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靠装置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6844发布日期:2023-11-30 01:3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靠装置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坐具技术邻域,特别涉及一种背靠装置及座椅。


背景技术:

1、座椅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常需要用到的工具,由于现代工作生活的压力较大,人们对于座椅舒适度的需求也日渐提高。现有座椅无法满足人们在不同坐姿下的舒适度需求,例如:在座椅后仰时,用户会有拉扯衣物带来的不舒适感受,且腰靠会脱离人体的腰部,使用户的腰部得不到足够的支撑,舒适性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靠装置,能够根据人体的高度、重量以及坐姿进行自适应调节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背靠装置的座椅。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靠装置,包括:

4、背支架;

5、背框,连接于所述背支架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背框与所述背支架之间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拉动所述背框以使所述背框滑动后复位;

6、腰靠组件,包括安装座、连接件、腰托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背框,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并且能够沿着朝向或者背离所述背框的方向滑动,所述腰托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座,另一端抵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腰托朝所述背框运动后复位。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靠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用户躺靠在背框时,背框受到竖直向下的力,由于第一弹性件提供向上的拉力,所以背框能在用户不同坐姿下跟随人体背部上下滑动,使背框更加贴合人体的背部,去除了因座椅后仰时拉扯衣物带来的不舒适感受;当用户离开背框时,第一弹性件提供的向上拉力大于背框自身的重量,使背框在滑动后自动复位。当用户倚靠于腰托时,连接件与安装座相对滑动,腰托随之发生移动,由于第二弹性件提供了弹性力,抵消部分用户倚靠时作用于腰托的力,所以腰托能在用户不同坐姿下跟随人体腰部,使腰托更好地支撑用户的腰部,当用户离开座椅后,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腰托自动复位。通过对背框以及腰托位置的自适应调节,背靠装置能够提高座椅的舒适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腰托通过转动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腰托以所述转动轴为轴心进行翻转,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腰托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腰托,另一端抵接所述连接件顶部,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腰托以使所述腰托翻转后复位。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中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外周套设有限位套,所述连接件中部开设有限位口,所述限位套卡入所述限位口以防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座脱离。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背框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悬停件,所述悬停件与所述背框配合使所述安装座悬停。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悬停件为卡扣,所述背框沿预设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卡槽。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框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导向部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套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安装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支架设置有滑背限位件,所述背框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背限位件装设于所述滑槽以将所述背框限定于所述背支架。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柱,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导向柱匹配的通孔,每一个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设于一个所述通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座椅,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靠装置。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根据用户的高度、重量以及坐姿进行自适应调节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通过转动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腰托以所述转动轴为轴心进行翻转,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腰托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腰托,另一端抵接所述连接件顶部,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腰托以使所述腰托翻转后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中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外周套设有限位套,所述连接件中部开设有限位口,所述限位套卡入所述限位口以防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座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背框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悬停件,所述悬停件与所述背框配合使所述安装座悬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停件为卡扣,所述背框沿预设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导向部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套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安装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架设置有滑背限位件,所述背框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背限位件装设于所述滑槽以将所述背框限定于所述背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柱,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导向柱匹配的通孔,每一个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设于一个所述通孔。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靠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靠装置及座椅,其中背靠装置包括背支架、背框以及腰靠组件,背框连接于背支架且能够上下滑动,背框与背支架之间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于拉动背框以使背框滑动后复位;腰靠组件包括安装座、连接件、腰托以及第二弹性件,安装座连接于背框,连接件连接于安装座并且能够沿着朝向或者背离背框的方向滑动,腰托连接于连接件,连接件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连接件以使腰托朝背框运动后复位;背框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坐姿上下滑动,使背框更加贴合人体的背部,去除了因背框后仰时拉扯衣物带来的不舒适感受;腰靠组件能在用户不同坐姿下跟随人体腰部,更好地支撑用户的腰部。

技术研发人员:朱政臣,吴启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精一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