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1093发布日期:2024-03-01 12:3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一种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属于文具领域,尤其涉及提高夹肢与夹箍的连接性能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


背景技术:

1、申请号为202320111130.7名称为一种夹子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连接部厚度夹持文具的夹子。该发明设置了一条滑道,限制l形夹肢的连接部在其中滑动,带动l形夹肢的夹部实现夹紧与松开操作,并进一步公开了夹箍和钢丝夹肢,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受力导致夹箍上下壁发生形变。夹箍规定了一条滑道,这条滑道是比较脆弱的,受制于方管形状,滑道口部的下壁因为受力,越靠近滑道口部越容易发生形变,越靠近滑道口部的中间越容易发生形变。如果滑道肢与滑块肢一样,靠近滑道侧壁设置,随着滑道的高度的增加,外观美感会下降;而且滑道肢与滑块肢双层设置,工艺复杂性提高,加工难度也很大。

3、2.滑块肢的连接部运动不平衡。夹箍规定了一条滑道,限制夹肢的连接部的运动,不能上下运动,不能左右运动,只能前后运动。但滑块肢的连接部被一分为二后,左右两个部分的运动速度和运动幅度往往不同,运动状态不能对称,卡接栓不能正确地卡接在夹箍的卡接孔上,导致夹持文具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申请人反复研究后发现,将滑块肢的左右两个连接部分别进行限制,而不是将滑块肢的连接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限制,有助于提高滑块肢的运动性能。由此产生了分隔滑道,减小滑道形变的技术方案,具体方案为:

2、技术方案1.一种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包括一个在中间设置两个相对侧面开口另两个相对侧面对称设置多个侧卡接孔的方体滑道的夹箍,还包括两个由钢丝先弯折成框形再沿折弯脊弯折成l形的夹肢,折弯脊的开口侧是连接部,另一侧是夹部,其中一个夹肢是其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夹箍上的滑道肢,另一个是其连接部对称弯折成与夹箍的侧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栓的滑块肢,滑块肢与滑道肢相向设置,其卡接栓在滑道的侧卡接孔间往返滑动,可使滑块肢的夹部和滑道肢的夹部包括夹紧和松开状态,可选地,夹箍中间对称设置两根与滑道上壁和下壁分别连接的同时连通滑道的两个开口的分隔滑道的中梁,将夹箍的滑道分隔成侧部的左右两个侧滑道和中间的中滑道,滑块肢的卡接栓被限制在对应的侧滑道内。

3、设置中梁分隔滑道成左右侧滑道和中滑道,可以限制滑块肢连接部的径向运动空间,使两个卡接栓保持轴向运动平衡,减少卡接失败的机率,成为本方案的发明点。中梁的设置,还可以增加滑道的牢固性,防止滑道被夹肢撬动而变形,减小下壁对厚度的依赖,也是本方案的发明点。

4、有益效果:1. 限制了滑块肢连接部的运动,使两个卡接栓保持轴向运动平衡,减少卡接失败的机率;2.减小了下壁对厚度的依赖,降低了滑道口受力发生形变的机率,解决了塑料夹箍的变形难题。

5、技术方案2:作为方案1的优先方案,两根中梁上各对称设置一个中梁卡接孔,滑道肢的连接部对称设置与中梁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栓,使滑道肢的卡接栓能卡接在中梁卡接孔内。

6、滑道肢如果像滑块肢一样活动,夹紧与松开操作必然复杂,固定滑道肢有利于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增加使用的舒适性。对于塑料夹箍,异质固定工艺复杂,对于钢质夹箍,焊接工艺增加成本。本方案采用卡接工艺,不仅排除了焊接工艺,而且规避了滑道肢与夹箍的材质差异带来的生产难题,成为本方案的发明点。

7、滑道肢连接部的长度,与中梁卡接孔的位置有直接关系。滑道肢连接部从中滑道的一个端口进入,这个端口到中梁卡接孔的距离,决定了滑道肢连接部的长度,所谓滑道肢的连接部设置与中梁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栓,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8、有益效果:1.滑道肢设置卡接栓和中梁设置卡接孔,简化了滑道肢与夹箍的固定工艺;2.使滑道肢与夹箍的固定不必在生产端进行,可以后移到用户端,为夹子的装配提供了灵活性。

9、技术方案3:作为技术方案2的优选方案,靠近滑道开口的夹箍上壁还包括向外开口的与滑道肢的夹部相适应的与中梁卡接孔配合的上卡接孔,当滑道肢的卡接栓卡接于中梁卡接孔时,滑道技的夹部卡接于夹箍的上卡接孔内。

10、上卡接孔作为滑道肢夹部的容纳空间,不宜远离滑道端口,只要保持滑道肢夹部不突出于夹箍,能平整地侧放在桌面上就可以了。为了卡接栓与中梁卡接孔连接良好,上卡接孔设置在靠近中梁的中滑道一侧。如果说中梁卡接孔固定了滑道肢的前后位置的话,上卡接孔还固定了滑道肢左右位置。

11、在夹箍上设置上卡接孔,保证了夹箍的滑道肢侧的平整度,使滑道肢与夹箍可以同时接触桌面,方便夹紧文具的操作,成为本方案的发明点。

12、有益效果:保证了夹箍的滑道肢侧的平整度,使滑道肢与夹箍可以同时接触桌面,方便夹紧文具的操作。

13、技术方案4:作为技术方案3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两个上卡接孔之间的滑道肢的夹部进出上卡接孔的滑道肢进出口,滑道肢进出口与上卡接孔连通。

14、在安装滑道肢时,滑道肢的卡接栓卡接到中梁卡接孔内与滑道肢的夹部卡接到夹箍的上卡接孔内要同时完成。如果扩大中梁卡接孔,会破坏滑道肢的位置固定性;如果拓宽上卡接孔,也会破坏上卡接孔对滑道肢夹部的左右限制,但是借助滑道肢的弹性,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成为本方案的发明点。

15、有益效果:为滑道肢的装配提供了方便。

16、技术方案5:作为技术方案2的优选方案,左右侧滑道还包括防止滑块肢的卡接栓意外滑出的滑块肢挡板,滑块肢挡板的位置与中梁卡接孔的位置配合,使滑块肢的卡接栓要克服滑道肢的卡接栓的阻力后,才能脱离侧滑道。

17、滑块肢挡板设置在左右侧壁上,从侧面限制了滑道肢进出侧滑道;中梁卡接孔应当向滑道端口开口,解除滑块肢进入侧滑道的中梁限制。中梁卡接孔与滑道肢挡板的配合,降低了滑块肢意外脱落的风险,成为本方案的发明点。

18、有益效果:滑块肢的连接部,既能借助中梁卡接孔进入侧滑道,又必须克服滑道肢的卡接栓的阻力才能脱离,降低了滑块肢意外脱落的风险,保持了夹子的整体性。

19、技术方案6:作为技术方案1的优选方案,左右侧滑道还包括防止滑块肢的卡接栓滑出侧滑道的滑块肢挡板。

20、滑块肢挡板与夹箍侧壁连接,其宽度不能限制滑块肢卡接栓与夹箍侧卡接孔的弹性卡接。如果滑块肢挡板的宽度与滑块肢的卡接栓宽度之和大于侧滑道的宽度,那么需要切除部分中梁,优选滑块肢挡板的宽度与滑块肢的卡接栓宽度之和小于或等于侧滑道的宽度。

21、有益效果:滑块肢挡板的设置,限制了滑块肢从通常运动方向上脱离夹箍,保证了夹子的整体性。

22、技术方案7:作为技术方案6的优选方案,在夹箍的上壁上,还设置l形的滑块肢连接部进出口,滑块肢的连接部从滑块肢连接部进出口卡进去。

23、从位置上讲,滑块肢挡板更靠近滑道开口。

24、有益效果:滑块肢连接部进出口设置在夹箍的上壁上,虽然能从其中进入滑道,但与常规的运动方向的区别,使其不易成为滑块肢脱离夹箍的通道。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包括一个中间设置两个相对侧面开口另两个相对侧面对称设置多个侧卡接孔的方体滑道的夹箍,还包括两个由钢丝先弯折成框形再沿折弯脊弯折成l形的夹肢,所述折弯脊的开口侧是连接部,另一侧是夹部,其中一个所述夹肢是其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箍上的滑道肢,另一个是其连接部对称弯折成与所述夹箍的侧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栓的滑块肢,所述滑块肢与所述滑道肢相向设置,其卡接栓在所述滑道的侧卡接孔间往返滑动,可使所述滑块肢的夹部和所述滑道肢的夹部包括夹紧和松开状态,其特征为:所述夹箍中间对称设置两根与滑道上壁和下壁分别连接的同时连通所述滑道的两个开口的分隔所述滑道的中梁,将所述夹箍的滑道分隔成侧部的左右两个侧滑道和中间的中滑道,所述滑块肢的卡接栓被限制在对应的所述侧滑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其特征为:两根所述中梁上各对称设置一个中梁卡接孔,所述滑道肢的连接部对称设置与所述中梁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栓,使所述滑道肢的卡接栓能卡接在所述中梁卡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其特征为:靠近所述滑道开口的所述夹箍上壁还包括向外开口的与所述滑道肢的夹部相适应的与所述中梁卡接孔配合的上卡接孔,当所述滑道肢的卡接栓卡接于所述中梁卡接孔时,所述滑道技的夹部卡接于所述夹箍的上卡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其特征为: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上卡接孔之间的所述滑道肢的夹部进出所述上卡接孔的滑道肢进出口,所述滑道肢进出口与所述上卡接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其特征为:所述左右侧滑道还包括防止滑块肢的卡接栓意外滑出的滑块肢挡板,所述滑块肢挡板的位置与所述中梁卡接孔的位置配合,使所述滑块肢的卡接栓要克服所述滑道肢的卡接栓的阻力后,才能脱离所述侧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其特征为:所述左右侧滑道还包括防止滑块肢的卡接栓滑出所述侧滑道的滑块肢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其特征为:在所述夹箍的上壁上,还设置l形的滑块肢连接部进出口,所述滑块肢的连接部从所述滑块肢连接部进出口卡进去。


技术总结
一种改变连接部厚度的夹子,属于文具领域。包括一个中间设置两个相对侧面对称设置多个侧卡接孔的方体滑道的夹箍,还包括两个由钢丝先弯折成框形再沿折弯脊弯折成L形的夹肢,其中一个夹肢是其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夹箍上的滑道肢,另一个是其连接部对称弯折成与夹箍的侧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栓的滑块肢,滑块肢与滑道肢相向设置,夹箍中间对称设置两根与滑道上壁和下壁分别连接的同时连通滑道的两个开口的分隔滑道的中梁,将夹箍的滑道分隔成侧部的左右两个侧滑道和中间的中滑道,滑块肢的卡接栓被限制在对应的侧滑道内。限制了滑块肢连接部的运动,使两个卡接栓保持轴向运动平衡;减小了下壁对厚度的依赖,降低了滑道口受力发生形变的机率。

技术研发人员:欧光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欧光君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