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折的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3044发布日期:2024-03-18 17:08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翻折的餐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餐台,具体为一种可翻折的餐台。


背景技术:

1、餐台是家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的餐台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用餐环境更是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目前,餐台的种类多种多样,但大多都是固装为主,体积较大,面板不可以收缩。

2、为此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餐台,申请号为201920812698.5,通过餐台面板采用高硬度材料制作,防火,防水,抗污,在拉伸和收拢时也不用移动餐台脚,不用担心脚的移动发出的磨擦声和刮花地板,且包装体积小,极大的降低了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3、虽然上述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问题如下,由于餐台在使用时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翻折收纳处理,从而使得餐台不使用时占用过多的空间体积,进而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餐台进行收纳处理,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翻折的餐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翻折的餐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餐台在使用时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翻折收纳处理,从而使得餐台不使用时占用过多的空间体积,进而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餐台进行收纳处理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包括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固定安装有折叠收纳组件,所述折叠收纳组件包括支撑杆、滑架、连接块、连接杆、支撑板和支撑盘;

3、所述固定板底端两边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滑架,所述支撑杆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滑架和连接块外侧共转动套接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板一侧顶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杆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盘,便于工作人员对固定板进行折叠收纳处理;

4、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撑组件,所述限位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板、定位杆和收纳槽;

5、所述固定板一侧底部铰接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板底端边部对称转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固定板顶端边部开设有收纳槽,便于工作人员对连接板进行折叠收纳处理。

6、优选的,所述折叠收纳组件还包括固定杆和卡块;

7、所述支撑杆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一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卡块。

8、优选的,所述限位支撑组件还包括铁片和磁铁石;

9、所述定位杆顶端边部嵌入固定安装有铁片,所述固定板和连接板内侧边部均对称嵌入固定安装有磁铁石。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折叠收纳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多个固定板和支撑板进行翻转折叠处理,也便于工作人员对移动后的支撑杆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餐台不使用时对其进行翻折处理,进而降低了餐台不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体积。

12、2、通过限位支撑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连接板进行旋转固定处理,降低了工作人员定位连接板难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餐台的支撑面积进行延展,同时,也能够在连接板不使用时对其进行收纳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包括两个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底端固定安装有折叠收纳组件(2),所述折叠收纳组件(2)包括支撑杆(201)、滑架(202)、连接块(203)、连接杆(204)、支撑板(207)和支撑盘(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收纳组件(2)还包括固定杆(205)和卡块(2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07)一侧底部铰接连接,所述支撑盘(208)顶端通过滚珠与支撑杆(20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杆(205)一端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206)卡接于卡槽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组件(3)还包括铁片(303)和磁铁石(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片(303)与磁铁石(304)磁性吸附连接,所述定位杆(302)顶端与连接板(301)底端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餐台技术领域的一种可翻折的餐台,包括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固定安装有折叠收纳组件,所述折叠收纳组件包括支撑杆、滑架、连接块、连接杆、支撑板和支撑盘,所述固定板底端两边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滑架,所述支撑杆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滑架和连接块外侧共转动套接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板一侧顶部铰接有支撑板,本技术通过折叠收纳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多个固定板和支撑板进行翻转折叠处理,也便于工作人员对移动后的支撑杆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餐台不使用时对其进行翻折处理,进而降低了餐台不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春,王文凯,臧青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臧氏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