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1542发布日期:2024-03-05 11:5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目前一些烹饪器具的面板,尤其是玻璃面板,为了方便面板的切割加工通常设计采用直边轮廓。然而这样一来盖体上用于容纳面板的边框也就需要设计成直边。但盖体一般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纯直线的边框在注塑成型中更加容易产生缩水凹陷等缺陷,不良品率较大。并且,纯直线的面板边框在视觉上较为生硬,对用户的感官效果不好。

2、并且,目前的烹饪器具的煲体后侧轮廓与前侧对称,整体设计上较为僵化。此外,煲体侧面也多为直面,在加工时脱模容易遇到障碍,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3、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3、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外壳;

4、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的外轮廓包括八条弧形边,所述面板的外轮廓被第一中央平面沿第一方向平分且被第二中央平面沿第二方向平分,所述第一中央平面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垂直;

5、其中,所述面板的外轮廓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和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均对称,所述外壳的顶部外轮廓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对称,所述外壳的顶部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一侧的轮廓相异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另一侧的轮廓。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面板前后左右均对称而煲体外壳的轮廓仅左右对称而前后不对称,形成有层次的设计感,提高用户的感官体验;面板具有八条弧形边,使得盖体安装面板的部位也需要适应弧形设计,进而使得在注塑成型盖体时减少因缩水而产生缺陷的可能性。

7、可选地,所述外壳顶部的外轮廓包括: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相交的第一框线和第二框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对称的两个第三框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框线和第三框线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对称的两个第四框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框线和第三框线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对称的两个第五框线;

8、所述面板的外轮廓包括: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相交的两个第一边,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相交的两个第二边,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之间的第三边;

9、其中,位于所述第一中央平面同侧的所述第三框线与所述第二边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同侧的所述第二框线与所述第一边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同侧的所述第五框线与所述第三边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同侧的所述第一框线与所述第一边不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同侧的所述第四框线与所述第三边不平行。根据上述设置,面板前部与煲体外壳的前部轮廓等比例对应,而后部设计出差异,形成更明显的层次感,进一步提高感官体验。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框线构造为第一圆的一部分;

11、所述第三框线构造为第三圆的一部分;

12、所述第四框线包括:

13、第四圆弧段,构造为第二圆的一部分,

14、第一圆弧过渡段,构造为第四圆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框线与所述第四圆弧段之间并与二者均相切,

15、第二圆弧过渡段,构造为第五圆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圆弧过渡段连接在所述第三框线与所述第四圆弧段之间并与二者均相切。

16、根据上述设置,使得煲体外壳的轮廓也能够形成圆弧状,进一步减小加工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并降低了加工难度。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圆的半径为1400-1600mm;

18、所述第二圆的半径为250-350mm;

19、所述第三圆的半径为1900-2100mm;

20、所述第四圆的半径为25-35mm;

21、所述第五圆的半径为25-35mm。根据上述设置,合适的微弧设计能够平衡加工难度、美观性以及加工缺陷出现的概率。

22、可选地,所述第四圆弧段的中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的夹角为53-69°。由此,可以形成后侧较宽的视觉感。

23、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的底部轮廓与所述外壳的顶部轮廓相适应,所述面盖包括侧盖部和过渡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侧盖部的顶部,所述过渡连接部的内侧形成安装槽,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根据上述设置,有利于面板的安装。

24、可选地,所述外壳的侧面构造为朝向所述面盖倾斜的斜面,且所述外壳的侧面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3°;

25、所述侧盖部包括前侧盖部和后侧盖部,其中所述后侧盖部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的后侧,所述前侧盖部构造为上部朝向所述面板倾斜的斜面,所述前侧盖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壳的侧面的倾斜角度,所述后侧盖部构造为朝向所述面板倾斜的斜面,所述后侧盖部的倾斜角度至少部分大于所述前侧盖部的倾斜角度。根据上述设置,使得盖体后侧平滑斜面过渡,与煲体外壳的倾斜配合形成整体上的收紧感,改善了整体上的精致设计感,提高用户的体验。

26、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部的外侧面构造为朝向所述面板倾斜的弧面,所述后侧盖部的外侧面自所述面盖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过渡连接部处。使得盖体后侧面平滑过渡。

27、可选地,所述后侧盖部的外侧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自所述面盖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斜面自所述第一斜面延伸至所述过渡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前侧盖部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根据上述设置,双斜面的配合,能够在倾斜跨度较大或盖体较厚时实现平滑斜面过渡。

28、可选地,所述侧盖部的顶部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后侧的所述过渡连接部的外侧面底缘到所述侧盖部的顶部边缘的距离从后侧到前侧并围绕所述面板的方向逐渐减小。由此,进一步提高精致的设计感,提高用户的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圆弧段(136)的中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p2)的夹角为53-69°。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外侧面构造为朝向所述面板(111)倾斜的弧面,所述后侧盖部(1132)的外侧面自所述面盖(11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过渡连接部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盖部(1132)的外侧面包括第一斜面(2133)和第二斜面(2134),其中所述第一斜面(2133)自所述面盖(112)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斜面(2134)自所述第一斜面(2133)延伸至所述过渡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斜面(2133)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前侧盖部(1131)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斜面(2134)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斜面(2133)的倾斜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部(113)的顶部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平面(p2)后侧的所述过渡连接部的外侧面底缘到所述侧盖部(113)的顶部边缘的距离从后侧到前侧并围绕所述面板(111)的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包括外壳。盖体的顶部设置有面板,面板的外轮廓包括八条弧形边,面板的外轮廓被第一中央平面沿第一方向平分且被第二中央平面沿第二方向平分,第一中央平面与第二中央平面垂直。面板的外轮廓相对于第一中央平面和第二中央平面均对称,外壳的顶部外轮廓相对于第一中央平面对称,外壳的顶部外轮廓位于第二中央平面一侧的轮廓相异于外壳的顶部外轮廓位于第二中央平面另一侧的轮廓。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面板前后左右均对称而煲体外壳的轮廓仅左右对称而前后不对称,形成有层次的设计感,提高用户的感官体验;面板具有八条弧形边,使得盖体相应部位也需要适应弧形,使得成型盖体时减少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霍磊,龚鑫杰,成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