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5898发布日期:2023-12-30 07:5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舱门,更具体地说,涉及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船舶交通等领域中,舱门是较常用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密封、防雨防晒、保温等,对于一些需要保持通风的舱室。

2、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舱门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1721724276.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客车侧舱门,包括舱门铝板,所述的舱门铝板上连接有铝骨架,舱门铝板与铝骨架之间形成上层、中间、下层三组格栅,在中间一组的格栅内设有一组冲压成型的腰形通风孔,在铝骨架与每个格栅所形成的四个内角处通过螺栓安装有钢板,在舱门铝板的下层的一组格栅上安装有内封板;在舱门铝板的最上方安装有舱门铰链。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制骨架,钢板加强的方式组装而成,结构装配灵活,通用于客车侧面行李舱和动力电池舱,在同系列车型中通用性一致性强。钢板加强可以有效提高侧围在电池舱侧碰中的结构强度,对侧面的动力电池提供有效的防护作用。

3、上述专利中,通风舱门的通风口不便于调节通风口的开闭,在通风散热时,其使用便捷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当螺杆正转时,螺母在螺杆的表面向上移动,通过螺母的移动带动滑板和挡板向是移动,从而使得挡板与第一安装槽的顶部接触,此时第二通孔与通风孔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通风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连通,以便于通风舱门主体进行通风,反之当第二通孔不与通风孔对应时,通风孔则无法通风,通过电动方式控制通风孔的通风优化了其使用的便捷性。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包括:

6、通风舱门主体;

7、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孔均开设于通风舱门主体上;

8、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通风舱门主体上,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可拆卸连接有盖板;

9、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盖板上;

10、挡板,所述挡板滑动连接于通风舱门主体内,所述挡板的前端开设有第二通孔;

11、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通风舱门主体内,所述调节机构与挡板相连。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均设置于通风舱门主体内,所述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相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板、螺杆和螺母,所述滑板固定连接于挡板的底部,且滑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螺杆和螺母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杆均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内,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螺杆的表面,且两个螺母均固定连接于滑板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槽、皮带轮、传动皮带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于通风舱门主体上,所述皮带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螺杆的表面,所述传动皮带套设于两个皮带轮的表面,且两个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第二安装槽,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舱门主体内固定连接有隔板,两个所述螺杆均活动贯穿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皮带轮和传动皮带上侧。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安装有防尘网。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和通风孔的位置相对应。

18、3.有益效果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1)本方案当需要调节通风孔的开闭时,启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其中一个螺杆转动,从而通过螺杆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皮带轮转动,并且通过两个皮带轮和传动皮带的传动配合带动另一个螺杆转动,此时两个螺杆同时转动,螺杆的转动使得螺母在螺杆的表面移动,通过螺母的移动带动滑板移动,并且通过滑板的移动带动挡板移动,当螺杆正转时,螺母在螺杆的表面向上移动,通过螺母的移动带动滑板和挡板像是移动,从而使得挡板与第一安装槽的顶部接触,此时第二通孔与通风孔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通风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连通,以便于通风舱门主体进行通风,反之当第二通孔不与通风孔对应时,通风孔则无法通风,通过电动方式控制通风孔的通风优化了其使用的便捷性。

21、(2)本方案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安装有防尘网,防尘网的安装是为了便于防尘的。



技术特征:

1.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均设置于通风舱门主体(1)内,所述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板(11)、螺杆(12)和螺母(13),所述滑板(11)固定连接于挡板(8)的底部,且滑板(11)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3)内,所述螺杆(12)和螺母(13)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杆(12)均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3)内,两个所述螺母(13)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螺杆(12)的表面,且两个螺母(13)均固定连接于滑板(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槽(4)、皮带轮(14)、传动皮带(15)和伺服电机(16),所述第二安装槽(4)开设于通风舱门主体(1)上,所述皮带轮(14)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轮(14)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螺杆(12)的表面,所述传动皮带(15)套设于两个皮带轮(14)的表面,且两个皮带轮(14)通过传动皮带(15)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6)安装于第二安装槽(4)内,所述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活动贯穿第二安装槽(4),且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与螺杆(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舱门主体(1)内固定连接有隔板(5),两个所述螺杆(12)均活动贯穿隔板(5),所述隔板(5)位于皮带轮(14)和传动皮带(15)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9)内均安装有防尘网(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7)和通风孔(2)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通风舱门电动调节结构,属于舱门技术领域,包括:通风舱门主体;通风孔,通风孔设置为多个,多个通风孔均开设于通风舱门主体上;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开设于通风舱门主体上,第一安装槽内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本技术当螺杆正转时,螺母在螺杆的表面向上移动,通过螺母的移动带动滑板和挡板向是移动,从而使得挡板与第一安装槽的顶部接触,此时第二通孔与通风孔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通风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连通,以便于通风舱门主体进行通风,反之当第二通孔不与通风孔对应时,通风孔则无法通风,通过电动方式控制通风孔的通风优化了其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粉定,嵇存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银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