于控制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电路的开启或关闭;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源模组为发热元件提供电能,以驱使发热元件发热,而控制模组则可更具需求控制发热元件发热电路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发热元件灵活的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25、优选的,所述发热元件设有多个,且分别分布于所述被套的不同区域,多个所述发热元件通过所述控制模组分别独立控制;

2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多个发热元件并通过控制模组分别进行独立控制,可更灵活的实现局部发热的功能,进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27、优选的,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电源模组之间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靠近所述电源模组的一端设有电接口,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导线可拆卸连接;

2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源模组采用可拆卸设置的方式实现与控制模组的连接,即在实际使用中,当电源模组中的电量用完或即将用完时,将电源模组拆卸下来进行更换,使用方便快捷,可实现电源模组的快速更换,实现使用过程上的快速衔接。

29、优选的,所述电接口包括usb接口或typec接口。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采用丝网印刷工艺于被套内形成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在通电后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此提升被子本体的保暖性能;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可实现发热图案的自由选择,发热区域也可实现灵活的调整,如在某一区域通过印刷较密的图案来实现发热量的提升,在某一区域印刷较为稀疏的图案来降低发热量的产生,以此实现可发热被子发热区域的灵活调控;由此可见,本方案为可发热被子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子本体及加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套包括布料层(21)及抗静电层(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层(21)由棉、麻、丝、毛线、化纤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层(12)及第二绝缘层(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子本体还包括被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2)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3)由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聚酯及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电源模组(31)及控制模组(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11)设有多个,且分别分布于所述被套的不同区域,多个所述发热元件(11)通过所述控制模组(32)分别独立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32)与所述电源模组(31)之间连接有导线(33),所述导线(33)靠近所述电源模组(31)的一端设有电接口(34),所述电源模组(31)与所述导线(33)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加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口(34)包括usb接口或typec接口。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加热被子,涉及被子技术领域;包括被子本体及加热组件;所述被子本体包括被套,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被套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形成;其中,所述发热元件适于在导电后发热;本方案采用丝网印刷工艺于被套内形成发热元件,为发热被子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索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