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扇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6266发布日期:2023-11-30 05:0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扇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门扇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扇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钢质门扇的成品一般由多个部件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前门扇101、后门扇201、铆钉件301以及连接件401。其中,前门扇101与后门扇201作为钢质门扇的主要框架,利用两组交错设置的连接件401搭接在一起,并通过铆钉件301进行连接而成。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以下技术缺陷:

2、如上述过程中铆钉件301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需进行拉铆操作,即通过外界作用力牵引铆钉件301端部形变,以提升连接的稳定性,然而在完成拉铆操作后,铆钉件301的外端会形成一凸起,进而在后续贴设防烟条501时,较为影响美观,同时因为凸起部分会导致防烟条501不能充分粘结,从而容易脱落,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3、因此,需要一种门扇组装结构,以通过消除铆钉件301端部与连接件401所形成凸起的方式,提升后续防烟条501的安装效果以及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扇组装结构,以消除铆钉件端部与连接件所形成凸起的方式,提升后续防烟条的安装效果以及美观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扇组装结构,包括前门扇、后门扇以及铆钉件;

3、所述前门扇与所述后门扇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件;

4、两个所述连接件呈交错搭接;

5、所述铆钉件依次贯穿两个所述连接件,且端部能够形变;

6、最外侧的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另一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

7、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横街面为等腰梯形,且自外而内内径依次递减,以形成有用于所述铆钉件形变的间隙。

8、进一步的,当所述铆钉件最外端受外力形变时,所述铆钉件与最外侧的所述连接件表面齐平。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以及第二贯穿孔均设置为键槽形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角钢。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z型结构;

12、当两个所述连接件贴合时,形成有一凹腔。

13、进一步的,所述前门扇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以及所述后门扇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均为一体式成型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短边宽度为4mm-6mm。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通过设置等腰梯形的第一贯穿孔,使得铆钉件在拉铆时能够形变至第一贯穿孔内部,进而消除因铆钉件与连接件之间所形成的凸起,以达到提升美观性的同时,又提升后续防烟条的安装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门扇、后门扇以及铆钉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铆钉件最外端受外力形变时,所述铆钉件与最外侧的所述连接件表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以及第二贯穿孔均设置为键槽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角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z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扇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以及所述后门扇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均为一体式成型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短边宽度为4mm-6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门扇组装结构,包括前门扇、后门扇以及铆钉件;所述前门扇与所述后门扇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呈交错搭接;所述铆钉件依次贯穿两个所述连接件,且端部能够形变;最外侧的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另一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横街面为等腰梯形,且自外而内内径依次递减,以形成有用于所述铆钉件形变的间隙。本技术通过设置等腰梯形的第一贯穿孔,使得铆钉件在拉铆时能够形变至第一贯穿孔内部,进而消除因铆钉件与连接件之间所形成的凸起,以达到提升美观性的同时,又提升后续防烟条的安装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郑振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轩源金属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